李秉鈞

(重定向自李秉钧

李秉鈞(1873年—1904年),一名秉均[1]子桂石樵台灣台北艋舺人,出身耕讀傳家,清代貢生,日治後曾任台北縣參事、舊慣調查會委員、台灣日日新報編輯。長於詩文書畫,師承黃中理。曾參加日本人「玉山吟社」詩會活動,著有《石樵集》八卷,已散佚。部份收錄於《台灣日日新報》。[2]

李秉鈞
閩南語名稱?
全漢 李秉鈞
全羅 Lí Péng-kun

生平

1885年中法戰爭西仔反暖暖坐探委員[3]。且因戰功成為候補縣丞[4]。同年10月17日,將領劉朝祜率領軍隊,會同李秉鈞、劉廷玉,並派翻譯人員入山勸說馬來(即烏來)八社「生番」。結果安撫成功,所有原住民八個社,都接受安撫。[5]1891年淡水縣歲貢貢生[6]

乙未戰爭之時,日軍進迫獅球嶺唐景崧不願死守八堵,逃往滬尾搭上德國商用輪船。清軍向德國商輪開砲攻擊,但引起德國軍艦開砲還擊。當時台北城內充滿了散兵遊勇與匪徒,死亡500多人,甚多人爭吵要返回中國大陸,李秉鈞只得委請吳聯元陳舜臣李春生等向日軍請求,但不敢去。僅辜顯榮基隆見謁總督[7]並讓原居於台北城,而想返回中國勇及民眾,聚集於淡水港。當日軍過濾名單的同時,遠在台中丘逢甲自任副總統,眾人遂得以脫離日軍之手。

台灣日治時期後,李秉鈞於明治28年(1896年)擔任台北縣事務囑託,明治30年(1897年)4月授佩紳章,9月任台北縣參事,並任總督府國語學校囑託。明治34年(1901年),被任命為臨時舊慣調查會事務囑託。明治37年(1904年)病逝。

參考文獻

  1. ^ 汐止的身世. [200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2. ^ 全臺詩作者個人資料-李秉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臺灣文獻叢刊,第177頁,督辦福建軍務左宗棠等奏援臺各營苦戰獲勝因援斷退師摺
  4. ^ 台灣文獻叢刊,第377頁,基隆法兵全退臺北解嚴請獎戰守各員紳摺(光緒十一年五月十二日臺北府發)
  5. ^ 台灣文獻叢刊,第199頁,剿撫滋事生番現經歸化摺(光緒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臺北府發)
  6. ^ 台灣文獻叢刊,第420頁
  7. ^ 台灣文獻叢刊,第96-97頁,卷四 獨立紀(起清光緒二十一年、終於是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