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历史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4月27日) |
格陵兰历史是一部生命在极地条件下的历史。
早期的古爱斯基摩文化
北欧人定居
在10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注意到格陵兰的存在,維京人紅鬍子艾瑞克和其兒子雷夫為開拓此地的先鋒。北欧人在格陵兰定居有三个分开的地区,最大的东部定居点、较小的西部定居点和更小的中部定居点。
北欧人的失败
北欧人在格陵兰定居了大概有500年(985-1500)。
后多赛特和拓乐文化
在北欧人定居格陵兰的同时,一个混合的北极文化后多赛特出现。1200年左右,另一个北极文化,拓乐文化出现。
丹麦的再度殖民
极地点探险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探险家探索了格陵兰北部地区。这些探险被认为是美国对此地区索取拥有权的依据。但至1917年美国向丹麦购买维尔京群岛之后,美国放弃索取拥有权的权力。
战略重要性
当挪威于1905年完全获得独立后,挪威认为由于格陵兰在1815年前就已经是一个挪威领地,丹麦对格陵兰的领土声称是不合法的。1931年,出于个人目的,挪威捕鲸者Hallvard Devold占领了无人居住的格陵兰东部,此后这一行动便一直得到挪威政府的支持。两年后,国际法庭支持丹麦的主张。
在二战时期,当纳粹德国将其战线延伸至格陵兰前,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拒绝承认纳粹对丹麦的侵略统治,并与美国在1941年4月9日签署了保护协议授权美军在格陵兰驻扎军事基地。由于丹麦政府无法在二战期间对其有效统治,又由于冰晶石的成功出口,格陵兰在二战期间享有高度独立的状态。它的补给主要由美国和加拿大提供。
冷战时期,由于格陵兰控制了部分的从苏联北冰洋港口至大西洋的海路,格陵兰具有战略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一个布置洲际导弹的良好基地。美国出于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提出用1亿美元的价格从丹麦政府手中购买格陵兰,丹麦并没有同意。1951年,考夫曼的协议由另一个协议所取代,新协议同意在格陵兰西北卡納克(Qaanaaq)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的空军基地。1953年,一些因纽特人被迫离开家园以迎合建立军事基地的需要,这也成为丹麦政府和格陵兰人民之间产生摩擦的主因。摩擦在1968年1月21日达到高潮:一架携带四枚氢弹的B52飞机坠毁并发生了核事故,整个地区都受到了核污染。尽管大多数受污染的冰盖得到了清理,最近解密的信息表明一枚氢弹的污染并未得到清理。尽管丹麦官方实行无核政策,政府依旧对基地的核弹持续运输保持了缄默。
近年美军建设了洲际导弹预警系统(BMEWS),当地居民认为此举会影响人口,因为这会成为核战争的打击目标。
地方自治
2008年,格陵兰自治政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