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仲
梁方仲(1908年7月19日—1970年5月18日),原名嘉官,笔名方翁、方仲、畏人,廣東省番禺縣黄埔村(今属廣州市)人。中國經濟史學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和研究院。中山大學歷史系“八大教授”之一,中國社會經濟史學的奠基者之一。[1][2]
生平
梁方仲出身书香世家,小时候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基础。梁方仲的父亲梁广照,是清朝广东十三行天宝行商梁经国的四世孙(前三代分别是翰林和举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历任清政府的法部、刑部典狱司主事、宥恤司司副、举叙司员外郎等职。[1]
1921年梁方仲到北京讀書,1930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本科,同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經濟系,主修財政學,專攻明代田賦史,撰寫《明代田賦制度》碩士論文,1933年獲法學碩士學位。
1934年2月,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仍以明代田赋制度为研究课题。同年5月,与吴晗等人在北平组成史学研究会,并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梁方仲任《集刊》主编。1937年6月到日本进行学术考察,发现和抄录不少罕见的明代方志和明人文集中的资料。1939年在川、陕、甘进行8个月的农村经济调查,期间曾参观访问延安。1944年到美国考察,被哈佛大学聘为专职研究员,1947年转赴英国,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工作。翌年代理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2][3]1949年3月任广州嶺南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經濟系主任。1950年代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后,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1][2]
著作
梁方仲被譽為“明代賦役制度的世界權威”,著作有《一條鞭法》、《明代糧長制度》、《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梁方仲經濟史論文集》等書。
其社會經濟史研究成果,至今仍是全世界相關研究領域的翹楚。其著作《一條鞭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公認是此領域最高成就,《明代糧長制度》、《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等書,仍是相關研究人員必須引用的重要文獻。2002年11月23日,梁家後人將梁方仲先生畢生收藏之五千八百多種、一萬五千餘冊圖書和手稿捐贈給中山大學圖書館。
家庭
- 子:梁承邺[4]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 梁承邺,无悔是书生——父亲梁方仲实录,中华书局,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