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以增
(重定向自楊以增)
杨以增[1](1787年—1856年),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清朝政治人物、藏书家。
楊以增 | |
---|---|
大清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南河道總督 | |
籍貫 | 山東省東昌府聊城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益之,號至堂,別號東樵 |
諡號 | 端勤 |
出生 |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
逝世 | 咸豐六年(1856年) |
出身 | |
|
生平
杨以增十七岁入县学。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授貴州荔波縣知縣。歷貴筑縣知縣,升松桃廳同知,署興義府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貴陽府知府。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廣西左江道。調湖北安襄鄖荊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調河南開歸陳許鄭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兩淮鹽運使,調甘肅按察使,次年署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陝西布政使,護理陝西巡撫,次年實授,隨即署陝甘總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江南河道总督。[2]咸豐年間,時值多事之秋,[3]咸丰四年(1854年)起,又兼理淮北盐务,两淮盐课岁输以巨万计,因粤匪盤据长江,引滞不销。可謂连年辛劳,耗散心血。咸丰五年(1855年)入秋,罹患泄泻,咸丰六年(1856年)卒於江苏清江浦任所,谥端勤。
家族
藏書
生平好收書,[4]他在任湖北襄郧道员时开始收购书籍;任陕甘总督时以购精刻本、善本为主。道光二十年,得梅曾亮、包世臣之助,筹建藏书楼,太平軍起时,江南旧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楊氏在江苏清江浦购得苏州黄丕烈藏书。[5]一生收書數十萬卷,其藏书处分别被命名为海源阁、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6]杨以增之子杨绍和亦致力藏书事业,“搜罗典籍,不遗余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
著作
曾辑印《海源阁丛书》。楊绍和辑其生前書信《海源阁珍存尺牍》二十册,珍藏于海源阁,散失颇多,今存两册。
参考资料
- ^ 宣统《聊城县志》作“以增”,题名碑录作“以曾”,并注释“碑作‘以增’”。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702003037-1號
- ^ 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七日上《江北防堵紧要请拨兵拨饷折》称:“查扬州为江宁下游,清江距扬州四百馀里,为由南至北水陆通衢,无城郭可守,无险隘可恃,……扬州有警,则淮安可危。过淮安则渡黄而北,直窥东豫,诚如圣谕,必须严密防守。”
- ^ 楊紹和《楹書隅錄跋》記:“先端勤公平生無他嗜,一專於書,所收數十萬卷,庋海源閣藏之,屬伯言梅先生為之記。”
- ^ 江標《聊城楊氏海源閣藏書目跋》記:“吾郡黃蕘圃先生所藏書,晚年盡以歸之汪閬源觀察。未幾,平陽書庫扃鑰亦疏,在道光辛亥、壬子間,往往為聊城楊端勤公所得。”
- ^ 陆以湉《冷庐杂识》云:“聊城杨至堂河督以增,得宋版《诗经》、《尚书》、《春秋》、《仪礼》、《史记》、《两汉书》、《三国志》,颜其室曰‘四经四史之斋’。是皆可为艺林佳话。”
- 龍啟瑞,《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南河道總督楊公神道碑》,清朝碑傳全集,第3冊,2364-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