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希尔加德
欧内斯特·希尔加德(Ernest Ropiequet Hilgard,1904年7月25日—2001年10月22日)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以对催眠的研究而著称。
1904年7月25日,欧内斯特·希尔加德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贝尔维尔(Belleville),父亲是内科医师,14岁时父亲在法国从事医务工作意外死亡。1924年在伊利诺州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后,因参与参与青年会的咨询辅导工作,又于1926年进耶鲁大学专修心理学,1930年在雷蒙德·道奇教授指导下完成关于人的眼睑的条件反应的实验论文,获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担任耶鲁大学讲师。1931年与约瑟芬结婚。1933年起任教于加州斯坦福大学。2001年10月22日,欧内斯特·希尔加德因心肺骤停逝于美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
希尔加德认为要将理论心理学应用于学校教学,需要必先建立两者间的桥梁。[1]。
欧内斯特·希尔加德对于催眠进行了心理动力学的研究,1965年,希尔加德编成类似心理测验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SHSS),用以鉴定被试催眠感受性的高低,发现催眠术只对部分人群有效。他还用意识分离理论来解释催眠现象,认为催眠后被试一方面失去自主意识,但是隐秘观察者(hidden observer)仍然发挥意识作用。
1949年,欧内斯特·希尔加德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著作
- 条件作用与学习:1940
- 《学习理论》:1948
- 《心理学导论》:1953
- 催眠的敏感性:1965
参考文献
- ^ 希尔加德:《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展望》,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