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香
油香,俗稱油餅,是中國回族的一種傳統食品,由麵粉、鹽、鹼、植物油製作成麵餅,油炸或蒸熟而成。每逢慶祝節目、紅白二事、紀念先人,回民都會炸油香(回族稱為「撈油香」)送禮自用,以示尊祖繼俗。
油香的種類
按烹調方法不同可以分為起麵油香、蒸油香和燙麵油香;按口味分有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等。泉州、揚州等南方回族地區還有不同材料製作的油香,如糯米油香、地瓜油香。
每一種油香都具有不同的意義。發酵面甜味油香、糯米油香、燙面油香象徵吉祥幸福、安樂歡慶、團結友誼;發酵面淡味油香、油漩子表示對已故亡人的懷念;地瓜油香則是對亡者的極度悲痛和哀悼的表示,是人亡後當天消夜吃的和散的油香。
油香的起源
相傳先知穆罕默德從麥加到麥地那時,家家都爭著宴請,穆聖為了一視同仁,說他的駱駝走到誰家門口停下,他就在誰家吃。後來駱駝走到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家門口停下了。老夫婦端上一盤子炸油香款待,穆聖非常滿意,誇獎他們的手藝。唐代隨絲綢之路進入中國。[註 1]
炸油香的習俗
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凈以保持「清真」。揉成麵團後,桿成大小一樣、厚薄均勻的圓餅,用刀在中間穿二至三個孔。據傳說,油香上切二至三個孔是在穆罕默德創教時期,為避免宰一峰有功勞的駱駝,而在油香上切兩個刀眼來頂替。炸油香時,一般都要請年長的、有經驗的人來掌鍋。
炸時,忌諱未洗大凈的人闖入,同時還在油鍋旁邊放一碗冷水,以防未洗大凈的人進屋,意在清凈。寧夏南部炸油香時,還忌諱邊吃邊炸,要等炸完再吃。油香炸好以後,要將面子放在上面,要用手順著刀口掰著吃,不能一口一口咬著吃。
備註
- ^ :《一切經音義》:「此油餅本是胡食,中國效之。」
參考資料
- 王正偉,《回族民俗學概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