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灣

(重定向自淺水灣海灘

淺水灣(英語:Repulse Bay)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部,深水灣以南、中灣南灣以北,灣內的淺水灣泳灘(英文:Repulse Bay Beach)是著名的游泳海灘。由於景緻優美和環境翠綠清幽,因此建有不少豪宅,為富豪集中地。

淺水灣(2024年6月)
山上看淺水灣

地名的來源

海灘呈彎月形,灘床寬闊,亦吸引遊人欣賞怡人風光。至於淺水灣的英文地名Repulse Bay來源眾說紛紜,但多數都沒有確切證據。最常見說法是其取名自1850年代曾駐守香港(甚至有說停泊在淺水灣內)的英國皇家海軍反擊號(HMS Repulse)風帆戰列艦[1],不過這艘反擊號在1855年下水不夠一年[2],還沒駐守香港之前便已改名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號(HMS Victor Emmanuel[3]。淺水灣先有中文名,到了1845年歌連臣繪製地圖時,淺水灣不再只有中文原名,而是取了一個新的名稱Repulse Bay,英國皇家海軍自16世紀起便經常有軍艦被命名爲Repulse,即是反擊的意思。亦有觀點認爲是駐港英軍根據香港島的防衛部署而將該海灣名爲Repulse,因爲該海灣接近香港島南面海岸的中央,若果香港島北岸的防衛失手,陸軍可從黃泥涌峽繞了過山嶺,到達南部最近的深水灣,再轉到淺水灣,並以此海灣作退守的據點,與駐防於赤柱的海軍部隊會合,作反攻的佈局[4]

無論如何,雖然Repulse Bay一名早於1845年已出現在英國測量師湯馬斯·伯納德·歌連臣上尉繪製的英國官方地圖裡,但由於海軍指揮官愛德華·卑路乍於1841年繪製香港島地圖時,將淺水灣誤植為舂坎灣Chonghom Bay[5] ,故英國海軍部直至20世紀前一直都誤稱為舂坎灣。在香港日佔時期,淺水灣曾被改名為綠濱(日语:綠ヶ濱)。

發展概況

 
1930年代的淺水灣
 
1980年代的淺水灣:
淺水灣本來較狹長,1970年代起政府多次增鋪沙土,海岸總面積自此大幅增加[6]
 
1996年的淺水灣

1918年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決定於淺水灣開設別墅式酒店,發展成游泳勝地;同時香港政府也打算開闢該處成為海浴場。政府於是重鋪沙灘、搭建更衣室[7]淺水灣酒店最後於1920年落成,為典型英式建築。著名美國作家歐内斯特·海明威和荷里活影星馬龍·白蘭度都曾經入住淺水灣酒店[8]。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隨即入侵香港,淺水灣在日軍登陸香港島後成為英軍主要的防守據點[9],英軍與入侵香港的日軍在淺水灣酒店一帶爆發連場激戰,日軍曾經在淺水灣余園屠殺戰俘[10]

為吸引泳客,一條來回中環及淺水灣的巴士線(現城巴6號線的前身)應運而生,成為香港最早期的巴士服務之一。淺水灣現時已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淋浴設施,並有救生員值勤。此外泳灘更有沙灘排球場、快餐亭、燒烤區、泳屋及浮台。泳灘呈新月形,沙灘範圍寬大,其中不少沙粒是人工鋪成的。淺水灣雖然在昔日並不算為一個水質優良的泳灘,因此當時的市政局在1988年至1989年花4250萬元進行鋪沙、污水渠重置及興建防沙堤工程。[11] 自1989年開始,大腸桿菌指數大幅下跌,有相當顯著的改善,一直以來都是被環境保護署評級為「良好」的泳灘[12]

淺水灣酒店已於1989年重建為影灣園購物商場,並保留舊有的建築風格。而泳灘附近建於1970年代中期的鎮海樓公園同時有天后娘娘觀音像,亦頗具特色。

香港政府在淺水灣沙灘上建有一間具50年歷史、2層高的白色小屋(又稱淺水灣海景大樓),已荒廢14年無人使用。飲食集團會所一號投得有關建築的使用權,將用上層經營餐廳,下層售賣小食,於2014年11月開業。[13]

城市景觀

淺水灣夜景全圖,攝於沙灘東端的觀景海堤
淺水灣日景全圖,攝於沙灘西端的觀景海堤

著名地點

 
鎮海樓公園
 
海景大樓變為 ClubONE 淺水灣
 
影灣園商場模仿前身淺水灣酒店設計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公共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巴士
專線小巴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淺水灣道沿線為範圍。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淺水灣道沿線
海灣選區

參看

參考資料

  1. ^ 這裡並非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成、後來於太平洋戰爭初期被日軍擊沉的同名戰鬥巡洋艦反擊號
  2. ^ Lyon & Winfield. The Sail and Steam Navy List. : Chap. 5, pp. 5–6. 
  3. ^ ,以紀念曾經登艦訪問的意大利統一後首任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4. ^ 香港.開港 歷史新編,林準祥著,中華書局, 2019,第6O頁
  5. ^ 舂坎灣實際位於淺水灣、中灣、南灣以南的舂坎角
  6. ^ 高添強 黎健強. 任秀雯 , 编. 《彩色香港1940s-1960s》.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ISBN 978-962-04-3378-8. 
  7. ^ 吳昊(2001年):《老香港·歲月留情》,第17-18頁,香港次文化堂。ISBN 962-7420-23-9
  8. ^ Chan, Bernice. Repulse Bay through the ages, from Hemingway to the present day. 南華早報. 2015-05-27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9. ^ 香港保衞戰紀念儀式. TOHK 多聞. 2019-10-27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10. ^ 淺水灣余園. 香港記憶.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11. ^ 潘, 淑華. 閒暇、海濱與海浴:香江游泳史.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 2014年. ISBN 9789620434792. 
  12. ^ 淺水灣失人味 風光褪色泳客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匯報
  13. ^ 維園食檔創高價 年宵拮鮑魚. 雅虎香港-經濟日報. 2013年11月5日 [2022年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16日). 
  14. ^ 去邊度:做3D電影主角. 2014-12-11 [2014-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連結


22°13′50″N 114°11′10″E / 22.23056°N 114.18611°E / 22.23056; 114.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