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箸
無垢箸(日语:無垢箸/むくはし・むくばし),原是佛教用語中意味純真的「無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梵文a-mala)和日本節日時所使用的「箸」所結合的複合詞,是指由無木節的素木切割所而成,純樸樣式的「箸」。
「無垢」一詞來自唐代漢譯佛典,「箸」一字可見於禮記、史記等典籍,但無垢箸卻是在日本所形成的特有概念。雖然日本「箸」的起源可溯及中國及朝鮮半島,而無垢箸僅使用於日本的和食,懷石料理,款待客人時,以及特別節日的食膳上,無垢箸的起源,需訴諸於神佛融和的日本的傳統歷史文化之中。
無垢箸為一次使用,是相對於重複使用的「塗箸」(ぬりばし)之對義詞,塗箸通常屬於在家庭內使用。台日中韓幾個使用筷子的國家中,只有日本的筷子是專屬於個人,而台灣與中韓則是與家人及客人混用。在日本的傳統食膳文化中,「塗箸」指表面上漆、甚至施與華麗樣式的筷子。「塗箸」屬於在家庭內使用,而且家庭成員每人都有其專用的筷子;相對地「無垢箸」則是用於餐廳或節日儀式的場合。所以無論塗箸或無垢箸,筷子在日本的傳統食膳上皆專屬於個人而不與他人混用。
參考資料
- 向井由紀子・橋本慶子『ものと人間の文化史・箸』法政大学出版会、2001
- 戶倉恆信 <生魚片與「無垢箸」> 自由時報,2014年6月2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戶倉恆信 〈筷子,如何擺放才妥當?〉自由時報,2014年7月1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戶倉恆信 <「筷子」在日本食膳中扮演的角色> 自由時報,2014年10月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