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 (北朝)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重定向自王傑 (北周)

王傑(515年—579年),原名文達金城郡直城縣(今陝西省石泉縣)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王傑
上柱國、七州諸軍事、河州刺史、鄂國公
上柱國
國家中國
時代北周
籍貫金城直城
出生515年
逝世579年
谥号
親屬
父親王巢

生平

王傑的高祖王万国是北魏的伏波将军、燕州刺史,父亲王巢是龙骧将军、榆中镇将[1][2]

王杰年少时有豪壮的志愿,经常自信可以取得功名,他善于骑马射箭,有体力。魏孝武帝初年,王杰以子都督起家官,后来跟随魏孝武帝西迁关中,获赐爵都昌县子。宇文泰赞赏王杰的才能,提拔王杰出任扬烈将军羽林监,王杰不久又出任都督。宇文泰曾经对将军们说:“王文达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担心他的勇敢果断太过分了。”西魏收复洛阳、攻破沙苑争夺河桥大战邙山,王杰都以勇敢而闻名。邙山之战中西魏大军失败,各位将军都没有战功,只有王杰和耿令贵王胡仁努力奋战,都有特殊的功劳。宇文泰于是赏赐三人布帛二千匹,让三人自己去分。西魏回军后,王杰等三人都拜官上等州的刺史,拟定将雍州、岐州、北雍州三州授予三人,但是三州优劣差别很大,就让三人抽签定选。结果王胡仁得到雍州,王文达得到岐州,耿令贵得到北雍州。宇文泰赐王胡仁名勇,赐耿令贵名豪,赐王文达名杰,以表彰他们的功劳[3][4][5]。朝廷对王杰的亲近优待一天天的隆重,对他的赏赐多于同辈人,又给赐姓宇文氏。王杰出任岐州刺史,加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食邑八百户。王杰又屡次升任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6][7]

魏恭帝元年(554年),王杰跟随于谨围攻江陵。当时江陵营寨内有人善于用长矛,西魏的战士将要登城的都被此人用长矛刺死。于谨命令王杰射箭,敌人随着王杰拉弓弦的声音而死去。西魏登城的战士于是进入,后续部队接着进入,攻克了江陵。于谨高兴地说:“我的大事得以成功,取决于您这一箭。”[8][9]

周孝闵帝登基,王杰进爵为张掖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外任河州刺史。朝廷因为王杰功高威望大,所以任命他为故乡的刺史。保定年间,王杰进位大将军[10]。保定三年(564年),周武帝诏令王杰与隋国公杨忠从沙漠以北进攻北齐。当时军粮已经很少,北周的将军们都很担心,但又想不出好的计策。杨忠说:“应当随机应变来成就大事。”杨忠于是招集诱导稽胡的首领们,命令他们全部在座,又派出王杰整肃军容,擂鼓前来。杨忠假装感到奇怪的询问王杰,王杰说:“大冢宰宇文护已经平定了洛阳,天子听说银州、夏州之间的胡人扰乱,所以让我到您这里前往讨伐他们。”杨忠又命令突厥使者飞马来报告说:“可汗已经再度进入并州,留下兵马十多万人在长城下,因而派遣我来问您。如果有稽胡不服,想要和您一起来击败他们。”在座的稽胡首领都很害怕,杨忠安慰劝谕了他们。于是稽胡相继归顺,运送给杨忠的粮食堆积如山[11][12][13]。杨忠率领的周军到达并州后而返回[14]天和二年(567年),陈国公宇文纯等人认为阿史那皇后将要从突厥入塞,请周武帝诏令陕州刺史尉迟纲与王杰率领众人到边境迎接护卫[15][16]。天和二年十二月,北周派遣将领围困洛阳,断绝北齐守军的运粮道路。天和三年(568年)正月,齐后主诏令斛律光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前往讨伐周军。齐军抵达定陇后,王杰、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人驻扎在鹿卢交的道路上,斛律光披甲执矛,身先士卒冲入周军,兵刃相交后王杰的部下溃散,被斩首二千多级。斛律光又推进到宜阳,与齐国公宇文宪、申国公李穆相持了一百多天。斛律光修筑统关、丰化二城,以打通宜阳的道路。斛律光率军撤退抵达安邺,宇文宪等人率领军队号称五万人紧随其后。斛律光派出骑兵反击,周军溃败,开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人被俘虏,被斩首三百多。宇文宪又命令王杰、大将军中部公梁台与梁景兴、梁士彦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在鹿卢交截断要路。斛律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将领合击,大败周军,梁景兴被斩首,又俘获了周军一千多匹马[17]。天和三年(568年),王杰出任宜州刺史,增加食邑总计三千六百户。天和六年(571年),王杰跟随齐国公宇文宪东进抵抗斛律光,于当年正月丁卯(571年2月28日)进位柱国[18][19]。建德元年四月己卯(572年5月5日),王杰出任泾州总管[20][9][21]

王杰年轻时就投身军旅,虽然不熟悉政务,但所经历的州府都以忠恕之道行政,因此很受百姓爱戴。周宣帝即位,王杰在宣政元年九月丁酉(578年10月19日)加上柱国[22][23]大象元年(579年),王杰去世,虚龄六十五,朝廷赠予太师[24]、河鄯邓延洮宕翼七州诸军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谥号。儿子王孝仙在大象末年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25][9]

評價

  • 北史·列傳五十四·王傑傳》載宇文泰語:「王文達萬人敵也,但恐勇決太過耳。」
  • 《北史·列傳五十四》評論:「王傑、王勇宇文虯耿豪高琳李和伊婁穆侯植等咸以果毅之姿,効節擾攘之際,各能屠堅覆銳,自致其功,高爵厚位,固其宜也。仲尼稱『無求備於一人』,信矣。」
  • 周書·列傳二十一》評論:「王傑、王勇、宇文虬之徒,咸以果毅之姿,效節於擾攘之際,終能屠堅覆銳立禦侮之功,裂膏壤,據勢位,固其宜也。仲尼稱『無求備於一人』,信矣。」

家庭

子女

  • 王孝仙,隋朝左威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24]

延伸阅读

[]

 周書·卷29》,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北史·卷066》,出自李延壽北史


参考资料

  1.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高祖万国,魏伏波将军、燕州刺史。父巢,龙骧将军、榆中镇将。
  2. ^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父巢,魏榆中镇将。
  3.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是役也,大军不利,唯勇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皆有殊功。太祖于是赏帛二千匹,令自分之。军还,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勇等,然州颇有优劣,又令探筹取之。勇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仍赐勇名为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以彰其功。
  4. ^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大军不利,唯胡仁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皆有殊功。军还,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胡仁等。然州颇有优劣,文令探筹取之。胡仁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仍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以彰其功。
  5.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丞相泰求自贬,魏主不许。是役也,魏诸将皆无功,唯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力战功多。泰欲以雍、岐、北雍三州授之,以州有优劣,使探筹取之。仍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用彰其功。
  6.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有膂力。魏孝武初,起家子都督。后从西迁,赐爵都昌县子。太祖奇其才,擢授扬烈将军、羽林监,寻加都督。太祖尝谓诸将曰:“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邙山,皆以勇敢闻。亲待日隆,赏赐加于伦等。于是赐姓宇文氏。除岐州刺史,加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邑八百户。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7. ^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从孝武西迁,赐爵都昌县子。周文奇其才,尝谓诸将曰:“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从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芒山,皆以勇敢闻。亲待日隆,于是赐姓宇文氏,进爵为公。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8.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魏恭帝元年,从于谨围江陵。时栅内有人善用长矟,战士将登者,多为所毙。谨令杰射之,应弦而倒。登者乃得入,余众继进,遂拔之。谨喜曰:“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9. ^ 9.0 9.1 9.2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恭帝元年,从于谨围江陵。时栅内有人,善用长矟,将士登者,多为所毙。谨令杰射之,应弦而倒。登者乃得入,遂拔之。谨曰“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周孝闵帝践祚,进爵张掖郡公,为河州刺史。朝廷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后与随公杨忠自漠北伐齐。又从齐公宪东御齐将斛律明月。进位柱国。建德初,除泾州总管,颇为百姓所慕。宣帝即位,拜上柱国。薨。赠七州诸军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谥曰威。
  10. ^ 《周书校勘记·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一》:保定三年进位大将军 “位”原作“爵”。宋本、南本、局本作“位”。张元济云:“按大将军非爵”,以为“爵”字误。按张说是,今迳改。“三年”疑有误,见下条。
  11.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是岁,大军又东伐,晋公护出洛阳,令忠出沃野以应接突厥。时军粮既少,诸将忧之,而计无所出。忠曰:“当权以济事耳。”乃招诱稽胡诸首领,咸令在坐。使王杰盛军容,鸣鼓而至。忠阳怪而问之。杰曰:“大冢宰已平洛阳,天子闻银、夏之间生胡扰动,故使杰就公讨之。”又令突厥使者驰至而告曰:“可汗更入并州,留兵马十余万在长城下,故遣问公。若有稽胡不服,欲来共公破之。”坐者皆惧,忠慰喻而遣之。于是诸胡相率归命,馈输填积。属晋公护先退,忠亦罢兵还镇。
  12. ^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是岁,大军又东伐,晋公护出洛阳,令皇考出沃野,以应接突厥。时军粮少,诸将忧之。皇考曰:“当获以济事耳。”乃招诱稽胡首领,咸令在坐,使王杰盛军容鸣鼓而出。皇考阳怪问之。杰曰:“大冢宰已至洛阳,天子闻银、夏间胡扰动,故使杰就攻除之。”又令突厥使者驰告曰:“可汗更入并州,留兵马十万在长城下,故令问公,若有稽胡不服,欲来共破之。”坐者皆惧。皇考慰喻遣之,于是归命,馈输填积。属晋公护先退,皇考亦罢兵而还镇。
  13.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九》:杨忠引兵出沃野,应接突厥,军粮不给,诸军忧之,计无所出。忠乃招诱稽胡酋长咸在坐,诈使河州刺史王杰勒兵鸣鼓而至,曰:“大冢宰已平洛阳,欲与突厥共讨稽胡之不服者。”坐者皆惧,忠慰谕而遣之。于是诸胡相帅馈输,车粮填积。属周师罢归,忠亦还。
  14. ^ 《周书校勘记·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二》:三年诏杰与随公杨忠自(汉)〔漠〕北伐齐至并州而还 按上已出“保定三年”,不应重复。诏杨忠伐齐在保定三年(五六三年)十二月,“至并州而还”在四年正月,见卷五武帝纪上、卷一九杨忠传。这里承上保定三年,应作“其年”,如果包举还师,则也可系于四年。若这条的“三”字不误,则上条的“三”字必误。又卷一九杨忠传,这次伐齐,杨忠北出武川,和突厥会师南下,攻晋阳,去“汉北”绝远。“汉”乃“漠”之讹。卷一九杨忠传有“若从漠北入并州,极为险阻”语,可证,今据改。
  15. ^ 《周书·卷二十·列传第十二》:天和二年,以纲政绩可称,赐帛千段、谷六千斛、钱二十万,增邑四百户。陈公纯等以皇后阿史那氏自突厥将入塞,诏征纲与大将军王杰率众迎卫于境首。
  16. ^ 《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天和二年,以纲政绩可纪,赐帛及钱谷等,增邑,以褒赏之。陈公纯等以皇后阿史那氏自突厥将入塞,诏征纲与大将军王杰率众迎卫于境首。
  17. ^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十二月,周遣将围洛阳,壅绝粮道。武平元年正月,诏光率步骑三万讨之。军次定陇,周将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又屯鹿卢交道,光擐甲执锐,身先士卒,锋刃才交,桀众大溃,斩首二千余级。直到宜阳,与周齐国公宇文宪、申国公㩉跋显敬相对十旬。光置筑统关、丰化二城,以通宜阳之路。军还,行次安邺,宪等众号五万,仍蹑军后,光纵骑击之,宪众大溃,虏其开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又斩首三百余级。宪仍令桀及其大将军中部公梁洛都与景兴、士彦等步骑三万于鹿卢交塞断要路。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合击,大破之,斩景兴,获马千匹。
  18.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丁卯,以大将军张掖公王杰、谭国公会、雁门公田弘、魏国公李晖等并为柱国。
  19.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丁卯,以大将军王杰、谭公会、雁门公田弘、魏公李晖等并为柱国。
  20.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孝闵帝践阼,进爵张掖郡公,增邑一千户,出为河州刺史。朝廷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保定三年,进位大将军。三年,诏杰与随公杨忠自(汉)〔漠〕北伐齐,至并州而还。天和三年,除宜州刺史,增邑通前三千六百户。六年,从齐公宪东御齐将斛律明月,进位柱国。建德初,除泾州总管。
  21.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己卯,以柱国张掖公王杰为泾州总管,魏国公李晖为梁州总管。
  22. ^ 《周书·卷七·帝纪第七》:九月丁酉,荧惑入太微。以柱国宇文盛、张掖公王杰、枹罕公辛威、郧国公韦孝宽并为上柱国。
  23.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九月丁酉,以柱国宇文盛、张掖公王杰、枹罕公辛威、郧国公韦孝宽并为上柱国。
  24. ^ 24.0 24.1 《欧阳修集·卷一三八·集古录跋尾卷五》:右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隋开皇六年建,在今镇州。碑云“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之世子,左威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劝奖州人一万,共造此寺”。其述孝仙云“世业重于金、张,器识逾于许、郭”。然北齐、周、隋诸史不见其父子名氏,不详何人也。
  25. ^ 《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杰少从军旅,虽不习吏事,所历州府,咸以忠恕为心,以是颇为百姓所慕。宣帝即位,拜上柱国。大象元年,薨,时年六十五。赠河鄯邓延洮宕翼七州诸军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谥曰威。子孝仙,大象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