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努席哈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6月1日) |
瑪努席哈(緬甸語:မနုဿီဟ[a],撣語:မၼုၵ်ႉသီႇႁႃႉ[b],巴利語:manussīha),名稱結合了「人」與「狮」兩個詞,為半人半獅的生物,也是守護者的象徵,常設立於寶塔的四個角上,頭部為人,身體為獅子[1],可與司芬克斯相比。
語源學
瑪努席哈是巴利語。
瑪努薩(manussa)[人] + 席哈(sīha)[狮]
= 瑪努席哈(manussīha)[人狮] [2]
歷史
235佛曆年(前309年),五位和尚的佛教傳教士到了素万那普(直通王國)蘇達摩普拉(現在稱為直通)。由於這座城市靠近大海,生活在海裡的罗刹斯一直都來吃王室的嬰兒。傳教士到達的同一天,王后剛剛生下一個嬰兒,五百位罗刹斯即將到來。人們看到這些,都被嚇壞了。傳教士和尚隨後用他們的神通力量創造了一千個可怕的圖像,一個人頭和兩個獅子的後軀(因此被稱為瑪努席哈(人狮)),圍繞著罗刹斯。罗刹斯逃跑了。然後人們成為佛教徒。瑪努席哈的照片被畫在棕櫚葉上,用作護身符。[3]
註
- ^
- 緬甸語委轉寫系統: ma.nu.ssiha.
- ALA-LC羅馬化系統: manussīha
- BGN/PCGN羅馬化系統: manuthiha / manokthiha / manotthiha / ma note thiha
- ^ manuk si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