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Валтер Брани Сарајево拉丁字母Valter brani Sarajevo,英語:Walter defends Sarajevo)是一部南斯拉夫彩色故事片,1972年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则于1973年译制了该片。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Валтер Брани Сарајево
本电影在中国大陆名气之大以至于有人用其海报画像作为啤酒商标
基本资料
导演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
监制佩塔尔·索巴季奇
编剧乔治·列波维奇
哈·克尔瓦瓦茨
莫莫·卡珀尔
萨沃·普列达
主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留比沙·萨马尔季奇
德拉哥米尔·保杨尼奇
伊戈尔·加洛
马林诺维奇
配乐博扬·阿达米奇
摄影米·迪克萨沃耶维奇
剪辑Jelena Bjenjaš
制片商波斯纳电影制片厂
片长128 分鐘
产地 南斯拉夫
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德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72南斯拉夫
1973中国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电影故事

1944年納粹德國开始两线溃败,德军试图把驻守巴尔干半岛E集团军群[註 1]20个师回撤以加强本土防御,然而装甲部队燃料需要从位于萨拉热窝的油库补给。德国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负责执行燃料秘密运输的“劳费尔行动”。该行动是要把油料用偷梁换柱的方式,装载到运送伤员的列车里以混过游击队。游击队方面的领导人是近乎传奇的南斯拉夫人“瓦尔特”,此人神出鬼没,曾给德军造成无数损失,而且几乎没有人知道瓦尔特的真实身份和样貌。为了扫清这一障碍,德国人找来党卫军上尉,反游击战专家康德尔,康德尔在游击队女叛徒肖特的帮助下,冒充瓦尔特打入游击队组织内部,造成抵抗运动的混乱和重大损失,几乎抓到瓦尔特。瓦尔特逃脱后,使用“将计就计”的手段诱骗并消灭了肖特和假瓦尔特(康德尔),最终炸掉了运送燃料的火车,让“劳费尔行动”彻底宣告失败,失去动力的德军装甲部队变成盟军轰炸的固定靶。

因为保密,绝大多数游击队员都只知道此次破坏行动是由一个代号“皮劳特”的人领导。实际上,皮劳特就是瓦尔特本人。事件结束后,冯·迪特里施因“劳费尔行动”失败被调回柏林。继任者问他瓦尔特到底是谁,迪特里施指着萨拉热窝回答:“Sehen Sie diese Stadt? Das ist Walter!(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他就是瓦尔特!)”

创作人员

汉语译制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导演凌子风

影响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反映极好,很多台词成了当时的人耳熟能详的话。比如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Vazduh trepti, kao da nebo gori." "Sprema se oluja..."

本片博扬·阿达米奇创作的主题音乐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之后在2011年被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借枪》采用为片尾曲加配中文歌词。

瓦尔特其人

瓦尔特·佩里奇(1919年——1945年4月6日),塞尔维亚人,生于塞尔维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萨拉热窝(今属波黑)的抵抗运动领导人。具有经济学学位,在1940年之前于萨拉热窝的一家银行工作。在此期间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党,一直到1942年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转移到解放区,作了长。1943年奉命潜回萨拉热窝领导游击队。1945年4月6日在攻占萨拉热窝的战斗中被迫击炮击中身亡,从此成了萨拉热窝的象征。

幕后花絮

剧中瓦尔特的射击技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瓦尔特能熟练有效地使用多种二战期间的德制轻武器,如MP40冲锋枪,MG42机关枪等杀伤德军,动作潇洒连贯。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采访,饰演瓦尔特的演员巴塔,现实生活中确是一名射击爱好者,业余经常去射击场练习射击技术。[1]

与《瓦尔特》在中国大陆享有相似知名度的南斯拉夫电影《》,和《瓦尔特》具有非常相似的演员班底。《瓦》剧中的女叛徒肖特,在《桥》中也曾被怀疑是叛徒,不过最终证明了其忠诚性。

剧中来自纳粹德国的反派是民主德国(东德)的演员,当年民主德国同南斯拉夫是友好国家。

剧中的轻武器都是真实的战争文物 - 因为历史原因南斯拉夫保有大量纳粹时代的德制枪械,然而剧中的战车却是明显的穿帮 - 所谓的德军装甲师团,装备的全是苏式装甲车辆,例如T-34/85坦克和SU-85自行火炮车,用来模拟二战末期的德军装甲部队的阵容(对应德军的豹式坦克StuG型自行火炮)。上述苏制坦克最容易辨识的特征是后部的双圆柱形油罐,这个特征是德国坦克所没有的。

注释

  1. ^ 德文字母E发音近似英文字母A,因此常被更熟悉英文的中国观众误作“A集团军群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201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