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蚊

蚊科的一属昆虫
(重定向自瘧蚊屬

瘧蚊屬学名Anopheles),別稱按蚊馬拉利亞蚊,是蚊科Culicidae)下的一,成蟲的特徵是翅膀大多數有斑,停留時身體與停留面保持一角度。其中有30-40種是瘧原蟲屬生物的寄主,會傳播瘧疾給人類。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因為它是最危險的瘧原蟲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的宿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疟蚊属
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雙翅目 Diptera
科: 蚊科 Culicidae
亚科: 瘧蚊亞科 Anophelinae
属: 疟蚊属 Anopheles
Meigen德语Johann Wilhelm Meigen, 1818

見內文

而有一部分的瘧蚊也是犬心絲蟲症的病原體,犬心絲蟲Dirofilaria immitis)的宿主。其他還包括絲蟲科的寄生蟲,例如:班氏絲狀蟲Wuchereria bancrofti)及馬來絲蟲Brugia malayi)等。蚊科的其他種類,例如斑蚊,也是多種寄生蟲的宿主。

生活史

就像所有的蚊一樣,瘧蚊是完全變態,必須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孑孓)、蛹及成蟲,才能夠完成發育。前三個時期居住在水中,為時大約5-14天(隨種類而有所不同,溫度也有影響)。瘧蚊的成蟲為多種寄生蟲的宿主,且會經由攝食(吸血)的過程將寄生蟲傳播出去。雌成蟲最長可以活一個月左右(在實驗室飼養可能更長),但在自然情況下大多只活1-2個星期。

雌成蟲每次約產下50-200個卵。瘧蚊的卵為船形,有浮囊,一個個獨立浮在水面上。平面向上,凸面向下。卵完全不能適應乾燥環境,故在乾燥情況下約2-3日就會提早孵化(通常孵化須2-3週)。

孑孓

瘧蚊幼蟲的身體可分為具有口刷以攝食的發達頭部、大型的胸部及分節的腹部三部分,不具有附肢。與其他的蚊類不同,瘧蚊幼蟲缺乏呼吸管,因此身體須平行貼於水表。

瘧蚊幼蟲透過位於第八腹節上的氣孔呼吸,因此必須不時浮至水面。幼蟲大多時以藻類細菌和其他表層微生物為食,只有在受到干擾的時候才會潛入水中。孑孓既可整個身體急動來游泳,又可用口中的刷狀物來推進。

幼蟲的發育經過四個階段(蛻期),之後便變態進入蛹期。在每一個蛻期的結尾,幼蟲會蛻皮,脫去外骨骼,以提供繼續生長的空間。

孑孓棲息地的範圍甚廣,但很多種類還是更喜歡清潔和未受污染的水。瘧蚊的孑孓會生活在淡水或鹹水的沼澤、紅樹林、稻田、長滿草的溝、小溪、河流及臨時的小儲水池。很多種類都比較喜歡有植物的棲息地。

傳播瘧疾與控制

了解瘧蚊的型態、發育與行為能幫助我們找出瘧疾是如何透過牠傳播的。這能幫助我們找出適合的方式來控制瘧蚊的數量。影響瘧蚊傳播瘧疾能力的因素包括牠對瘧原蟲的易感性(容易被感染的特性)、牠的壽命以及牠的攝食特性。如果要控制瘧蚊的繁殖,應該要考慮瘧蚊對殺蟲劑的抗藥性、攝食習慣以及成蚊的棲地。

分布

大多數分布在熱帶地區,最主要的分布區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

分類

本屬已知約450種及亞種,分為6個亞屬,包括瘧蚊亞屬(Anopheles)及塞蚊亞屬(Cellia)等。以下只列出一部分的種類。

参考资料

  1. ^ 1.0 1.1 蚊蟲及其防治 请检查|url=值 (帮助).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 2020-08-14 [2020-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繁體)).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