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皇明監國魯王
發現經過
1959年金門國軍在金門城郊古崗湖附近進行炸山採石及建構軍事工程時,意外發現一座古墓,後來證實是明太祖第十子魯荒王朱檀的九世孫、魯肅王朱壽鏞之子,後人稱南明魯王朱以海的墓。
根據〈發現皇明監國魯王墓記〉[2]敘述,1959年8月19日,金門國軍在舊金門城外進行炸山採石的工程。在一次引爆後,露出一塊原本埋於地下的石碑,在現場作業的軍官繼續往下挖掘,於往下一公尺處發現了壙蓋及整座無刻文的石碑(文章作者當時推測為墓碑),確定發現一座由三合灰砌成的堅固古墓。
8月22日,作業的軍官先在石碑後鑿洞進入檢視,於其內找到另一塊石碑;這塊石碑高63.5公分,寬47公分,厚5公分,由玄武岩製成。[3]經簡單清洗後發現碑上刻有「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的字樣,於是「皇明監國魯王壙誌」正式被發現,也確定這座古墓為南明魯王朱以海的壙墓。
之後金門縣政府、相關學者、當地仕紳與軍方高層成立處理小組,進一步挖掘及維護此魯王壙墓,並將相關出土文物交付金門縣政府保管。[2]「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則運到臺灣移撥給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4]
歷史意義
在魯王壙誌出土之前,諸多史料或野史都流傳鄭成功「沈魯王於南澳」、「遷魯王於澎湖」[5]等傳言,或指稱鄭成功與魯王不合,甚至將他殺害。[6]因為「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在1959年出土,修正魯王生平相關的歷史誤差,壙誌銘文明確記載魯王過世的原因與時間楚「……魯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推翻明史所載被鄭成功使人將魯王沉溺海中的說法,澄清了其對明朝王室不敬並謀殺魯王的傳言謬誤。[3] [7] 因其對南明歷史與17世紀台灣明鄭時期的研究提供具文化與學術意義的一手史料,於2011年被指定為國寶。[1]
參考資料
- ^ 1.0 1.1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11-12-06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 ^ 2.0 2.1 劉, 占炎. 〈發現皇明監國魯王墓記〉. 《臺灣風物》. 1960-01-31, 10 (1): 31-33.
- ^ 3.0 3.1 國立歷史博物館 -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 ^ 離開金門近60年 國寶「魯王壙誌」回家了. 中時新聞網. 2017-06-09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 ^ 臺灣記憶 -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 ^ 〈魯王真塚的發現〉、〈鄭成功與魯王之死〉. 《臺灣風物》. 1960-01-31, 10 (1).
- ^ 謝世英. 談魯王冥誕四百周年-國寶壙誌金門特展的展覽策畫. 歷史文物. 2017-07, (288):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