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隆(?—?),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人,三国曹魏官员。

曹操曾向皇甫隆请教养生术。[1]他年逾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主要受益于道人蒯京的咽唾、琢齿的养生方法。[2]

曹芳嘉平三年(251年)皇甫隆代赵基任敦煌郡太守。当时,关中以及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比较先进,经济也较发达。敦煌一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不作耧犁,耕种时实施粗放的“滀水”(蓄水)灌溉方式,然后再耕, 既费人功力, 收获粮食也很少。皇甫隆在任太守期间,注重农业生产,及时废止了“滀水”灌溉法。推广衍灌法,提倡平灌,省功节水。并教当地农民制作耧犁,提高工效,省去牛力人力一半以上,粮食产量增加了五成。又改变妇女做裙一领费布一匹的旧俗,推广一种省工省料的妇女裙,改良风气,为当地百姓所敬爱[3]

参考资料

  1. ^ 张华博物志·卷五》: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與養性法,即可仿用。大略雲:“體欲常少,勞無過虛,食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洩瀉,秋冬閉藏。”詳別篇。武帝行之有效。
  2. ^ 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一
  3. ^ 三國志·倉慈传》注引《魏略》:天水王迁,承代慈,虽循其迹,不能及也。金城赵基承迁后,复不如迁。至嘉平中,安定皇甫隆代基为太守。初,燉煌不甚晓田,常灌溉滀水,使极濡洽,然后乃耕。又不晓作耧犁,用水,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隆到,教作耧犁,又教衍溉,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又燉煌俗,妇人作裙,挛缩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禁改之,所省复不訾。故敦煌人以为隆刚断严毅不及于慈,至于勤恪爱惠,为下兴利,可以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