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约瑟夫·霍普内阁
第三次约瑟夫·霍普内阁是列支敦士登的政府内阁,存在于1938年3月30日至1944年11月9日。该内阁由弗朗茨·约瑟夫二世下令组建,其领导者为约瑟夫·霍普。这一内阁组建于1938年德奥合并之后,在1944年结束之前渡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绝大部分时间。
第三次约瑟夫·霍普内阁 | |
---|---|
列支敦士登政府 | |
建立日期 | 1938年3月30日 |
解散日期 | 1944年11月9日 |
组织与人物 | |
国家元首 | 弗朗茨·约瑟夫二世 |
政府首脑 | 约瑟夫·霍普 |
副政府首脑 | 阿洛伊斯·福格特 |
成员总数 | 5 |
成員政黨 | 进步公民党 爱国联盟 |
历史 | |
选举 | 1939年 |
前任 | 第二次约瑟夫·霍普内阁 |
继任 | 第四次约瑟夫·霍普内阁 |
历史
1938年3月德奥合并后,弗朗茨一世任命他的侄孙弗朗茨·约瑟夫为摄政王。[1]此时在弗朗茨·约瑟夫二世的监督下进步公民党和爱国联盟组成联合政府,以防止政治僵局并帮助维护列支敦士登的中立。[2][3][4]自此第三次约瑟夫·霍普内阁取代了第二次约瑟夫·霍普内阁,约瑟夫·霍普则继续担任首相一职。[5]
从1938年开始,本届内阁面临着将埃尔山转让给瑞士的压力。尽管霍普支持转让,但他同时也主张本国应该得到公平的补偿,例如将瑞士的其他领土转让给本国或加强两国之间的银行合作。不过由于该提议遭到了埃尔山居民的抵制,因此未得到弗朗茨·约瑟夫二世的批准。[6][7]此外由于面临着纳粹德国非官方的施压,霍普被迫终止了与瑞士的谈判。[8]
由于受到纳粹德国的威胁,1939年列支敦士登大选并未公开进行,这次没有进行投票选举被称为“静默选举”。在此次“选举”中,进步公民党和爱国联盟分配到了大致相同的席位,阻止了纳粹主义组织德意志民族运动在议会中取得席位。[9]因此霍普内阁由两党的多名成员组成。[5]1939年3月,德意志民族运动试图发动政变,他们计划首先试图通过焚烧纳粹标志来挑起纳粹德国的干预,随后宣布将列支敦士登并入德国。不过政变领导者几乎立即被捕,计划中的德国入侵未能实现。[10][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支敦士登始终保持着中立。[12]霍普政府认为对纳粹德国采取不具约束力且不具挑衅性的外交政策,同时注重礼节姿态是适当的做法。在1940年于斯图加特的一次演讲中,霍普表达了对德国军队的尊重。[13]与此同时,该国在战争期间尽可能与瑞士保持紧密联系,以维持该国的中立性。[14]实际上,列支敦士登已经并入了瑞士的国家供应体系。[13]
1944年11月9日,应弗朗茨·约瑟夫二世的请求该内阁解散,之后由第四次约瑟夫·霍普内阁接替该内阁。[5]
内阁成员
图片 | 姓名 | 任期 | 党派 | ||
---|---|---|---|---|---|
首相 | |||||
约瑟夫·霍普 | 1938年3月30日–1944年11月9日 | 进步公民党 | |||
副首相 | |||||
阿洛伊斯·福格特 | 1938年3月30日–1944年11月9日 | 爱国联盟 | |||
政府委员 | |||||
安东·弗罗梅 | 1938年3月30日–1944年11月9日 | 进步公民党 | |||
阿诺尔德·霍普 | 1938年3月30日–1944年11月9日 | 爱国联盟 | |||
约翰·格奥尔格·哈斯勒 | 1941年8月13日–1944年11月9日 | 爱国联盟 |
参考文献
- ^ Prince Franz to Return to Estate. Daily News. 1938-04-01: 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 ^ Liechtenstein's Prince Franz Josef II, 83. Los Angeles Times. 1989-11-15 [2023-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7).
- ^ Parties in Liechtenstein 1921-1943. Prince and People: Liechtenstein Civics. 2007 [2023-05-15].
- ^ Marxer, Wilfried. Patriotic Union (VU).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2011-12-31 [2023-05-14].
- ^ 5.0 5.1 5.2 Vogt 1987.
- ^ Meier, Günther. Die Angst vor feindlichen Truppen: Wie die «Loreley des Alpenrheins» den Besitzer wechselte. Neue Zürcher Zeitung. 2023-12-11 [2024-03-30] (德语).
- ^ Geiger 1997,第300–311頁.
- ^ Büchel, Donat. Ellhorn.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2011-12-31 [2024-03-19] (德语).
- ^ Nohlen 2010,第1159 -1179頁.
- ^ Büchel, Donat. Anschlussputsch.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2011-12-31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8) (德语).
- ^ Liechtenstein Jails Nazi For Attempt at Uprising. The New York Times. 1939-04-27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7).
- ^ Marxer, Roland. Neutralität.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2011-12-31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德语).
- ^ 13.0 13.1 Geiger, Peter. Hoop,_Josef_(1895–1959). Historisches Lexikon des Fürstentums Liechtenstein. 2011-12-31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德语).
- ^ Streitwireless, Clarence. GUARANTEE SOUGHT BY LIECHTENSTEIN; Principality Wants to Join Switzerland if Powers Fail to Back Independencece GERMAN INVASION FEARED. The New York Times. 1938-04-10 [2023-05-16].
参考著作
- Nohlen, Dieter; Stöver, Philip. Elections in Europe: A data handbook. Nomos. 2010. ISBN 978-3-8329-5609-7.
- Vogt, Paul. 125 Jahre Landtag. Vaduz: Landtag of 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1987.
- Geiger, Peter. Liechtenstein in den Dreissigerjahren 1928–1939 1st. Zürich: Liechtenstein Institute. 1997. ISBN 3-90639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