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潛艇級別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美國海軍的潛艇都是一級一級地建造起來的;每級潛艇的設計大致相同。由於潛艇生產期間仍會不斷加入一些小修改,在同一級潛艇之中,遲出廠的可能會比早出廠的性能更佳;但是,當局有時也會作較大規模的修改,使她們在服役時會有點偏離該級潛艇的原有設計標準。
在以下的列表中,有些潛艇是實驗潛艇,例如是青花魚號潛艇;它們並沒有同級的姊姊艇。因此,她們自己的名字將會作為該「級」潛艇的名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級別 | 數量 | 動工首艇 | 最後展開服役潛艇 | 備註 |
---|---|---|---|---|
短吻鱷號[1] | 1 | 1861年11月1日 | 1862年6月13日 | 美國海軍的第一艘潛艇;用作應付鐵甲艦對木製船隻的威脅。 |
霍蘭號[2][3] | 1 | 1896年11月 | 1900年10月12日 | 霍蘭號另有五艘姊妹艇;但因為是第一艘由官方在1900年4月11日購買的服役潛艇,所以只有霍蘭號加入了美國海軍。 |
潛水者級[4] | 7 | 極北蝰號 (SS-3),其後改名為A-2號 1900年10月3日 |
潛水者號 (SS-2),其後改名為A-1號;鼠海豚號 (SS-7),其後改名為A-6號;鯊魚號 (SS-8),其後改名為A-7號 1903年9月19日 |
不久在1911年11月被命名為「A」級潛艇;當時美國海軍停止為潛艇命名。這種潛艇比霍蘭號更大、性能更強。 |
B級[5][6][7][8] | 3 | 墨魚號 (SS-11),其後改名為B-2號 1905年8月30日 |
捕鳥蛛號 (SS-12),其後改名為B-3號 1907年12月3日 |
「類霍蘭號潛艇系列」的最後一級;這級潛艇最初名為「毒蛇級」。 |
C級[9] | 5 | 章魚號 (SS-9),其後改名為C-1號 1905年8月3日 |
笛鯛號 (SS-16),其後改名為C-5號 1910年2月2日 |
由勞倫斯·約克·斯比爾設計;這級潛艇最初名為「八爪魚級」。 |
D級[10] | 3 | 獨角鯨號 (SS-17),其後改名為D-1號;茴魚號 (SS-18),其後改名為D-2號;鮭魚號 (SS-19),其後改名為D-3號 1908年4月16日 |
鮭魚號 (SS-19),其後改名為D-3號 1910年9月8日 |
這級潛艇最初名為「獨角鯨級」;即使一個艙間被淹浸,她們仍能保持正常狀態,不致沉沒。 |
E級[11] | 2 | 鰹魚號 (SS-24),其後改名為E-1號;鱘魚號 (SS-25),其後改名為E-2號 1909年12月22日 |
鰹魚號 (SS-24),其後改名為E-1號;鱘魚號 (SS-25),其後改名為E-2號 1912年2月14日 |
首級柴電動力潛艇;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 |
F級[12] | 4 | 狗魚號 (SS-22),其後改名為F-3號 1909年8月17日 |
鰩魚號 (SS-23),其後改名為F-4號 1913年5月3日 |
在1920年,SS-20至SS-23潛艇被劃為F級潛艇。 |
G級[13][14][15][16] | 4 | 海豹號 (SS-19½),其後改名為G-1號 1909年2月2日 |
大菱鮃號 (SS-31),其後改名為G-3號 1915年3月22日 |
這級潛艇使用汽油引擎。1915年,G-1號潛艇 (SS-19½)創下256呎(78米)的下潛深度記錄。她得到舷號19½ 是因為它的「SS」編碼是在她退役後才加給她的;她是在SS-19和SS-20之間。 |
H級[17][18] | 9 | 海狼號 (SS-28),其後改名為H-1號 1911年3月22日 |
H-9號 (SS-152) 1918年11月25日 |
3艘H級潛艇由美國海軍訂下;17艘則由俄羅斯帝國海軍訂下;有11艘運走了;其餘6艘都被美國買下來。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 |
K級[19][20] | 8 | 殺人鯨號 (SS-34),其後改名為K-3號 1912年1月15日 |
K-7號 (SS-38);K-8號 (SS-39) 1914年12月1日 |
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K-1號 (SS-32)、K-2號 (SS-33)、K-5號 (SS-36)、K-6號 (SS-37)是美國第一批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潛艇。 |
L級[21] | 11 | L-2號 (SS-41) 1914年3月19日 |
L-5號 (SS-44) 1918年2月17日 |
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這級潛艇是為海岸防衛而設計的。 |
M-1號 (SS-47)[22] | 1 | 1914年7月2日 | 1918年2月16日 | 這級潛艇使用雙船殼設計,使得她們比K級潛艇大上20%。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M-1潛艇的設計被潛艇界使為失敗之作。 |
N級[23] | 7 | N-4號 (SS-56) 1915年3月24日 |
N-6號 (SS-58) 1918年7月9日 |
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這級潛艇是用作海岸巡邏的。 |
O級[24][25] | 16 | O-11號 (SS-72);O-12號 (SS-73);O-13號 (SS-74) 1916年3月6日 |
O-13號 (SS-74) 1918年11月27日 |
每艘O級潛艇的建造費用是55萬美元。這級潛艇亦是首級有著可靠的柴油引擎的潛艇。艇上每人可有自己的臥鋪和儲物櫃。因為其臭味充斥的住艙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O-11號至O-16號潛艇也被稱為「O級改進型」;這些改進型潛艇被視為失敗之作。 |
AA-1級[26] | 3 | AA-1號 (SS-52),其後改名為T-1號 (SF-1) 1916年6月21日 |
AA-2號 (SS-60),其後改名為T-2號 (SF-2) 1922年1月7日 |
其後命名為T級潛艇;其設計速率為以14節 (7.2米每秒) 走5,540浬 (8,920公里),但最終只能以11節 (5.7米每秒) 走3,000浬 (4,800公里)。AA-1級潛艇是「艦隊潛艇」的雛型;這是因為她們能夠以21節 (11米每秒) 的速度和戰艦一起航行。比起當時或以前的美國潛艇,這級潛艇有著雙倍的體積。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級別 | 數量 | 動工首艇 | 最後展開服役潛艇 | 備註 |
---|---|---|---|---|
R級[27][28] | 20 | R-16號 (SS-93) 1917年4月26日 |
R-14號 (SS-91) 1919年12月24日 |
因為其臭味充斥的居住環境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R級潛艇由西蒙·雷克設計,有著更大的指揮塔,作為指揮官員的戰鬥部位。這級潛艇使用MK-10魚雷,並能以10節 (5.1米每秒) 航行5,000浬 (8,000公里)。 |
R-21級[29] | 7 | R-21號 (SS-98);R-22號 (SS-99) 1917年4月19日 |
R-23號 (SS-100);R-25號 (SS-102);R-26號 (SS-103) 1919年10月23日 |
與R級潛艇相似;因為其臭味充斥的居住環境和奇異的船身,這級潛艇俗稱「豬艇」或是「艇仔」。 |
S級 | 51 | S-2號 (SS-106) 1917年7月30日 |
S-47號 (SS-158) 1925年9月16日 |
S級潛艇分為四種,各有不同設計。 |
兩次大戰期間
級別 | 數量 | 動工首艇 | 最後展開服役潛艇 | 備註 |
---|---|---|---|---|
梭魚級 | 3 | 梭魚號 (SS-163) 和 鱸魚號 (SS-164) 1921年10月20日 |
狐鰹號 (SS-165) 1926年5月22日 |
|
船蛸號 (SM-1) | 1 | 1925年5月1日 | 1928年4月2日 | 船蛸號並無姊妹艇;她是一艘佈雷艇。 |
獨角鯨級 | 2 | 獨角鯨號 (SS-167) 1927年5月10日 |
鸚鵡螺號 (SS-168) 1930年7月1日 |
|
海豚號 (SS-169) | 1 | 1930年6月14日 | 1932年6月1日 | 獨立潛艇 |
抹香鯨級 | 2 | 抹香鯨號 (SS-171) 1933年12月1日 |
墨魚號 (SS-171) 1934年6月8日 |
|
鼠海豚級 | 10 | 鯊魚號 (SS-174) 1933年10月24日 |
鯧鰺號 (SS-181) 1937年6月12日 |
|
鮭魚級 | 6 | 鮭魚號 (SS-182) 1936年4月15日 |
鰹魚號 (SS-184) 1938年6月30日 |
|
重牙鯛級 | 10 | 重牙鯛號 (SS-188) 1937年5月12日 |
海狼號 (SS-197) 1939年12月1日 |
|
河豚級 | 12 | 河豚號 (SS-198) 1939年1月16日 |
灰背魚號 (SS-208) 1941年6月30日 |
|
鯖魚級 | 2 | 鯖魚號 (SS-204) 1939年10月6日 |
馬林魚號 (SS-205) 1941年8月1日 |
|
貓鯊級 | 77 | 鼓魚號 (SS-228) 1940年9月11日 |
石首魚號 (SS-246) 1944年4月21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級別 | 數量 | 動工首艇 | 最後展開服役潛艇 | 備註 |
---|---|---|---|---|
巴勞鱵級 | 120 | 魔鬼魚號 (SS-292) 1942年3月31日 |
蜥狗母魚號 (SS-416) 1948年9月1日 |
單鰭鱈號戰後交付中華民國,並命名為海豹號 |
丁鱥級 | 29 | 鰤魚號 (SS-522) 1944年2月8日 |
鼠尾鱈號 (SS-525) 1951年2月10日 |
帶魚號戰後交付中華民國
國,並命名為海獅號,海軍司令部將它與海豹號潛艦級別定為海獅級 |
冷戰時期
級別 | 數量 | 動工首艇 | 最後展開服役潛艇 | 備註 |
---|---|---|---|---|
梭魚級 | 3 | 梭魚號 (SSK-1) 1949年7月1日 |
狐鰹號 (SSK-3) 1952年1月11日 |
|
刺尾鯛級 | 6 | 刺尾鯛號 (SS-563) 1949年4月18日 |
白楊魚號 (SS-567) 1952年11月21日 |
|
青花魚號 (AGSS-569) | 1 | 1952年3月15日 | 1953年9月6日 | 獨立潛艇;首次採用「淚滴型」船體。 |
T-1級潛艦 | 2 | USS T-1,其後改名為鯖魚號 (SST-1) 1952年4月1日 |
USS T-2,其後改名為馬林魚號 (SST-2) 1953年11月20日 |
她們皆是訓練及實驗用途潛艇。 |
鸚鵡螺號 (SSN-571) | 1 | 1952年6月14日 | 1954年9月30日 | 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潛艇;船身根據巡洋潛艇的規格而設計。 |
旗魚級 | 2 | 旗魚號 (SSR-572) 1953年12月8日 |
鮭魚號 (SSR-573) 1956年8月25日 |
雷達哨戒潛艇 |
灰背魚級 | 2 | 灰背魚號 (SSG-574) 1954年7月1日 |
大口黑鱸號 (SSG-577) 1958年8月30日 |
|
海狼號 (SSN-575) | 1 | 1953年12月7日 | 1957年3月30日 | 獨立潛艇;使用S2G金屬液冷式反應爐 |
鏢鱸號 (SS-576) | 1 | 1954年11月10日 | 1956年10月20日 | 獨立潛艇 |
鰩魚級 | 4 | 鰩魚號 (SSN-578) 1955年7月21日 |
海龍號 (SSN-584) 1959年12月5日 |
|
白魚級 | 3 | 白魚號 (SS-580) 1956年5月18日 |
藍背魚號 (SS-581) 1959年10月15日 |
美國海軍最後一型常規動力潛艦。 |
鰹魚級 | 6 | 鰹魚號 (SSN-585) 1956年5月29日 |
鋸蓋魚號 (SSN-592) 1961年10月24日 |
蠍子號 (SSN-589)失事沉沒 |
特里同號 (SSRN-586) | 1 | 1956年5月29日 | 1959年11月10日 | 獨立潛艇:作為雷達哨戒艦 |
大比目魚號 (SSGN-587) | 1 | 1957年4月11日 | 1960年1月4日 | 獨立潛艇:作為巡航導彈潛艦 |
長尾鯊級 | 14 | 長尾鯊號 (SSN-593) 1958年5月28日 |
貓鯊號 (SSN-615) 1968年1月25日 |
在長尾鯊號 (SSN-593)沉沒後,此級潛艦根據第二艦「大鰺魚」號(Permit)艦名改名為「大鰺魚級」 |
湖白鮭號 (SSN-597) | 1 | 1958年5月26日 | 1960年11月9日 | 獨立潛艇:美國第一艘渦輪電力傳輸動力系統的潛艦。 |
喬治·華盛頓級 | 5 | 喬治·華盛頓號(SSBN-598) 1957年11月1日 |
亞伯拉罕·林肯號 (SSBN-602) 1961年3月11日 |
美國的第一種彈道飛彈潛艦 |
伊森·艾倫級 | 5 | 伊森·艾倫號 (SSBN-608) 1959年9月14日 |
湯瑪士·傑弗遜號 (SSBN-618) 1963年1月4日 |
|
拉法葉級 | 9 | 拉法葉號 (SSBN-616) 1961年1月17日 |
約翰·亞當斯號 (SSBN-620) 1964年5月12日 |
|
詹姆斯·麥迪遜級 | 10 | 丹尼爾·布恩號 (SSBN-629) 1962年2月6日 |
彌敦內爾·格連號 (SSBN-636) 1964年12月19日 |
|
海豚號 (AGSS-555) | 1 | 1962年11月9日 | 1968年8月17日 | 獨立潛艇:研究開發用途;美國海軍最後一艘柴電動力潛艇 |
鱘魚級 | 37 | 鱘魚號 (SSN-637) 1963年8月10日 |
理察·B·羅素號 (SSN-687) 1975年8月16日 |
|
班傑明·富蘭克林級 | 12 | 班傑明·富蘭克林號 (SSBN-640) 1963年5月25日 |
威爾·羅傑斯號 (SSBN-659) 1967年4月1日 |
|
獨角鯨號 | 1 | 1966年1月17日 | 1969年7月12日 | 獨立潛艇;使用S5G 反應爐 |
格萊納德·P·利普斯科姆號 (SSN-685) | 1 | 1971年6月5日 | 1974年12月21日 | 獨立潛艇;使用渦輪電力傳輸動力系統。 |
洛杉磯級 | 62 | 洛杉磯號 (SSN-688) 1972年1月8日 |
夏延號 (SSN-688) 1996年9月13日 |
|
俄亥俄級 | 18 | 俄亥俄號 (SSBN/SSGN-726) 1976年4月10日 |
路易斯安那號 (SSBN-743) 1997年9月6日 |
|
海狼級 | 3 | 海狼號 (SSN-21) 1989年10月25日 |
吉米·卡特號 (SSN-23) 2005年2月19日 |
|
SSN(X)級 |
後冷戰時期
級別 | 數量 | 動工首艇 | 最後展開服役潛艇 | 備註 |
---|---|---|---|---|
維吉尼亞級 | 48 (計劃) | 維吉尼亞號 (SSN-774) 1999年9月2日 |
||
哥倫比亞級 | 12 (計劃) | 哥倫比亞特區號 (SSBN-826) (計劃) |
參見
参考文献
引用
- ^ Alligator.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USS Holland (Submarine # 1) -- Construction. USN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4-06-10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3).
- ^ Holland.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 ^ Pike, John. SS-2 A-1 Plunger.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B class - Navy Ships. Military Factory. 2008-08-03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B-1.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5).
- ^ B-3.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5).
- ^ Pike, John. SS-10 B-1 Viper. globalsecurity.org. 205-04-27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 ^ Pike, John. SS-9 C-1 Octopus.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0).
- ^ Pike, John. SS-17 D-1 Narwhal.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 ^ Pike, John. SS-24 E-1 Skipjack.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 ^ Pike, John. SS-20 F-1 Carp.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 ^ Pike, John. SS-19(1/2) G-1 Seal.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 ^ G-1.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7).
- ^ G-4.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7).
- ^ California Naval History: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 . . An Inland City with the First Submarine Base on the Pacific Coast. militarymuseum.org. 2002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 ^ Pike, John. SS-28 H-1 Seawolf.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 ^ H-9.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8).
- ^ Pike, John. SS-32 K-1 Haddock.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 ^ USS K-1 (Submarine # 32). USN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4-06-17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4).
- ^ Pike, John. SS-40 L-1.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 ^ Pike, John. SS-47 M-1.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 ^ Pike, John. SS-53 N-1.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 ^ Pike, John. SS-62 O-1. 2005-06-08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 ^ Pike, John. SS-72 O-11.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 ^ Pike, John. SS-52 T-1 Schley.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 ^ Pike, John. SS-78 R-1.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 ^ R-20.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8).
- ^ Pike, John. SS-98 R-21.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来源
外部連結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30).
- Pike, John. Submarine Warfare. globalsecurity.org. 2008-07-23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