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晉卿
生平
祖苗夔,追贈禮部尚書。父苗殆庶,官至絳州龍門縣丞,追赠太子少保。晉卿幼好學,能寫文章,又能詩,王维谓其“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早年科舉不順遂[1]。進士擢第,調為修武尉,转奉先,贬徐州司户参军,又授万年尉。
迁侍御史,歷官度支、兵部、吏部三员外郎。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迁吏部郎中。開元二十四年,與吏部郎中孫逖同拜中書舍人。開元二十七年,知吏部選事。二十九年(741年),任吏部侍郎。当时苗晋卿和侍郎宋遥主持官员选拔。天宝二年(743年),李林甫擔任吏部尚書後,政事繁忙,將選事悉委託宋遙、苗晉卿。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到吏部候选。苗晋卿与宋遥因张倚正受玄宗宠信,欲攀附之,遂将张奭列为第一。时人皆知张奭不读书,因此群议沸腾。前蓟县(今北京西南)县令苏孝韫將此事告知安禄山,於是安禄山上奏朝廷。玄宗亲自在花萼楼重試已录取官员,能通过考核者十不及一二,张奭则交白卷。[2]玄宗大怒,贬晋卿为安康郡太守,宋遥为武当郡太守,张倚为淮阳郡太守。[3]一年後晋卿转任魏郡太守,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后改河东郡太守、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尚书左丞。
安禄山叛变后,遂出京为陕州刺史、陕虢两州防御使。因固辞老病,由是忤旨,改宪部尚书致仕,長安陷落後,朝中大臣多被俘获,陳希烈、張均等数十人被押往洛阳,接受伪职。晋卿潛遁山谷,得以南逃金州。唐肃宗至凤翔时,下诏令晋卿赶赴行在,即日拜左相。收复两京后,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改为侍中。安史之乱平定後,張均因接受偽職,按律處死。房琯請求苗晉卿出面说情,張均得以免死。[4]后以贼寇渐除,屢乞骸骨,优诏许之,罢知政事,为太子太傅。第二年,因帝思旧臣,再拜为侍中。
唐肃宗、唐代宗曾下诏晋卿摄冢宰,皆因固辞。晚年行走困難,代宗特意在延英殿召見苗晉卿,以示優禮,稱“延英對”,《新唐書》說“宰臣對小延英,自晉卿始。”[5]。肅宗崩,以首辅居摄政三日。永泰元年(765年)四月,晋卿逝世,享年八十一,追赠太师。初谥懿献,因对元载有旧恩,改谥文贞。大历七年(772年),令配享肃宗庙庭。晉卿之子苗發,有詩名,為“大歷十才子”之一。
子孙
注釋
- ^ 苗晉卿困于名場。一年似得,复落第。春景暄妍,策蹇衛出都門,貰酒一壺,籍草而坐,酣醉而寐。久之既覺,有老父坐其傍。因揖敘,以余杯飲老父。愧謝曰:“郎君縈悒耶?”宁要知前事耶?”晉卿曰:“某應舉已久,有一第分乎?”曰:“大有事。但更問。”苗曰:“某困于窮,然愛一郡,宁可及乎?”曰:“更向上。”。廉察乎?”曰:“更向上。”苗公乘酒,猛問曰:“將相乎?”曰:“更向上。”苗公怒,全不信,因肆言曰:“將相更向上,作天子乎?”老父曰:“天子真者即不得,假者即得。”苗都以為怪誕,揖之而去。后果為將相。德宗升遐,攝冢宰三日。(《太平廣記》卷第八十四“异人”四引李固撰《幽閒鼓吹》)
- ^ 《安禄山事迹》:“又其時選人張奭者,御史中丞倚之子也,不辨菽麥,假手為判,中甲科。時有下第者,為薊令,以事白祿山。祿山恩寵漸盛,得見無時,具奏之。玄宗乃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樓,親試升第者一二。奭手持試紙,竟日不下一字,時謂之曳白。”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五:“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选事悉委侍郎宋遥、苗晋卿。御史中丞张倚新得幸于上,遥、晋卿欲附之。时选人集者以万计,入等者六十四人。倚子奭为之首,群议沸腾。前蓟令苏孝韫以告安禄山,禄山入言于上,上悉召入等人面试之,奭手持试纸,终日不成一字,时人谓之‘曳白’。癸亥,遥贬武当太守,晋卿贬安康太守,倚贬淮阳太守,同考判官礼部郎中裴朏等皆贬岭南官。”
- ^ 《新唐書》列傳第五十蘇張:“肅宗反正,兄弟皆論死。房琯聞之,惊曰:‘張氏滅矣。’乃見苗晉卿,營解之。帝亦顧說有舊,詔免死,流合浦。”
- ^ 《雍錄》卷四〈延英召對〉云:“代宗召苗晋卿對延英,晋卿,宰相也,羣臣初無許預之例。”白居易《寄隱者》詩:“昨日延英對,今日崖州去。”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