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钩
藏鉤,又稱藏彄、藏鬮、意彄、打彄,是中國傳統遊戲之一,常作為酒令。是把鉤或彄環(扳指)藏起來讓人猜藏於何人手上的一種遊戲。
歷史
傳說藏鉤遊戲始於西漢,漢武帝的婕妤鉤弋夫人趙氏據說出生以來雙手握拳,從不張開,漢武帝過河間遇到她,把她納入後宮,一日召見她,她才將手展開,內藏一玉鈎,因此被稱為鈎弋夫人。後來人們紛紛仿效,為藏鉤之始[1]。
而明文記載藏鉤遊戲則是晉代,據周處《風土記》載,當時臘月飲祭之後,老人和兒童愛玩藏彄之戲,分為兩組比賽勝負。此外也常作為新春遊戲[2]。而據《渚宮舊事》載,東晉官員殷仲堪與桓玄曾一同玩藏鉤遊戲[3]
藏鉤至唐代仍然很流行,殷敬順的《敬訓》亦有記載這種遊戲[4]。《酉陽雜俎》記載當時有一名叫高映的舉人以及一名叫石旻的隱士擅長於藏鉤遊戲中猜中,有一次段成式和高映一同玩藏鉤,每組皆有五十多人,高映十猜九中[5]。又有一次,石旻和張又新兄弟玩藏鉤,張又新無論把鉤藏於巾的褶子中還是襆頭左翅中,皆被石旻猜到。後來段成式結識了石旻,請教他射鉤之術。[6]
規則
人數少則數人,多則無上限,可達數百人。參加者平均分為兩組,一組把鉤、彄或其他物品藏起,另一組則猜該物品藏於何人手中。如總人數為單數,多出的一人可隨意依附這組或那組,稱為「遊附」、「飛鳥」、「誐鴟」等。藏鉤的一組把物品互相傳遞或佯裝傳遞,射鉤的一組則猜物品被何人持有。
参考文献
- ^ 《三秦記》:「昭帝母鉤弋夫人手拳,而有國色,先帝寵之。世人藏鉤,法此也。」
- ^ 《风土记》:“腊月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彄之戏,分二曹以较胜负。人偶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為飛鳥。又令為此戲,必於正月。”
- ^ 《渚宮故事》:殷仲堪與桓玄共藏鉤,一朋百籌。桓朋欲不勝,唯餘虎探在。顧愷之為殷仲堪參軍,屬病疾在廨。桓遣信,請顧起病,令射取虎探。即來,坐定。語顧云:「君可取鉤。」顧答云:「賞百匹布,顧即取得鉤。」桓朋遂勝。
- ^ 《敬訓》說:「彄與摳同,眾人分曹,手藏物,探取之。又令藏鉤,乘一人,則來往於兩朋,謂之誐鴟。」
- ^ 《酉陽雜俎》:「舊說,藏彄令人生離,或言占語有徵也。舉人高映,善意彄。成式常於荊州藏鉤,每曹五十餘人,十中其九。同曹鉤亦知其處,當時疑有他術。訪之,映言但意舉止辭色,若察因視盜也。」
- ^ 《酉陽雜俎》:「山人石旻尤妙打彄。與張又新兄弟善。暇夜會客,因試其意彄,注之必中。張遂置鉤於巾襞中,旻良久笑曰:「盡張空拳。」有頃眼鉤,在張君襆頭左翅中,其妙如此。旻後居揚州,段成式因識之。曾祈其術,石謂成式可先畫人首數十,遣胡越異貌,辯其相當授。疑其見始,竟不及畫。」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