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鱷龍屬
蛇鱷龍屬(學名:Serpentisuchops)[1],又稱鱷面蛇龍,為雙臼椎龍科下的一屬,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美國懷俄明州皮埃爾泥板岩。本屬目前僅包含單一種菲氏蛇鱷龍(學名:S. pfisterae),發表自唯一一具不完整的化石樣本[2]。
蛇鱷龍屬 化石时期:晚白堊紀,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
亚目: | †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 |
科: | †双臼椎龙科 Polycotylidae |
属: | †蛇鱷龍屬 Serpentisuchops Persons, Street & Kelley, 2022 |
模式種 | |
菲氏蛇鱷龙 Serpentisuchops pfisterae Persons, Street & Kelley, 2022
|
發現與命名
編號GPM5001的正模標本是於1995年於皮埃爾泥板岩的老嫗背斜(Old Woman Anticline)發現,並收藏於美國懷俄明州格倫羅克的格倫洛克古生物學博物館[1];該地區的地層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早馬斯垂克期,約為7,000萬至6,959萬年前。正模標本包括了部分頭骨、下頜骨、脊柱及左半邊的髂骨與恥骨[2]。
2022年,沃特·S·帕森斯(Walter S. Persons)、海莉·P·史崔特(Hallie P. Street)與阿曼達·凱利(Amanda Kelley)根據正模標本發表了蛇頸龍亞目雙臼椎龍科新屬新種菲氏蛇鱷龍。屬名“Serpentisuchops”由拉丁語的serpent、suchus及希臘語的ops組成,分別意為蛇、鱷魚及臉。其種小名“pfisterae”致敬正模標本發現地的地主安娜·菲斯特(Anna Pfister)[2]。
描述
蛇鱷龍屬體型中等的蛇頸龍,體長約7米(23英尺)。和其他蛇頸龍不一樣的是,蛇鱷龍同時具備長頸與長吻部。相比之下,薄板龍科及小鎖龍科的物種僅具有長頸與短吻部,而上龍科及其他雙臼椎龍科物種則具有短頸及長吻部。這個獨特的特徵肇因於環境上的生態位分化,牠們長而靈活的頸部得以更有效地從獵物的側面進行襲擊[2]。
分類學
在2022年的種系發生學分析研究中,帕森斯、史崔特與凱利將蛇鱷龍屬置於雙臼椎龍科雙臼椎龍亞科下,為三尖股龍屬、格奧爾基龍屬及長喙龍屬的姊妹群。他們認為長吻部屬蛇鱷龍的祖徵,而長頸部則是重新演化出的特徵,與蛇頸龍的長頸屬趨同演化。底下分支圖展示了蛇鱷龍屬與其他雙臼椎龍亞科物種間的支序關係[2]:
雙臼椎龍亞科 Polycotylinae |
| |||||||||||||||||||||||||||||||||||||||||||||
參考文獻
- ^ 1.0 1.1 Nalewicki, Jennifer. Newfound 'snaky croc-face' sea monster unearthed in Wyoming. Live Science. 2022-09-26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7) (英语).
- ^ 2.0 2.1 2.2 2.3 2.4 Persons, W. S.; Street, H. P.; Kelley, A. A long-snouted and long-necked polycotylid plesiosaur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iScience. 2022. 105033. doi:10.1016/j.isci.2022.1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