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蟲癭

yǐng(來自拉丁語 galla,意指橡樹的蘋果; 或cecidia,來自希臘語,意指任何噴湧而出的東西 英語:gall,cecidium)又稱癭瘤[1]、是植物外部組織上的腫脹生長物,類似動物的良性腫瘤或疣。它們可能是由各種寄生者引起的,從病毒真菌細菌或是到其他植物、和昆蟲。植物癭通常具有高度組織分化的結構,因此通常可以在不見造癭者的情況下,仍然由癭的外形分辦出造癭者與寄主植物,這尤其適用於昆蟲和蟎類的植物癭。 蟲癭[2],是指植物組織受到昆蟲刺激而不正常增生的現象。該刺激可能是昆蟲所釋放出的化學物質,或是單純的物理刺激。

造癭的生物

癭是由多種生物引起的,包括昆蟲、蟎蟲和線蟲等動物;真菌;細菌;病毒;和其他植物 等。

昆蟲

由昆蟲所引起的癭叫做蟲癭(insect gall)。可以產生蟲癭的昆蟲,稱做造癭昆蟲英语Gall-inducing insect;而產生蟲癭的植物,叫做產癭植物。蟲癭通常是由幼蟲或是成蟲食用植物的部位,並注入化學物質、或是母蟲產卵所造成的機械性刺激所引起。蟲癭產生後,幼蟲就在裡面發育成長,直到成熟後才離開。一般來說,昆蟲需把握植物細胞分裂最快、形成蟲癭的組織仍在發育的時期,如春天的嫩芽,來造癭,但這不是絕對,有記錄某些癭蚋在較老的組織上也能誘導出蟲癭。蟲癭可在植物的很多部位上都能發現,如葉片葉柄枝條,但是造癭昆蟲對造癭的位置具有高度專一性,通常只在某一種特定組織、單一種植物上造癭,最多也只在相近的植物種上造癭。

造癭昆蟲有7大類、分成6個膜翅目癭蜂葉蜂等;雙翅目癭蚋果實蠅等;同翅目腹吻亞目蚜蟲介殼蟲木蝨等;半翅目網蝽纓翅目薊馬鱗翅目捲葉蛾透翅蛾等;鞘翅目天牛象鼻蟲等。

使用

植物癭因富含單寧酸,自公元5世紀以來,歐洲人便開始利用橡樹瘿,製造永久性墨水(如鐵膽墨水), 這些墨水廣泛應用於書寫與繪畫。或用做染料以染髮和染布,皮革鞣製。某些蟲癭也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漆樹科鹽膚木屬(Rhus)植物上所形成的蚜蟲蟲癭,被稱為五倍子,在【山海經】與【本草綱目】被認具消腫、消毒、防腐、止血、鎮痛、避孕等功效,歐洲也使用蟲癭來治療痢疾。

參考

  1. ^ 存档副本.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2. ^ 存档副本.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