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 (西夏)

西夏年号
(重定向自西安 (西夏)

大安(西夏文:𘜶𗵐,1074年—1084年)[註 1]西夏惠宗李秉常的第三個年號,共計11年。

大安
1074年-1084年
政权 西夏
君主 惠宗李秉常
历时 11年
大安在西夏及李秉常時期的位置

李兆洛《纪元编》有西安年号,或为大安之误。[1][3]

清代學者戴錫章《西夏紀》、周春《西夏書》、吳廣成《西夏書事》,近人方詩銘《中國歷史紀年表》均以乙卯年(1075年)為大安元年,但《宋史》及《續資治通鑑長編》皆記載宋朝熙寧八年對應西夏大安二年,則改元大安當在1074年。[4][5]1990年末在寧夏賀蘭縣金山鄉賀蘭山東麓拜寺溝的方塔廢墟內,發現墨書西夏文及漢文題記的木質塔心柱,文云「頃白高大國大安二[年],寅卯歲五月……」,「寅卯歲」為「乙卯歲」之訛,即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6]

改元

  • 1074年——改元大安。
  • 1085年——改元天安禮定。

纪年對照表

大安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074年 1075年 1076年 1077年 1078年 1079年 1080年 1081年 1082年 1083年
干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北宋 熙寧七年 熙寧八年 熙寧九年 熙寧十年 元丰元年 元丰二年 元丰三年 元丰四年 元丰五年 元丰六年
大安 十一年
公元 1084年
干支 甲子
北宋 元豐七年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注釋

  1. ^ 李崇智根據方詩銘《中國歷史紀年表》西夏紀年,定大安年號起訖年為1075年至1085年。[1]方詩銘參考了西夏出土文物,將乾道定在1067年,天賜禮盛國慶定在1069年,但大安仍然從舊說定在1075年,導致天賜禮盛國慶有6年,比文獻多了1年。李瑞華根據《宋史》及《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朝熙寧八年時西夏牒文稱「大安二年」,定大安年號起訖年為1074年-1084年。[2]

參考文献

  1. ^ 1.0 1.1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182頁。
  2. ^ 李瑞華《西夏紀年綜考》,《西夏學論集》第17頁。
  3. ^ 李兆洛《紀元編》卷上:「西安〈《年號韻編》以為秉常時,投南界牒文如此〉。」
  4. ^ 脫脫.   宋史列傳卷第二百四十五外國二夏國下. 维基文库. 「〔熙寧〕八年三月,夏人以索蕃、漢部盜人畜投南界者,牒熙河經略司請高太尉赴三岔堡會議,牒稱大安二年。」
  5. ^ 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六十六. 维基文库. 「〔熙寧八年七月〕熙河路經略司言:『夏國錫碩克鄂則爾牒稱,前後為漢家、蕃部偷劫人畜投南界,累索不發遣。請高太尉、王團練今月癸未赴三岔堡與錫碩克鄂則爾鄂迪駙馬會議。牒稱大安二年。』」
  6. ^ 孫盛昌〈西夏方塔塔心柱漢文題記考釋〉,《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1期,第55-60頁。

深入閱讀

參看


前一年號:
天赐礼盛国庆
西夏年号
1074年-1084年
下一年號:
天安礼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