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寧州行政區劃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太康三年(282年)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管理。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州治在滇池縣(今雲南省晉寧縣東)。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後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

郡級行政區

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寧州,領建寧、興古、雲南、永昌4郡,太康三年(282年)省入益州。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領建寧、興古、雲南永昌、牂柯、越巂、朱提7郡,又立益州郡(後改名晉寧郡)。建興元年(313)析牂柯郡置平夷、夜郎2郡,析雲南郡置河陽郡,計領郡11。

雲南郡
曹魏舊郡。郡治雲南縣(今雲南省祥雲縣東南),領雲南、梇棟、青蛉、楪榆、姑復、邪龍、遂久7縣。咸寧五年(279年)增領雲平、永寧2縣。永嘉五年(311年)楪榆、永寧2縣移屬河陽郡,西晉末領雲南、梇棟、青蛉、姑復、邪龍、遂久、雲平7縣。
興古郡
曹魏舊郡。郡治勝休縣(今雲南省江川縣北)[參 1],領勝休、句町、宛溫、漏臥、西豐(269年改名毋棳)、賁古、鐸封、進乘、西隨9縣。增領律高(275年置)、漢興(281年置)、都唐(281年左右置)3縣,至西晉末不變。
建寧郡
曹魏舊郡。郡治味縣(今雲南省曲靖市)。領味、昆澤、存邑、新定、毋單、同瀨、牧靡、穀昌、連然、秦臧、雙柏、俞元、脩雲、泠丘、滇池、建伶16縣。晉時改牧靡縣為牧麻縣(晉初);新置談槀、漏江、同樂3縣(皆晉武帝時)。太安2年(303年),雙柏、秦臧、連然、建伶、穀昌、滇池、俞元7縣移屬益州郡。西晉末領味、昆澤、存邑、新定、毋單、同瀨、牧麻、脩雲、泠丘、談槀、漏江、同樂12縣。
永昌郡
曹魏舊郡。郡治不韋縣(今雲南省保山市東北),領不韋、巂唐、哀牢、博南、比蘇、永壽、南涪、雍鄉8縣[註 1]。永嘉五年(311年)比蘇縣移屬河陽郡。西晉末領不韋、巂唐、哀牢、博南、永壽、雍鄉、南涪7縣。
朱提郡
曹魏舊郡。郡治朱提縣(今雲南省昭通市城區),領朱提、南廣、漢陽、南昌(280年改名南秦)4縣。增領堂狼縣(晉初置),至西晉末不變。
越巂郡
曹魏舊郡。郡治邛都縣(今四川省西昌市),領邛都、會無、卑水、定莋、臺登、蘇祁、闡、潛街、馬湖、安上10縣。晉初廢蘇祁、闡、潛街、馬湖、安上5縣,至西晉末不變。
牂柯郡
曹魏舊郡。郡治且蘭縣(今貴州省黃平縣西南),領且蘭、談指、夜郎、毋斂 鄨、平夷、同並7縣。增領萬壽(晉初置)、并渠2縣(晉初置),廢同并縣(279年廢)。永嘉五年(311年)平夷、鄨2縣移屬平夷郡,夜郎、談指2縣移屬夜郎郡。西晉末領且蘭、毋斂 萬壽、并渠4縣。
晉寧郡
太安二年(303年)析建寧郡滇池、穀昌、連然、秦臧、雙柏、俞元、建伶7縣置益州郡,永嘉二年(310年)改名晉寧郡[參 2],郡治滇池縣(今雲南省澄江縣西),至西晉末不變。
平夷郡
永嘉五年(311年)析牂柯郡平夷、鄨2縣置郡,[參 2]郡治平夷縣(今貴州省畢節市城區東北),至西晉末不變。
夜郎郡
永嘉五年(311年)析牂柯郡夜郎、談指2縣置郡,[參 2]郡治夜郎縣(今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至西晉末不變。
河陽郡
永嘉五年(311年)析永昌、雲南2郡置[參 3],郡治河陽縣(今雲南省大理市鳳儀鎮),領河陽(311年置)、楪榆、永寧、比蘇4縣,至西晉末不變。

縣級行政區

寧州(州治:滇池縣)
說明:本表為西晉建興四年(316年)寧州各郡所轄的縣份;以深灰色表示者,為曾經建置,後來廢除的縣份
郡名
(縣數)
郡治 縣名 今地位置(2012年12月) 隸屬郡國 備注
雲南郡
(7)
梇棟縣 雲南縣 今雲南省祥雲縣東南 雲南郡(265-316)
梇棟縣 今雲南省姚安縣 雲南郡(265-316)
青蛉縣 今雲南省大姚縣 雲南郡(265-316)
姑復縣 今雲南省永勝縣東南 雲南郡(265-316)
邪龍縣 今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雲南郡(265-316)
遂久縣 今雲南省麗江市城區 雲南郡(265-316)
雲平縣 今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雲南郡(279-316) 咸寧五年(279年)置縣。[參 4]
興古郡
(12)
勝休縣 勝休縣 今雲南省江川縣 興古郡(265-316)
句町縣 今雲南省廣南縣 興古郡(265-316)
宛溫縣 今雲南省丘北縣 興古郡(265-316)
漏臥縣 今雲南省羅平縣 興古郡(265-316)
毋掇縣 今雲南省華寧縣 興古郡(265-316) 曹魏為西豐縣,泰始五年(269年)復名毋掇縣[參 5]
賁古縣 今雲南省蒙自縣 興古郡(265-316)
鐔封縣 今雲南省丘北縣西南 興古郡(265-316)
進乘縣 今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 興古郡(265-316)
西隨縣[參 6] 今雲南省元陽縣一帶 興古郡(265-316)
律高縣 今雲南省華寧縣東南 興古郡(275-316) 咸寧元年(275年),分建寧郡修雲、俞元2縣地置縣,以安置流民。[參 7]
都唐縣 地望不詳 興古郡(281-316) 太康二年(281年)置縣。[參 8]
漢興縣 今貴州省興義市 興古郡(281?-316) 太康二年(281年)左右置縣。[參 9]
建寧郡
(12)
味縣 味縣 今雲南省曲靖市 建寧郡(265-316)
昆澤縣 今雲南省宜良縣 建寧郡(265-316)
存邑縣 今雲南省宣威市 建寧郡(265-316)
新定縣 今雲南省普安縣 建寧郡(265-316)
毋單縣 今雲南省澄江縣東南 建寧郡(265-316)
同瀨縣 今雲南省馬龍縣 建寧郡(265-316)
牧麻縣 今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建寧郡(265-316) 曹魏名牧靡縣,疑晉初時改名。
修雲縣 今雲南省彌勒縣 建寧郡(265-316)
泠丘縣 今貴州省盤縣 建寧郡(265-316)
談槀縣 今貴州省盤縣西 建寧郡(280前-316) 晉武帝時置縣。[參 10]
漏江縣 今雲南省瀘西縣 建寧郡(280前-316) 晉武帝時置縣。[參 11]
同樂縣 今雲南省陸良縣 建寧郡(280後-316) 晉武帝時置縣。[參 12]
永昌郡
(7)
不韋縣 不韋縣 今雲南省保山市東北 永昌郡(265-316)
嶲唐縣 今雲南省雲龍縣西南 永昌郡(265-316)
哀牢縣 今雲南省盈江縣 永昌郡(265-316)
博南縣 今雲南省永平縣西南 永昌郡(265-316)
永壽縣[註 1] 今雲南省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永昌郡(265-316)
雍鄉縣[註 1] 今地不明 永昌郡(265-316)
南涪縣[註 1] 今雲南省景洪市 永昌郡(265-316)
朱提郡
(5)
南昌縣 朱提縣 今雲南省昭通市城區 朱提郡(265-316)
南廣縣 今雲南省鹽津縣 朱提郡(265-316)
漢陽縣 今貴州省六盤水市西北 朱提郡(265-316)
南秦縣 今雲南省鎮雄縣 朱提郡(265-316) 曹魏名南昌縣,太康元年(280年)改。[參 13]
堂狼縣 今雲南省巧家縣 朱提郡(265-316) 晉時置縣。[參 14][註 2]
越巂郡
(5)
邛都縣 邛都縣 今四川省西昌市東南 越巂郡(265-316)
會無縣 今四川省會理縣 越巂郡(265-316)
定筰縣 今四川省鹽源縣 越巂郡(265-316)
卑水縣 今四川省昭覺縣東南 越巂郡(265-316)
臺登縣 今四川省冕寧縣 越巂郡(265-316)
闡縣 今四川省越西縣 越巂郡(265-?) 晉初廢縣。
蘇祁縣 今四川省西昌市 越巂郡(265-?) 晉初廢縣。
潛街縣 今四川省雷波縣東北 越巂郡(265-?) 晉初廢縣。
安上縣 今四川省屏山縣 越巂郡(265-?) 晉時不可考。
馬湖縣 今四川省雷波縣 越巂郡(265-?) 晉初廢縣。
牂柯郡
(4)
且蘭縣 且蘭縣 今貴州省黃平縣西南 牂柯郡(265-316)
毋歛縣 今貴州省獨山縣 牂柯郡(265-316)
萬壽縣 今貴州省甕安縣 牂柯郡(265?-316) 晉時置縣。[參 15]
并渠縣 今地不詳 牂柯郡(280前-316) 晉時置縣。[註 3]
同並縣 今雲南省彌勒縣境內 牂柯郡(255-279) 咸寧五年(279年)廢縣。[參 16]
晉寧郡
(7)
滇池縣 滇池縣 今雲南省澄江縣西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榖昌縣 今雲南省昆明市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連然縣 今雲南省安寧市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秦臧縣 今雲南省祿豐縣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雙柏縣 今雲南省雙柏縣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俞元縣 今雲南省澄江縣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建伶縣[註 4] 今雲南省晉寧縣 建寧郡(265-302)→晉寧郡(302-316,益州郡302-311)
平夷郡
(2)
平夷縣 平夷縣 今貴州省畢節市城區東北 牂柯郡(220-311)→平夷郡(311-316)
鄨縣 今貴州省遵義市 牂柯郡(220-311)→平夷郡(311-316)
夜郎郡
(2)
夜郎縣 夜郎縣 今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牂柯郡(220-311)→夜郎郡(311-316)
談指縣 今貴州省貞豐縣西北 牂柯郡(220-311)→夜郎郡(311-316)
河陽郡
(4)
河陽縣 河陽縣 今雲南省大理市鳳儀鎮 河陽郡(311-316) 永嘉五年(311年)置縣。
楪榆縣 今雲南省大理市 雲南郡(265-311)→河陽郡(311-316)
永寧縣 今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鶴慶縣一帶[註 5] 雲南郡(279?-311)→河陽郡(311-316) 咸寧五年(279年)左右置縣。[註 6]
比蘇縣 今雲南省雲龍縣 永昌郡(265-311)→河陽郡(311-316)

注釋

  1. ^ 1.0 1.1 1.2 1.3 洪亮吉《補三國疆域志》及吳增僅《三國郡縣表》將永壽、南涪、雍鄉3縣列為蜀漢永昌郡屬縣,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從洪、吳二人說法列為蜀漢屬縣;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認為未有史料可証明蜀漢有此3縣,未列為蜀漢屬縣。
  2. ^ 劉琳認為朱提郡尚領有堂狼縣,蜀漢時復置(劉琳《華陽國志校注》頁416注釋1);孔祥軍認為晉初復立(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頁123-124)。
  3. ^ 孔祥軍認為晉初置縣。(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頁125)
  4. ^ 《晉書地理志》無此縣份。
  5. ^ 劉琳考証認為當在此地。(劉琳《華陽國志校注》第452頁)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定在今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北,然據譚其驤說,永寧縣則成為河陽郡的飛地。
  6. ^ 劉琳據雲平縣建縣時間推測。(劉琳《華陽國志校注》第451頁)

出處

  1.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騰休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興古,何志故屬建寧,晉武帝從興古治之,遂以屬焉。」
  2. ^ 2.0 2.1 2.2 《晉書》卷14〈地理志上〉:「太安二年,惠帝復置寧州,又分建寧以西七縣別立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晉寧,分䍧牱立平夷、夜郎二郡。」;卷81〈王遜傳〉:「永嘉四年,治中毛孟詣京師求刺史……朝廷憐之,乃以遜為南夷校尉、寧州刺史……與孟俱行,道遇寇賊,逾年乃至……於是莫不振服,威行寧土。又遣子澄奉表勸進於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假節,校尉、刺史如故,賜爵褒中縣公。遜以地勢形便,上分牂柯為平夷郡,分朱提為南廣郡,分建寧為夜郎郡,分永昌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為晉寧郡,事皆施行。」
  3.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東河陽太守,晉懷帝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永昌、雲南立。」;《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河陽郡,刺史王遜分雲南置。屬縣四。」
  4.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雲平長,晉武帝咸寧五年立。」
  5.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毋棳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志》屬興古。劉氏改曰西豐,晉武帝泰始五年,復為毋棳。」
  6. ^ 《晉書·地理志》無此縣。
  7.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律高令,漢舊縣,屬益州郡,後省。晉武帝咸寧元年,分建寧郡修雲、俞元二縣間流民復立律高縣。」
  8.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都陽令,何志晉成帝立。案《晉起居注》,太康二年置興古之都唐縣,疑是。」
  9.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漢興令,二漢、魏無,晉地志有,屬興古郡。」
  10.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談槁令,漢舊縣,屬牂牁。晉武帝立。」
  11.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漏江令,漢舊縣,屬牂牁。晉武帝立。」
  12.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同樂令,晉武帝立。」
  13.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南秦長,本名南昌,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14.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堂狼令,前漢屬犍為,「狼」作「琅」。後漢、《晉太康地志》屬朱提。」
  15.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萬壽令,晉武帝立。」
  16.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同並長,漢舊縣,前漢作同並,屬牂牁。晉武帝咸寧五年省,哀帝復立。」

參考資料

書籍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李錫甫,《漢晉城陽郡沿革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84
  • 李曉杰,《東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增訂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 錢儀吉楊晨,《三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7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
  •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軍徐成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