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頭禪

(重定向自話頭

話頭禪,又稱看話禪禪宗術語,以一種被稱為看話頭的方式來進行禪修。這種禪修方式最早始於南宋大慧宗杲禪師,由公案禪發展而成,盛行於臨濟宗之中。與曹洞宗默照禪法並稱。

修行方式

所謂的「看」,是一種觀察守護的意思,即內觀。「參」比「看」更廣,因爲在基於「看」的觀中,含有參究的「參」。「參」是禪宗獨有的絕活,在觀照中以疑情持續的參究,自然帶有「看」。

話頭有二説法:

  1. 話頭只是一句話,源自於禪宗公案的内文攫取,一般上都是公案裏禪師們逼拶禪和子時最具關鍵性的一句話,逼迫禪和子即刻生起疑情,參究不已。
  2. 話頭,是指說話的前頭,亦即是在動念要說話、未說話之前的那個念頭。此是虛雲老和尚所描述,為近代流行此一説法。然而,此一説法帶有爭議性,虛云老和尚前未有此説。

虛雲老和尚倡導之方法: 話頭,是指說話的前頭,亦即是在動念要說話、未說話之前的那個念頭。修行者把自己的念頭集中在一句話,或一個問句上,觀察自己內心,之後升起疑情,在打破疑情之後,由此來得到開悟[1]。這種修行方法,稱為看話頭,或參話頭[2]

看話頭,最早可以追蹤到黃蘗希運。在文獻上,最早有記錄教人看話頭的是黃龍慧南與五祖法演,但是把這個方法發揚光大的則是大慧宗杲禪師。大慧宗杲提倡學者參究趙州禪師的無字公案[3],他鼓勵學者起疑情,以疑情參究公案,而得到開悟[4]

在更早之前,雖然并無文獻出現“話頭”一詞,但是禪師們已經在日常生活裏,通過各種手段,各種言詞來逼迫禪和子,讓他們掉入疑情中,不停參究。時節因緣成熟時,更會突然使出霹靂手段,或者下個轉語,來促成禪和子的開悟。

常見話頭

除了大慧宗杲禪師的無字公案外,常見的話頭

  • 「因甚狗子無佛性?」,或是簡化為「因甚道無?」
  • 「念佛是誰?」
  • 「本來面目?」
  •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 「拖死屍是誰?」

註釋

  1. ^ 虛雲《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錄》〈參禪的先決條件〉:「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拐杖。何謂疑情?如問念佛的是誰,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在念。但反問自己一下,是用口念?還是用心念。如果用口念,睡著了還有口,為什麼不會念?......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它,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
  2. ^ 虛雲《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錄》〈禪堂開示〉:「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纔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廻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
  3. ^ 《大覺普慧禪師語錄》:「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請只把閑思量底心,回在無字上,試思量看,忽然向思量不及處,得這一念破,便是了達三世處也。」「只這一(無)字,便是斷生死路頭底刀子也。妄念起時,但舉個無字,舉來舉去,驀地絕消息,便是歸家穩坐處也。」
  4. ^ 《大覺普慧禪師語錄》:「千疑萬疑,只是一疑。話頭上疑破,則千疑萬疑一時破,話頭不破,則且就上面與之廝崖。若棄了話頭,卻去別文字上起疑、經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塵勞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