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索尔夫住宅
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齐东路1号的一座住宅,建于1909年,最初为青岛德占时期德国人赫尔曼·索尔夫的住宅,后来先后成为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职员宿舍、延国符宅邸,现为民居,为市
36°4′7″N 120°19′30.5″E / 36.06861°N 120.325139°E 赫尔曼·索尔夫住宅,或称延国符旧宅[1],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齐东路1号的一座住宅,建于1909年,最初为青岛德占时期德国人赫尔曼·索尔夫的住宅,后来先后成为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职员宿舍、延国符宅邸,现为民居,为市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赫尔曼·索尔夫住宅 | |
---|---|
概要 | |
類型 | 建筑物 |
地點 | 青岛市市南区 |
地址 | 齐东路1号 |
坐标 | 36°04′07″N 120°19′30″E / 36.0686°N 120.325°E |
起造 | 1909年 |
所有者 | 赫尔曼·索尔夫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舒备德 |
地圖 | |
历史
齐东路1号建于1909年5月至12月,由德国建筑师舒备德设计,最初为胶澳总督府码头管理局(Kajenverwaltung)局长赫尔曼·索尔夫(Hermann Solf)的住宅[2][3]。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后,索尔夫于1915年携家眷离开青岛[4]。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该楼为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保留财产,作为领事馆官员住宅使用[1][5]。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楼应已作为敌产由国民政府接收。1948年,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署长、国军中将延国符购入该楼居住[1][6]。1950年1月至1953年7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今中国共青团)青岛市团校曾在此办学,后迁至湖北路17号共青团青岛市委办公楼[7][8] 。该楼现为民居。2006年5月20日,该建筑列入第二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9]。2009年7月27日,该建筑以“日本使馆宿舍旧址”之名列入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0]。
建筑特色
齐东路1号建筑面积约396平方米,楼高2层,有阁楼和地下室,砖石木结构。花岗岩砌基,黄色水刷墙,四坡屋顶,局部为蒙莎屋顶,覆红瓦,开矩形老虎窗。南北两侧各有一处入口,门窗均为矩形[1]。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青岛市文物局 (编). 《今古和声:青岛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辑录》.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10-3369-0.
- ^ Dr. Helga Landau. Schubart, J. Heinrich F. (1878-1955) – Dr.-Ing., Architekt und Ministerialdirigent. tsingtau.org. 2017-05-01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4).
- ^ 李慧. 她外祖父设计了青岛观象台. 青岛早报. 2018-09-14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 ^ Wilhelm Matzat. Solf, Hermann (1860 – 1926), Leiter der Kajenverwaltung. tsingtau.org. 2009-01-27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 ^ 鲁海. 《青岛老楼故事》.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6-7.
- ^ 鲁海. 《青岛老街故事》.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2-1805-0.
- ^ 共青团青岛市团校校史. 共青团青岛市团校官网. 2016-12-15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 ^ 校址变迁. 共青团青岛市团校官网. 2012-04-09 [202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7).
- ^ 青岛市规划局 青岛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岛政务网.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 ^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市南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青岛市市南区政务网. 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