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匈奴之戰
趙破匈奴之戰發生於前265年,戰國時代趙國名將李牧統率趙軍反擊匈奴的戰爭。
趙破匈奴之戰 | |||||||
---|---|---|---|---|---|---|---|
| |||||||
参战方 | |||||||
趙國 | 匈奴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李牧 | 匈奴单于 | ||||||
兵力 | |||||||
一千三百乘車 一萬三千騎兵 五萬驍勇步兵 十萬弓弩兵 | 約十餘萬騎兵 | ||||||
伤亡与损失 | |||||||
傷亡約四萬 | 十餘萬騎兵 |
背景
趙惠文王(約公元前298-266年)時期,北方匈奴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時常南下侵擾趙國邊境,成為趙國的大患。任命李牧駐守代(今河北省蔚縣東北)和雁門(今山西省右玉縣南),防備匈奴入侵。
李牧在邊關採取積極防禦策略,規定「匈奴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要求軍民遇到匈奴突襲,一律快速進入營壘堅守,不得出戰。同時,他加緊訓練兵士,提高邊防軍的戰鬥力。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趙王也對李牧不滿,於是派人替換了李牧[1]。結果新將貿然出擊,折損頗多。趙王無奈之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干涉他的策略,趙王應允[2]。
戰爭過程
李牧回到北方經營數年,邊防軍兵精馬壯,已經有了很強的戰鬥力。李牧認為時機成熟,讓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來犯。匈奴以小股騎兵試探,李牧佯裝敗北,一觸即潰,於是匈奴大舉進攻,卻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夾擊損失十萬騎兵,大敗而歸。趙國乘機消滅襤國(今河北省蔚縣北),大破東胡(今內蒙古東部)、降服林胡(今山西省北部),聲威大振。此後匈奴元氣大傷,數十年不敢再度來犯趙境[3]。
影響
趙破匈奴之戰使趙國消除北方邊患。於前243年,李牧攻打燕國,取得武遂(今河北省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南)。至此,趙國才可專注應付秦國的進攻。另一方面,李牧亦在此仗再次顯示他的將才。
參考文獻
- ^ 《史記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 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 ^ 《史記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歲餘,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彊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許之。
- ^ 《史記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原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此戰約在公元前2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