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點和遠日點

(重定向自近日点

各個星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近日點。離太陽最遠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遠日點。

1. 在遠日點的行星(7月)。2. 在近日點的行星(1月)。3. 太陽。圖示未依照比例。

近日點(perihelion)這個字來自希臘字的perihelios,意思分別是靠近太陽遠日點(Aphelion)則源自前置詞apo,意思就是遠離(away、off、apart)(相似的字還有近地點(perigee)遠地點(apogee)分別是在軌道上離地球最近和最遠的點。)。

在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一種非圓形的)[1](任何只繞行太陽公轉的天體,軌道都是接近橢圓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以阻止軌道成為簡單的封閉曲線,像是橢圓)。因此,它們都會有離太陽最近和最遠的點:近日點和遠日點,合稱為拱點,以軌道離心率測量軌道的扁平度(與理想的的差異。)。

近日點行星小行星彗星或任何環繞太陽的天體,在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點。它與天體在軌道上距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相對。

地球大約在每年的1月3日最接近太陽,而在7月4日左右離太陽最遠。不同年份最接近和最遠離的日期參見拱點

地球在1月最靠近太陽和7月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相差大約500萬公里(310萬英里)。地球在1月初的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億4710萬公里(9,140萬英里);相對的,在7月初的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億5210萬公里(9,450萬英里)。因為遠日點時距離的增加,在給定的面積上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只有近日點的93.55%。當七月冬天降臨南半球時,地球位在遠日點,由於距離的增加降低了太陽輻射,加上白天也比較短,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南半球的冬天所獲得的太陽輻射熱,比六個月後在近日點1月的北半球冬季獲得的熱量要少。

當地球靠近太陽時,在北半球是冬天,而在南半球是夏天,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並不會影響到季節的改變。相反的,地球的季節變化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的轉軸傾角約是23.44度,沒有垂直於公轉軌道黃道面的平面。這使得地球在12月和1月離太陽較近時,北半球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因此冬天落在陽光不是直接照射的北半球,而夏季的陽光幾乎是直接照射在南半球,而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無關。

近日点

近日點是指行星、彗星等天體在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點。天體軌道只能有一個近日点。

地球上近日點時間: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1.471億千米,這一點叫做近日點。在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此時,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遠日點

遠日點是指行星彗星天體在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點。遠日點最多有一個。

天体轨道椭圆时,该天体仅有一个远日点。当天体轨道双曲线抛物线时,没有远日点。

地球上远日点时间: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近点进动

由于其他大行星(主要是木星)的摄动影响,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也有进动现象,周期约为21000年,每年约1.03',也就是说每58年地球推迟一天到达近日点,比如公元1250年地球到达近日点的时间在冬至附近,而现在目前则是每年1月3日或4日到达近日点。从长期来看,地球近日点的进动虽然微小,但也是造成地球气候冷暖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斯拉夫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Milankovich)于1930年提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地轴倾斜度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和近日点的位置变化有关。

參考資料

  1. ^ Introductory Astronomy: Elipses.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015-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参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