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與太陽神

(重定向自酒神-日神精神

酒神與太陽神或稱戴奧尼索斯與阿波羅是一種哲學的、文學的概念,一種二分法。西方的文學及哲學家如:普魯塔克[1]尼采托馬斯·曼等,都多以此理論為基礎,作出文學或哲學評論。

雖然此理論是藉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悲劇的誕生》而廣為人知,但其實它是普魯士詩人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引用溫克爾曼對酒神戴奧尼索斯的論述提出的。[2].

此理論描述的兩個極端均是以希臘神話神祇命名的。一個是太陽神阿波羅,另一個是豐收之神和酒神戴奧尼索斯。他們均是天神宙斯的兒子。阿波羅代表詩歌、預言、俊美整齊和光明;戴奧尼索斯則代表生命力、戲劇、狂喜和醉酒。文學評論家以他們對比的性格描述不同的藝術風格,但希臘神話中他們並非相反象徵或仇敵。

尼采的理論

悲劇的誕生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運用「酒神」與「太陽神」做為一組二元對立的精神範式典型,他以醉境和夢境分別形容酒神狀態和太陽神狀態。

太陽神精神象徵的是美的外觀,「我們用太陽神的名字統稱美的外觀的無數幻覺」[3],是一種形式美、節制和對稱、是分析和分辨。太陽神精神象徵的是形式主義和古典主義、視覺藝術。[4]

而酒神精神來源自古希臘的酒神祭。在酒神祭中,人們打破禁忌、放縱慾望,解除一切束縛,復歸自然。這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非理性狀態。「酒神狀態的迷狂,它對人生日常界線和規則的破壞,期間,包含著一種恍惚的成分,個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淹沒在其中了。」[5]是一種狂熱、瘋狂的快感、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消弭了,成為了稱為觀眾的一體。酒神精神象徵的是浪漫主義、音樂和表演藝術。[4]

尼采相信艾斯奇勒斯索福克勒斯希臘悲劇同時蘊含太陽神(演員的對話部份)和酒神(歌詠團的歌唱部份)的精神。然而,尤里比底斯卻捨棄了酒神精神,將戲劇引導至心理劇的層面,亦因此造成希臘悲劇的衰微。

偶像的黃昏

晚期的尼采美學思想將酒神及太陽神精神都視為醉境:「兩者都被理解為醉的類型」[6]。且賦予酒神不僅是美學上的意義,且是面對人生苦難的重要力量:「甚至對生命最奇怪與最艱難的問題都要表示肯定,甚至在其最高類型時生命意志都會對其自身的不可窮盡性感到喜悅— 那就是我所謂的酒神精神,我推測那就是能通達悲劇詩人心理學的橋樑。」[7]

参考文献

  1. ^ Radek Chlup, "Plutarch's Dualism and the Delphic Cul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Adrian Del Caro, "Dionysian Classicism, or Nietzsche's Appropriation of an Aesthetic Nor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 50, No. 4 (Oct. - Dec., 1989), pp. 589-605 (英文)
  3. ^ 《悲劇的誕生》25
  4. ^ 4.0 4.1 存档副本. [2008-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5). 
  5. ^ 《悲劇的誕生》7
  6. ^ 《偶像的黃昏》Ⅸ—10
  7. ^ 《偶像的黃昏》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