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門 (臺南市)

是座臺南府城的大西門

22°59′46″N 120°11′59″E / 22.9960526°N 120.1995945°E / 22.9960526; 120.1995945

臺灣府城大西門(鎮海門)
臺南市民權路西門路
类型城門
设施信息
控制者清朝大清帝國(1874-1895)
现状不存
历史
建於雍正元年(1723年)
拆卸明治40年(1907年)

鎮海門,又稱臺灣府城大西門,是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建於1723年,原位在今西羅殿廟址,1788年林爽文事件之後,清廷意識到城防的重要性,於1791年將大西門東移至宮後街(今西門民權路口)。明治35年(1902年)展開較大規模的城垣拆除行動,首先拆除今成功路至民生路段的西門段城垣及大西門,用以開闢火車站到安平的通道。臺南廳山形脩人認為剩餘的一座城門置於十字路口造成交通不便,於是上陳總督府,於1907年遭到拆除。[1]

大西門為當時的官民從臺江內海進出府城的主要出入口,在大西門南側有五條港之一的南河港道;而城門外直通外宮後街、水仙宮接官亭;城門內則可通達大東門,形成臺灣府城東西向的主要軸線。

參考文獻

  1. ^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9-06-30 [202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中文). 
 
大西門位置圖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