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區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市長壽縣及其後改設的長壽區共公佈?批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列表如下。

2001年12月25日,國務院批复撤銷長壽縣設立長壽區,2002年4月9日成立。

長壽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1986年1月22日) [1]

1985年10月25日,長壽縣十屆十次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長壽縣人民政府1986年1月22日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東林寺 明成化十一年(1745年) 長壽縣鄰封場北1.5公里
2 周恩來題詞紀念亭 1958年 長壽縣長壽湖攔河壩後山
3 桓侯宮 清咸豐七年(1857年) 長壽縣復元場西3公里長江北岸
4 白塔 清同治五年(1866年) 長壽縣復元場西3公里長江北岸
5 城門洞 清代 長壽縣縣城西南西岩觀
6 王爺廟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長壽縣扇沱場長江西岸
7 岩穴墓群(城東崖墓群) 東漢至六朝 長壽縣古縣城水東門
8 陳燮烈士紀念碑 民國十九年(1930年) 長壽縣葛蘭鎮金山村

長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1994年12月26日)

「長壽縣人民政府關於縣文化局申報林莊學堂舊址等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請示的批復」,長府函〔1994〕98號,1994年12月26日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林庄學堂舊址 民國 鳳城鎮林莊村 位於鳳城鎮林莊村。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占地10000平方米。校舍四合院布局,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木穿斗抬梁結構,輔以片磚、斗磚圍牆。林莊學堂是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在縣內的實物。
2 國立十二中舊址 民國 鳳城鎮東新村 國立十二中舊址(今東新職中學生宿舍)位於鳳城鎮東新村。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湖北淪陷,民國二十八年 (1939年)國立十二中學校從武漢遷縣內東新村。校本部設冉家灣,高中部設官莊,初中部設北莊,女生部設桅子灣。抗戰勝利後,1947年國立十二中遷回湖北。官莊上廳橫樑彩繪、羅漢狀馱峰上的浮雕、門板線雕,桅子灣檐柱斜撐鏤刻人物花卉等,為縣內清代中晚期保存至今的藝術珍品。
3 重慶聯中舊址 民國 河街帝王宮、財神廟

長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1998年9月10日)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懷清台遺址 長壽區

長壽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2004年6月14日)[2]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石佛寺石刻 長壽區


長壽區重新確定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2004年10月13日)[3]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東林寺及千手觀音造像 明成化十一年(1745年) 長壽縣鄰封場北1.5公里
2 獅子灘水電站周恩來題詞紀念亭 1958年 長壽縣長壽湖攔河壩後山
3 桓侯宮 清咸豐七年(1857年) 長壽縣復元場西3公里長江北岸
4 文峰塔 清同治五年(1866年) 長壽縣復元場西3公里長江北岸
5 王爺廟 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長壽縣扇沱場長江西岸
6 北平三一八慘案殉難烈士陳燮紀念碑 民國十九年(1930年) 長壽縣葛蘭鎮金山村
7 古縣城門(西岩城門洞) 清代 長壽縣縣城西南西岩觀
8 岩穴墓群(城東崖墓群) 東漢至六朝 長壽縣古縣城水東門
9 林莊學堂舊址 長壽區
10 國立十二中舊址 民國 鳳城鎮東新村 國立十二中舊址(今東新職中學生宿舍)位於鳳城鎮東新村。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湖北淪陷,民國二十八年 (1939年)國立十二中學校從武漢遷縣內東新村。校本部設冉家灣,高中部設官莊,初中部設北莊,女生部設桅子灣。抗戰勝利後,1947年國立十二中遷回湖北。官莊上廳橫樑彩繪、羅漢狀馱峰上的浮雕、門板線雕,桅子灣檐柱斜撐鏤刻人物花卉等,為縣內清代中晚期保存至今的藝術珍品。 2005年拆除
11 石佛寺石刻 長壽區
12 懷清台遺址 長壽區

長壽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年?月?日)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老龍洞石刻 長壽區
2 大雄寺 長壽區
3 聶氏宗祠 長壽區晏家街道龍山村19組

長壽區第三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2011年)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長壽區

長壽區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2013年5月24日)[4]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長壽湖攔河大壩 1954年 長壽湖鎮東海村 長壽湖攔河大壩為新中國「一五」計劃重點項目,於1954年動工興建,1956年竣工。長壽湖攔河大壩為東西走向,大壩起端連接電站引水渠的進水口,終端是溢洪匣。水庫總容量10.27億m3,其水域面積65.5km2。大壩高52米,壩長1014.3米,壩頂寬8米,為鋼筋混凝土楔形體填充重力攔河壩。周圍3座附壩總機在內,攔水線總長為3880米。大壩西端入口處左右各雕刻有坐形石獅一個,均坐東向西。每個石獅長1.54米,寬0.9米,高2米,整個石雕通高3.16米。兩獅頸系銀鈴,腰佩飄帶口銜寶珠,前足踩球。在兩獅的胸前,各有一對幼獅貼身攀附。壩上內側欄杆為用條石砌成,上置多盞燈具,壩外側修建有多個花台。壩上建有附屬建築物5座。壩東端為溢洪匣,溢洪匣長100米,由5道分別為70餘噸重的鐵匣緊緊關閉,瀉洪時,洪水奪匣而出。
2 長壽老人塑像 1982年 長壽城區協信廣場 1981年10月動工,1982年5月建成,2005年協信廣場改擴建,曾遷出,後遷回。整個塑像高5米,為水泥仿青石材料。
3 長壽纜車站 1964年 長壽區鳳城街道望江路社區 左武裝部,右神火鍋,三倒拐旁。該纜車站始建於1964年2月26日,9月底完成主體工程,10月1日舉行試車典禮,15日正式通車營運。纜車道長282.1米,軌距1米,車道上下高差110米,平均坡度40.7度,呈魚肚型造型。
4 楊克明故居 民國 長壽區雲集鎮青豐村二組 坐東北向西南,原為四合院布局,現僅存上廳,左右廂房損毀嚴重,僅存柱頭。上廳為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屋架,面闊三間六柱8.3米、進深8.8米、通高4.7米。
5 羅圍老街民居 嘉慶十二年 長壽區雙龍鎮羅圍村4組老街 西北向東南,懸山式屋架,穿逗式結構,正殿面闊四間16.8米,進深7.6米,通高5.8米,殿前壩長13.6米,寬13.5米。檐柱柱頭用紅漆粉刷,柱礎為石徹圓形,直徑0.45米,高0.1米,右次間中柱橫樑上墨書:「大清嘉慶十二年丙□□」,明間第五柱橫樑上墨書:「四川重慶府長壽縣正堂」。房屋民國年間和解放後一直是學校,也是「潤之堂」所在地,2004年學校搬遷,,改為羅圍村辦公室。
6 玉溪府山門 道光二十九年 長壽區萬順鎮院子村上廟壩 坐北朝南,牌坊式山門,通高4.2米,寬2.4米,厚0.38米,其中門高2.8米,寬1.65米,門柱上陽刻對聯「堪不破生死大關頭到此輪迴都是劫,認得清人禽真種子爾無福命莫祈神」。門楣上額枋,中浮雕戲曲場面5幅,長2.4米,寬1.1米。匾額四周刻不斷花紋,中刻「鐵案風清」四字,右角直排陰刻題記「長涪巴邑唐路」,走角直排題記年代「道光二十九年吉旦」。門上額枋長2.4米,寬0.5米,浮雕戲劇(16人像),走邊上陰刻「鳳閣」二字,右邊上中刻「龍樓」二字,邊均刻有花紋,中上刻「金屋玉堂」四字為橫額,對聯為「七子八婿真富貴,九卯四相老賢丞臣」。頂部中刻「玉溪府」。
7 五華寨及碑刻 嘉慶五年咸豐八年 長壽區雲台鎮拱橋村 寨內碑文和東門門拱石刻可見。東、南、西三面寨門各一個,東門保存較好,坐西向東,門向北偏東15度。門寬1.63米,門柱1.7米,拱高0.8米,門牆高4.9米,寨門進深7.9米,其中外門進深1.6米;門左寨牆長11.05米,右寨牆長13.3米,牆厚7.9米。距寨門南200米處為獅子嘴,海拔1016米,獅子嘴至南門間有寨牆兩段,分別為54和38米;南門現存牆高4米,寬0.95米,門高2.6米,進深2.98米,牆厚3米;牆長14米,兩邊為懸崖。西門寬0.88米,高2.98米,進深6.7米,牆高3.88米,兩邊寨牆共145米;北門無寨門,有殘牆24米,高3米,寬2-3米。寨牆均為白砂石砌成。寨內有一石質碾米槽,直徑為3.75米。 五華寨碑刻建於清嘉慶五年。兩通碑體均為六面體。第一通碑邊長0.21米,通高2.03米.碑頂為八角形,周長2.76米,正面刻「御前侍衛四大臣恭賀大臣□部將軍世襲一等子總欽命四川總督部堂勒特授四川東道重慶府長壽縣□正堂□範」,其餘為捐款人名單。第二通碑通高2.18米,邊長0.21米,周長2.76米。
8 天台寨 清代 長壽區葛蘭鎮天寶村東150米處 坐西向東,於南北走向的山脈中凸起150米、寬60米、長120米,平面山頂。城門為條石方石砌成,內填泥土,寬2.5米、高4米、厚3米,寨牆高4米、厚2米,寨門右邊有民國十年廖據□題詩:「到此山門下,重重霧清濛。莫非到蓬萊,屏潤一片心」。寨門外有三龕石刻彌勒和土地、觀音,頭手已毀。城址四合院結構,中間三孔奈何橋一座,長9.2米、寬2.5米、高3.5米、跨度2.5米,橋下是人工湖長11米、寬6米、水深4米,有龜和魚類;現有正殿和大雄寶殿及左右偏房生活區,正殿和大雄寶殿有佛像大小50多僔
9 經幢塔 清代 長壽區石堰鎮興隆村東1000米處 四層六角石塔,高3.27米,塔呈方形,邊長1.35米,厚0.23米。各層規格如下:1層,寬50—44厘米;塔檐寬70厘米,高20厘米;2層,寬43—40厘米,塔檐寬63厘米,高30厘米;3—4層相同。塔門向北,塔柱空心,翹角已殘。當地人以此立塔為蔡家河流鎮邪之說
10 印子石石刻 明代,清代至民國 長壽區晏家街道石門新村 海拔高度220米,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始建於明代,清代至民國元年均有碑刻記事,現存摩崖石刻碑4塊,標題「阿彌駝佛」「為善最樂」、「廣種福田」、「慈航普度」,碑文清晰可見,局部較為模糊。其中「阿彌陀佛」字高80厘米,總長度4米左右,雕刻於一塊巨大的岩石上。
11 小屋基神道碑 乾隆三十五年 長壽區長壽湖鎮紫竹村八組小屋基灣 坐南向北。石碑為方形圓頂石碑,高3.7米,寬1.15米,厚0.24米。碑頂為拱形,寬1.35米,高0.8米,碑頂有龍鳳浮雕,雙龍雙鳳圖案。石碑正面豎排陰刻文字,碑文分為「立志論」、「觀物論」兩部分。石碑正中刻「皇清辛酉鄉進士文林郎(孺人)餘公諱嵩後(母彭氏)厚任直隸保定府新城縣致仕知縣之神道",題記為"乾隆三十五年紀□□□□□□□"。石碑前1.2米有一隻石雕烏龜,烏龜頭部向西露出地面,長0.7米,寬0.4米,高0.38米。
12 濱江路武廟 道光十年 長壽區鳳城街道濱江路社區 武廟坐東南向西北,現存上殿,上殿為木結構懸山式屋頂,穿斗屋架,十一柱五穿三間,小青瓦屋面,通面闊13.6米,進深10.5米,通高10米。明間抬梁用5柱,明間面闊5.6米,兩次間均面闊4米。整個建築呈典型的南方寺廟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13 三倒拐古建築群 清代至民國 三倒拐(含和平街) 三倒拐(含和平街)共長2.5公里,高差165米,石梯500餘級,整個街面全由青石砌就,寬約丈許。三倒拐的建築年代為清代至民國時期。整個布局依山就勢,順著青石路面蜿蜒而上,所有建築以穿斗結構為主,輔以抬梁結構,小青瓦屋面,屋頂懸山式和歇山式相結合,古樸典雅。其中不乏大量的四合院,院內設有小天井,上廳明間用抬梁結構,上廳與左右廂房之間有三到五步踏道,特別是上廳的斜撐多採用鏤空裝飾,內容豐富,生動誇張。配以傳神的雕樑畫棟、樓閣窗欞,極富情趣。

長壽區第五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處)(2015年)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長壽湖領袖群雕設計雕塑 1996年
2 陵園烈士紀念碑 1966年

長壽區第六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年)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長壽區第七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年)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長壽區第八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年)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長壽區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2018年3月28日)[5]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張家祠堂 道光二十四年 雙龍鎮紅岩村 根據戲樓屋脊墨書記載,祠堂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民國時期略有培修,為四合院建築,坐北朝南,形制保存完整。上殿為懸山式屋頂,台梁穿鬥式屋架,面闊三間13.7米,明間面闊5.2米,次間各寬4.25米,進深8.3米,通高5米。五級普通臺階下為天井。戲樓為懸山式屋頂,雕刻有張揮、張良、張飛、張果老等歷史人物,還有張良拾履的故事,刻畫傳神生動
2 秦家大灣碉樓 民國 葛蘭鎮大壩村3組7號 房屋整體保存狀況較好,結構穩定,共三層,外牆為夯土築造,四周均留有射擊孔,牆面佈滿彈孔,內部樓層為木制,穿鬥結構,懸山屋頂。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餘平方米
3 廖井丹故居 清代 雙龍鎮尖山村6組 坐北朝南,穿鬥結構,小青瓦屋面,現存正屋三間

參見

參考資料

  1. ^ 「長壽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長壽縣情(資料彙編)》 ,長壽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1988.12,第156頁
  2. ^ 長壽區人民政府第31次常務會
  3. ^ 長壽區人民政府第38次常務會
  4. ^ 關於公布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 2013年5月24日 長壽府發〔2013〕57號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條「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規定,結合我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際,經過認真遴選,決定將長壽湖攔河大壩、長壽老人塑像、長壽纜車站、楊克明故居、羅圍老街民居、玉溪府山門、五華寨、天台寨、經幢塔、印子石石刻、小屋基神道碑、濱江路武廟、三倒拐古建築群等13處不可移動文物確定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予公布,請有關單位做好相應的管理、保護和建檔工作。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 2013年5月24日
  5. ^ 長壽府發〔2018〕27號。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條:「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規定,結合我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實際情況,經過認真論證評選,決定將張家祠堂(雙龍鎮)、秦家大灣碉樓(葛蘭鎮)、廖井丹故居(雙龍鎮)公布為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擬公布文物已於2017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7日進行公示無異議,現予公布,請有關單位做好相應的管理、保護和建檔工作。特此通知。附件:長壽區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簡介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201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