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苴咩城

(重定向自阳苴咩城遗址

miē白语yon‧zon‧mix[1]),又称“阳苴咩城”、“阳苴𠴟城”、“苴咩城”,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城池遗址在今大理古城及其以西地区,北至桃溪南岸,南至绿玉溪北岸一带。先后为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大中的国都[2]

阳苴咩城遗址
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镇
坐标25°42′04″N 100°08′45″E / 25.70113°N 100.14582°E / 25.70113; 100.14582
分类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
时代唐-元
编号3-58
认定时间1987年12月21日
地图
阳苴咩城北城墙遗址,左侧为桃溪
阳苴咩城遗址文保碑

名称

“苴咩”音“jū miē”係现代读音,方国瑜将“苴咩”的中古汉语音拟作“tshia mia”,即《蛮书》向达校注的“上音斜,下符差切”。

历史

羊苴咩城原为河蛮所居之地[3]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南诏占据[4]大历14年(779年),南诏君主异牟寻国都太和城迁至羊苴咩城[4][5]。902年南诏国为鄭買嗣所篡,改国号为长和。后又被趙善政改为天兴,年號尊聖,次年楊干貞悼康帝改为义宁。直到937年白族段思平得国,建立大理国。羊苴咩城也于此时改名为大理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将沐英攻下大理城后,在羊苴咩城基础上修建今大理古城,旧城被废弃,逐渐掩没[5]

发掘、保护

1985年9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三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

参考资料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编;赵衍荪,徐琳编著. 白汉词典.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397. ISBN 7-5409-1743-1. 
  2. ^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编.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 334. ISBN 7-5326-0299-0. 
  3. ^   蠻書/卷05. 维基文库 (中文). 大和城、大厘城、陽苴咩城,本皆河蠻所居之地也。 
  4. ^ 4.0 4.1 薛琳主编. 新编大理风物志.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107. ISBN 7-222-02726-2. 
  5. ^ 5.0 5.1 5.2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编.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 58–60. ISBN 7-5367-3459-X. 

延伸阅读

  • 马长舟. 阳苴咩城之考察与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2): 28-32. 
  • 段伶. “阳苴咩”考. 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2): 76-79. 
  • 赵云; 王育珊. 南诏古城“阳苴咩”地名译音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 26 (4): 110-11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