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基六
陳基六(1867年3月15日—1935年),本名陳錫金,字基六,以字行,號式金,又號蜇村,晚號蜇翁[1],臺灣牛罵頭﹙今臺中市清水區)人[2]。生員、漢詩詩人[1],曾發起設立臺灣文社,後擔任該社理事[3]。
生平
陳基六在同治六年(1867年)農曆二月十日生於牛罵頭[2],為臺灣縣生員[1],臺灣日治時期擔任高美區長及《臺灣新聞社》記者。1902年林朝崧、林幼春、賴紹堯等人共同組織詩社「櫟社」,其在1907年加入,是「創社九老」之一[1][2][3]。1913年與蔡惠如共組「鰲西詩社」[3][4],1918年召集櫟社詩人於蔡惠如住家伯仲樓開設櫟、鱉聯吟會[3][5]。1926年其六十歲時櫟社詩人特別舉辦「椿壽會」祝壽[3],1935年過世,享年六十九歲[1]。其亦精通中醫[2],在清水街開設大生藥房[6],有名於醫界[2]。
墓地
陳基六之墓位於臺中市大雅區的公墓內,墳墓總共分成二部份,前方有三層洗石子基座,上方放置一塊墓碑,後方另蓋一座傳統墳墓,有書卷造型之墓碑。前方墓碑形式為「尖碑」,上書「庠生陳基六之墓」,青斗石龍紋、鳳紋石刻位於墓碑兩旁。墓碑第一層基座書有陳基六生前所撰之對聯:「家傍紫雲巖,聽殘一百八鐘聲,怱醒幻夢」、「身歷紅羊劫,坐困六十三案法,喜脫塵法」[7]。
第二層則有陳基六的自輓詩,墓碑後方另有一座書卷造型的石碑,墓碑兩旁則書「傳家詩與禮,教子父兼師」。墓旁后土的形式為較小型的「方尖碑」,上書「福神」[7]。
著作
其著有《鱉峰詩草》、《鐵崖詩鈔》等書[1]。1920年連橫曾替《鱉峰詩草》撰寫序文,但該書最終並未付梓,今亦散佚無存。〈鰲峰詩草序〉中有寫到:「鰲峰之麓有石器焉,是維原人之跡」,可謂是最早紀錄牛罵頭遺址的的文章[6]。
評價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余美玲、王惠玲、王嘉弘、向麗頻、余育婷、吳青霞、邵玉明、張銘權、陳鍾琇 (编). 《臺灣古典詩選註.4:戰爭與災異》. 臺灣文學館. 2014-12. ISBN 978-986-04-2578-9.
- ^ 2.0 2.1 2.2 2.3 2.4 〈陳基六〉. 國家圖書館 台灣記憶. 2003-12.
- ^ 3.0 3.1 3.2 3.3 3.4 傅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1931-11.
- ^ 紀淑芬. 〈鰲西吟社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
- ^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 《黃旺成先生日記(九)一九二二年》.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2-02.
- ^ 6.0 6.1 〈《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開設大生藥房的陳基六 會員名簿〉.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 ^ 7.0 7.1 陳仕賢. 《台灣的古墓》. 遠足文化. 2007-10. ISBN 978-986-6731-01-3.
- ^ 王松. 《臺陽詩話》. 1905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