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伯爵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襲北周,分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九等。開國縣伯為正三品,開國置國官,所置國官及其數量因所加散實官不同而不同[1]

  • 加上柱國或柱國者,置令、大農、尉(2人)、典衛(4人)、常侍(2人)、侍郎(2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食官丞(2人)、廄牧長、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4人)等國官。
  • 加上大將軍或大將軍者,置令、大農、尉、典衛(2人)、常侍、侍郎、廟長、學官長、食官長、食官丞(2人)、廄牧長、廄牧丞、典府長、典府丞、舍人(3人)等國官。
  • 加上開府儀同三司或開府儀同三司者,置大農、尉、侍郎、廟長、學官長、食官長、廄牧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加上儀同三司或儀同三司者,置大農、廟長、食官長、廄牧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推行《大業令》,舊有五等封爵全部削除。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伯爵。

開國縣伯

北周舊爵

思安國

思安國(579年—?)[2]
由思安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思安縣開國伯 賀婁子幹 579年—580年 進封武川縣開國公
2 思安縣開國伯 賀婁皎 580年—? 賀婁子幹子

巴渠國

巴渠國(580年—?)[3]
由巴渠縣開國男進爵,食邑六百户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巴渠縣開國伯 羅達 580年—596年

文帝始封

平鄉國

平鄉國(581年—607年)[4]
食邑二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鄉縣開國伯 楊汪 581年—607年
《大業令》行,國除

新安國

新安國(581年—589年)[5]
由新安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安縣開國伯 李圓通 581年—589年
進封萬安縣開國侯

南和國

南和國(581年—607年)[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和縣開國伯 李諤 581年—?
2 南和縣開國伯 李大方 李諤子
《大業令》行,國除

率道國

率道國(581年—607年)[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率道縣開國伯 柳儉 581年—607年
《大業令》行,國除

义乡國

义乡國(581年—584年)[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义鄉縣開國伯 梁操 581年—584年
病薨,國除

通政國

通政國(581年—586年)[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通政縣開國伯 梁刚 581年—586年
因劝谏获免,國除后迁徙瓜州

广平國

广平國(581年—586年)[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广平縣開國伯 梁叔谐 581年—586年
伏誅,國除


安定國

安定國(581年—586年)[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定縣開國伯 梁志遠 581年—586年
伏誅,國除

建威國

建威國(581年??—586年)[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威縣開國伯 梁務 581年—586年
时周其父梁士彦始封建威伯,后梁务伏誅,國除

上蔡國

上蔡國(589年—607年)[9]
以平陳之功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蔡縣開國伯 樊子蓋 589年—607年
《大業令》行,國除;後封建安侯

饒陽國

饒陽國(589年—?)[10]
以平陳之功,由饒陽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饒陽縣開國伯 劉臻 589年—598年

端氏國

端氏國(589年—?)[11]
以源雄伐陳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端氏縣開國伯 源崇 589年—? 源雄子
襲封朔方郡開國公

安化國

安化國(589年—?)[11]
以源雄伐陳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化縣開國伯 源襃 589年—? 源雄子

安邑國

安邑國[1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邑縣開國伯 韋霽

汝陽國

汝陽國[13]
由汝陽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陽縣開國伯 柳雄亮

魏城國

魏城國(?—607年)[14]
由魏城縣開國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城縣開國伯 陳茂
2 魏城縣開國伯 陳政 ?—607年 陳茂子
《大業令》行,國除

賀川國

賀川國[1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賀川縣開國伯 許澄

南皮國

南皮國[1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皮縣開國伯 韦瓒

恒安國

恒安國[1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恒安縣開國伯 韦才

參考文獻

  1. ^ 《隋書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2. ^ 《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元象初,領軍器監,尋除秦州刺史,進爵為伯。”
  3. ^ 《大隋使持節行軍總管齊州刺史巴渠伯羅府君墓誌銘》:“仍封巴渠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户……進爵為伯,增邑四百。”
  4. ^ 《隋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高祖受禪,賜爵平鄉縣伯,邑二百戶。”
  5. ^ 《隋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高祖受禪,拜內史侍郎,領左衛長史,進爵為伯。”
  6. ^ 《隋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一》:“及受禪,歷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賜爵南和伯。”
  7. ^ 《隋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及高祖受禪,擢拜水部侍郎,封率道縣伯。”
  8. ^ 8.0 8.1 8.2 8.3 8.4 梁士彦之子《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志遠為安定伯,務為建威伯,皆坐士彥誅。”
  9. ^ 《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八》:“平陳之役,以功加上開府,改封上蔡縣伯,食邑七百戶,賜物三千段,粟九千斛。”
  10. ^ 《隋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左僕射高熲之伐陳也,以臻隨軍,典文翰,進爵為伯。”
  11. ^ 11.0 11.1 《隋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賜子崇爵端氏縣伯,襃為安化縣伯,賜物五千段,復鎮朔州。”
  12. ^ 《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壽弟霽,位至太常少卿,安邑縣伯。”
  13. ^ 《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以本官檢校太子左庶子,進爵為伯。”
  14. ^ 《隋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在官十餘年,轉益州總管司馬,遷太府卿,進爵為伯。”
  15. ^ 《隋書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歷尚藥典御、諫議大夫,封賀川縣伯。”
  16. ^ 《韩贵和墓志》:“后开皇三年,蒙时仪同三司、司农少卿、大使、南皮县开国伯臣违瓒授荆州刺史。”
  17. ^ 《大唐赠户部尚书上柱国曹国公韦公墓志铭并序》:“祖才,随仪同三司、左武侯、骠骑将军、行坊州刺史、恒安县开国伯。”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