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彰隆起

23°53′28.6″N 119°58′59.4″E / 23.891278°N 119.983167°E / 23.891278; 119.983167

雲彰隆起

臺灣海峽的海底地形,雲彰隆起在圖中以彰雲砂脊(Chang-Yuen Ridge)標示。
雲彰隆起在臺灣的位置
雲彰隆起
雲彰隆起
雲彰隆起在臺灣海峽的位置
位置 雲林彰化外海
海洋 臺灣海峽
面积
平均深度 30-40公尺
最大深度
连接陆地 臺灣島
海域管辖  中華民國
沟通海域 澎湖水道烏坵凹陷觀音凹陷
成因 黑潮支流南中國海沿澎湖水道向北搬運時,因營力減弱而堆積。
走向 南北
沿岸城市 雲林彰化
岛屿

雲彰隆起臺灣海底地形之一,位於濁水溪出海口,是出現在雲林彰化外海一帶的隆起高地,水深平均約30公尺至40公尺之間[1][2]。學術界一般認為雲彰隆起是典型的潮流砂脊,因此又稱彰雲砂脊[2],在李知苡[3]、張嫚珊[4]、廖宏儒[5]等人的研究報告中,則寫做彰雲沙脊

位置

雲彰隆起是位於臺灣海峽東緣的砂脊,北連觀音凹陷,西北接烏坵凹陷,南鄰澎湖水道,東臨臺灣島之雲林、彰化一帶海岸[1][6]。其砂脊是呈南北走向,由三個砂體所組成:東彰雲砂脊為65公里長,13公里寬;其西側是為砂質淺灘,有53公里長,22公里寬;在西北方則屬砂蓆,有60公里長,40公里寬[2]。東彰雲砂脊、砂蓆的長軸方向是與臺灣西海岸大致呈平行發展,這是受到潮流常年北流之故;然而在西側的砂質淺灘,則是與臺灣西海岸呈垂直方向,其發展方向是與潮流之北流方向呈斜交[2]

成因

根據沉積學的研究,沖刷水道與堆積砂脊的配對出現是廣泛分佈在以潮流為主的大陸棚[2]。澎湖水道是南中國海的水體與沉積物輸往臺灣海峽的主要管道,藉由黑潮支流常年向北帶入之下,其侵蝕搬運營力逐漸向北遞減,使得澎湖水道的寬度不僅逐漸縮減,也在北方堆積出細粒砂質組成之砂脊,並且砂粒大小由東的粗砂堆積,向西逐漸只剩細砂或極細砂質體堆積[2]。其砂脊並朝向西北延伸,終與烏坵凹陷相接;烏坵凹陷的走向也與砂脊平行,並於東南側形成隆起高地,位置恰為澎湖群島的北方,是為「澎北隆起」[2]

黃國榕在200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則是藉由多頻道震測剖面的顯示,雲彰隆起上表層沉積物的沉積作用不受到早期基盤高區構造的影響,並且根據地質年代對比的結果,藉此推論出雲彰隆起可能是全新世海水面上升以來,由現代沉積物所堆積而成,並不是由隆起構造所形成,所以只能算是在臺灣海峽相對地形的高地[7]。雲彰隆起的沉積物是全新世海水面上升以來的水力作用,常年帶來砂質沉積物所堆積出砂席或砂脊,所以對於「雲彰隆起」這種相對地形的高地,黃國榕認為應更名為「雲彰砂席」或「雲彰砂脊」較能符合地形[7]

潮流

臺灣海峽在南北之間有著觀音凹陷、澎湖水道,居於中間的雲彰隆起與澎北隆起都為臺灣海峽區隔出二個海槽,形成地形上一種天然界線[2][6]。冬季時,受到雲彰隆起的地形阻隔,加上東北季風的驅使中國沿岸流南下,使得黑潮支流的表層水無法越過雲彰隆起,深海水僅能沿著地形繞過,兩者間在此形成南北抗衡的潮流力量徘徊,直到進入夏季,黑潮支流的表層水已具有強勁的潮流力越過雲彰隆起北上,但深海水仍然受到雲彰隆起的地形阻隔,潮流的北上方向僅能沿著地形繞過[3][8]

海洋學家詹森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受到雲彰隆起的地形阻隔,使中國沿岸流的低溫冷水團無法入侵,而且被雲彰隆起的地形所轉向,甚至回流向北,使得臺灣海峽在潮流方向與水溫變化有著冬季出現明顯的南北差異[3][8]。但是中國沿岸流遭逢寒流勢力,將會使冷水團南下入侵,便會使得臺灣海峽中北部魚群難以承受低溫而大量死亡,若寒流持續多日不退,那麼冷水團將會越過雲彰隆起,南下深入澎湖附近海域盤據,就如同2008年農曆新年發生寒害,受一星期的寒流籠罩所造成13℃水溫,加上魚群難忍饑餓而橫屍遍海[3][9]

2012年,廖建明等人在研討會中發表,對於漂沙傳輸現象利用臺灣的海流實測數據,透過模擬洋流與潮流的綜合驗證,從海洋數值模式(POM)可知臺灣西側海域漂沙濃度最為明顯,而且四季之中都是臺中嘉義一帶外海維持在濃度最高,尤其以彰化外海呈三角狀分布是清晰可見,但缺乏更多準確數據進行模擬,無法證實這種現象是受到洋流與潮流的雙重作用所造成,或是受雲彰隆起的影響漂沙的沉積量多寡[10]

生態

臺灣西海岸是中華白海豚的出沒海域,在苗栗臺南間沿海皆為牠們的南北過境廊道,經由生態學家周蓮香的調查,從龍鳳漁港將軍漁港之離岸3公里水域有二處熱區:一在苗栗南段到北彰化之外海,二在雲林、嘉義外海[11][12]。由於中華白海豚在全球的數量銳減之下,活躍在臺灣的族群也因此跟著面臨了威脅,僅存不到100隻,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13]

由於中華白海豚的過境,沿岸會經過不少河川、漁港,加上有六輕工業區臺中火力發電廠的設置,這些都會帶來汙染與漁撈的威脅,進而造成食物來源變少、棲地逐漸消失,種種因素都衝擊中華白海豚的生存[11][14]。為此,保育團體曾反對國光石化的開發,並對於中科四期將污水排放到濁水溪口外海,以海水流動會稀釋之說法感到質疑,因為彰化外海的海底有雲彰隆起橫亙於臺灣海峽中央,南北間海流會因此受到阻擋,所以相反地說,污染物只會原地停滯,不會有稀釋之效[12][15]

雲彰隆起在地理位置上是位居雲林、彰化的外海,恰好為中華白海豚的過境路線上,農業委員會已在2014年4月劃定保護區,從苗栗至嘉義沿岸外海三浬設立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實施後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列入治理[16][17]

參見

参考文献

  1. ^ 1.0 1.1 許群; 吳朝榮.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s)地理環境介紹. 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2011-07-28 [2015-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俞何興. 《臺灣區域海洋學》.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年12月: 第39–42頁、第149–152頁. ISBN 978-986-350-045-2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李知苡、陳汝勤. 臺灣附近海域表層沈積物之組織、礦物組成與化學特性. 台灣海洋學刊第39期. TAO臺灣學智慧藏. 2001年6月 [2015-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臺灣)). 
  4. ^ 張嫚珊. 《台灣海峽東側沉積物之來源及其傳輸途徑》.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2008 (中文(臺灣)). 
  5. ^ 廖宏儒. 《彰雲潮流沙脊之形貌、沈積作用及演化模式》.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2006 (中文(臺灣)). 
  6. ^ 6.0 6.1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 臺灣海峽海底地形圖. 下載教學檔案 臺灣周圍海域海底地形圖. 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 2013年10月 [2015-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臺灣)). 
  7. ^ 7.0 7.1 黃國榕. 《雲彰隆起表層沉積物及震測地層之初步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2003 (中文(臺灣)). 
  8. ^ 8.0 8.1 陳勇輝、陳麗淑、張睿昇. 冷水團引發臺灣東北海岸魚群凍斃事件始末 (PDF). 臺灣博物館季刊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2年9月, (第115期) [2015-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2-22) (中文(臺灣)). 
  9. ^ 劉禹慶. 真相大白!中國融雪 釀澎湖寒害.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8-02-24 [2015-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3) (中文(臺灣)). 
  10. ^ 廖建明、莊文傑、許朝敏、陳思樺、高家俊. 臺灣海域由海流引致之漂沙傳輸現象探討 (PDF). 第34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海洋工程學會. 2012年11月 [2015-11-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2)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李珊. 守護海洋使者──中華白海豚. 台灣光華雜誌 (台灣光華). 2010年8月 [2015-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臺灣)). 
  12. ^ 12.0 12.1 朱淑娟. 國光石化開發 中華白海豚生死一線間. 環境報導新聞網 (環境報導). [2015-11-15]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13. ^ 簡毓群(導演). 白海豚練習曲. 我們的島.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4-02-10 [2015-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中文(臺灣)). 
  14. ^ 廖靜蕙. 一隻都不能少 白海豚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劃定了!.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4-04-22 [2015-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中文(臺灣)). 
  15. ^ 呂苡榕. 中科四期污水入海 專家:養殖業遭殃. 台灣立報. 2012-02-09 [2015-11-15] (中文(臺灣)). 
  16. ^ 預告訂定「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04-21 [2015-11-15]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17. ^ 海上劃保護區 搶救白海豚. 台灣蘋果日報. 2014-04-22 [2015-11-1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