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1809年—1874年),林一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省苏州府吴县木渎镇(今属苏州市吴中区)人,清朝思想家、散文家。

馮桂芬
《清代學者象傳》之馮桂芬像
清代學者象傳》之馮桂芬像
大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
籍貫江蘇蘇州府吳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林一,號景亭
室名校邠廬、顯志堂、十五焦書館、獨善兼善之室
出生嘉慶十四年(1809年)
逝世同治十三年(1874年)
出身
  •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進士及第

生平

馮桂芬出生在富貴家庭,敏而好學,文名極盛。早年為生員。道光二十年(1840年)高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是林則徐門生。道光二十四年充廣西鄉試正考官,二十五年教習庶吉士[1]李鸿章深“服其学问精洽”。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南京建都,馮桂芬奉命在南京附近的蘇州組織團練,與太平軍對抗,升右中允。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蘇州,馮桂芬逃往上海,繼續參加組織由江浙官紳與英、法、美等國領事組成的全防局,1862年以後參與李鴻章湘軍以協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英美兵器經驗自創淮軍。晚年曾先後在金陵、上海、蘇州等書院講學,從事著述。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冯桂芬病死里第(冯桂芬故居),葬天池山冯桂芬墓)。[2]光緒二年,入祀名宦乡贤祠。

思想

他提出“采西學、制洋器、籌國用、改科擧”的新建議,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即“中体西用”,為洋務運動的擁護者。著有《校邠廬抗議》(1861年)、《顯志堂集》。

延伸阅读

[]

 清史稿/卷48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参考文献

  1. ^ 《显志堂稿》卷8,第34页
  2. ^ 《显志堂稿》,李鸿章《墓志銘》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