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聯奎

(重定向自魏联奎

魏联奎(1849年—1925年)又名星五,字文垣河南荥阳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1]

生平

魏联奎幼年家庭贫困,无钱上学,乃常在私塾旁听。后受塾师王调元赏识,魏联奎免费入学。后来,魏联奎考入大梁书院。光绪八年(1882年),魏联奎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2],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左丞,任职30多年。后辞职回到家乡,在郑州居住。[1]

1913年,魏联奎首倡并集资创建了“郑州贾鲁河水利公司”,兴修水利。魏联奎亲自为征购土地等事奔波。民众因为相信风水,又不愿意地块遭到剖开,故征地非常困难。魏联奎给爱财者以大笔金钱,给爱名者以水利委员或股东称号。经过3年,终于修成了水渠,名为“魏公渠”。[1]

魏联奎还呼吁为靠近大运河的54个县减漕。明朝至清朝,南方各省自大运河将粮食运往通县抵达北京。后来因为距大运河较远的州县运粮困难,容易耽误期限,经私下协商,乃委托靠近运河的54个县代办漕运。距大运河较远的州县每年给54个县补贴。后来年深日久,54个县的漕数成了定额,远离运河的州县也不再给补贴。清朝之后,漕数被折为银子,并多次增加,近河54个县民众负担沉重。1918年,魏联奎联络河南省内外54个县的人士吁请减漕,在北京、开封设“漕粮商榷会”,54个县都派出代表参加。魏联奎还在北京、开封奔走,多次咨请河南省政府、北京政府财政部核实漕数。3年之后,减漕获得批准,其中河南省每年减漕达24万余两银子。[1]

晚年,魏联奎住在山西省平陆县岳家庄,读书并教育子孙。1925年7月,魏联奎病逝。[1]

著作

  • 《燹余诗集》
  • 《知行辩》
  • 《减漕录》[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河南省志·人物志. [201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31).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吴品珩、常牧、余肇康、缪祐孙、陈爔唐、姚肇瀛、葛金烺、刘岳云、邱淮、史绪任、张僖、杨圣清、吴浚、康克明、党庆奎、怡龄、章绍洙、刘孚京、叶大琛、吴国镛、王承益、江德宣、张登瀛、刘果、叶大涵、郑宝琛、王基磐、姚桐生、林启东、李翊煌、杨文春、陈恒庆、方培恺、曾福谦、秉彝、赵俊升、顾曾灿、文德馨、刘安科、区震、胡之钧、邹嘉来、秦树声、周生锦、王文毓、徐德钦、吉绅、裴景福、陈夔龙、徐贞、石镜潢、李英华、姜子珍、张则周、李梦莹、侯葆文、杨祖兰、谭国恩、刘启彤、黄祖直、傅秉鉴、马九如、余应云、张庆翎、何联禧、刘光祖、雷天柱、王树枬、魏延龄、袁楚藩、王诚羲、魏联奎、宋滋蓍、蔡寿星、金鹏、张丕基、王国庆、熊冠斗、杨书詹、张骧、谢昌年、陈孝恪、李贺礽、郝秉忠、李坦、张六翮、倪教敷、薛秉壬、王肇修、俱著分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