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瀛詩社

台灣台南地區傳統詩社

鯤瀛詩社,台灣台南地區傳統詩社,創立於1912年中秋節,原名為「嶼江吟社」,歷經多次改名,1962年定為今名,現任社長為吳登神(筆名吳中),其他成員有鄭國津徐青山洪春風等人士。[1]

歷史

鯤瀛詩社曾幾經變易,原名為嶼江吟社,設於北門嶼(今北門區),主要社員有王大俊王炳南吳萱草洪權王丁巧王仰山等人。後來遷居至今將軍區一帶,以將軍舊名改名蘆溪吟社[1]1921年王大俊吳萱草倡議合組白鷗詩社,該社的活動範圍擴大為整個北門郡,詩社成員有郭朝猛黃圖陳哮張連蒲黃標黃大賓鄭國湞徐青山洪爽謝海鵝謝斐元(源)、謝和美吳乃占吳丙丁吳耀林施獻忠王炳南王大俊曾媽願潘煌輝王克明洪權等人士。[2]中日戰爭期間,漢文創作受日本殖民政府管制,詩社活動遂告中止。

二次大戰戰後,陳峻聲陳昌言等於1947年組織琅環詩社佳里醫院,1960年又改為佳里詩社,設址於金唐殿[3]。詩社幾經更名,組織也數度更迭,活動區域主要為台南縣北門區,以佳里鎮為中心。

1962年於金唐殿後殿召開詩人大會,正式成立鯤瀛詩社[4],公推吳新榮為首任社長[5]

歷任社長

成員生平事跡

「嶼江吟社」

  • 發起人是王炳南吳萱草王大俊,三人的生平事跡請見下面「白鷗吟社」條列的「王炳南」、「吳萱草」和「王大俊」內容;另一位成員「洪權」也是如此。
  • 王丁巧 (生卒年不詳),北門「嶼江吟社」會員之一。性好詩文,曾任公職。[7]
  • 王仰山 (生卒年不詳),北門「嶼江吟社」會員之一,與吳中(吳登神)、洪春風為至交。精於醫術,尤長於婦科、內科。除詩文外,亦工書法。戰後,曾任中華日報記者。[8]
  • 除了王炳南、吳萱草、王大俊、王丁巧、王仰山,還有哪些成員,目前(2011/9/5)尚待確定。

「白鷗吟社」(又名:「白鷗詩社」)

  • 郭朝猛 (1902.5.24~1935.8.9),制寬,臺南州北門郡西港庄大塭寮人,生於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公學校畢業後,遠赴日本東京第二中學就讀。學成返臺,任西港庄役場助役。「白鷗吟社」社員。[9]
  • 陳哮 (1895~1959),字峻聲,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生,1959年(民國四十八年)卒。工詩。1922年(大正十一年)與陳昌信陳先致於七股創立「竹橋吟社」,並任社長,同時亦為七股庄長、協議會會員、嘉南大郡組合議員。戰後,曾任台南縣漁會理事長、第二屆台南縣議員、台南縣文獻委員。著有《心聲詩集》。另外陳昌言編有〈陳文獻委員峻聲遺詩十首〉。《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篇「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晚秋農村即事〉詩。[11]
  • 張連蒲 (1896~?),名毓侯,字家壁,號蒲園,齋號適心亭,七股人,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生,師事黃吉六謝竹軒兩夫子研學詩人,「白鷗詩社」社員,知名台灣研究學者許成章先生岳父。弱冠從商,與兄蓮亭在台北合營媒礦。嗣又回台南營肥料及陶器行,二次大戰起回鄉居住。戰後任教於淑德女中、高雄女中、高雄家商,曾任高雄壽峰詩社社長、顧問,以及高雄市詩人聯誼會顧問。《傳統詩集》第一輯輯有其漢詩〈懷王則修先生〉等六首,《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傳統漢詩〈同竹軒天健兩先生遊竹溪寺作〉等十五首,《南瀛詩鈔》輯有其傳統漢詩〈夜泊吉田屋〉等十四首。高雄壽峰詩社所出版《高雄市壽峰詩社第三集》中則輯有《蒲園詩草》,1978年並出版其漢語古典詩集《適心亭詩集》。[12]
  • 黃標 (1900~1968),字秋錦,七股鄉人,精於詩文,並擅長書法,兼擅篆刻。七股「竹橋吟社」、佳里「白鷗吟社」、「琅環詩社」等社員。戰後,曾於「虎尾女中」、「北門農工」擔任國文教師。《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編「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龍湖奉色〉。[13]
  • 黃大賓 (1954~),字燕卿,七股庄樹子腳人,白鷗吟社社員。臺南師範學校講習科出身。1922年 (大正十一年),任台南公學校訓導。1927年(昭和2年),捨教鞭而跨入商業界。曾任明治製糖會社原料委員,又任七股庄協議會員、七十二分第三保保正等公職。[14]
  • 鄭國湞 (1895~1983),號靜夫,佳里鎮人,台北醫學校畢業。曾隨吳溪(字百川)習文,醫文兼具,博學多聞。為「白鷗吟社」(1921)、「琅環詩社」(1947)等社員,曾被聘為「鯤瀛詩社顧問」與「台南縣文獻委員會委員」。戰後作品大多發表於當時的報章雜誌漢詩欄,戰後詩作則多發表於吳濁流創辦的《台灣文藝》,著有《鄭靜夫詩集》。《台南縣‧雜志》第二篇「詩叢」錄有其傳統漢詩〈佳里竹枝詞〉十首,《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篇「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曉鐘〉詩兩首。[15]
  • 徐青山 (生卒年不詳),號仰高,佳里鎮人,工詩書,「白鷗吟社」、「琅環詩社」等社社員。吳萱草社長逝世後,「琅環詩社」社務由徐青山主持,並於1960年5月21日將之改名為「佳里詩社」,後任「鯤瀛詩社」顧問。《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漢詩古典詩〈遊關子嶺〉等二十首。《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篇「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中秋月〉。[16]
  • 謝海鵝 (1873~1935),字白翔,「白鷗吟社」、「學甲吟社」社員。歷任土地調查局書記、保正、聯合會長、庄議員、區委員等公職,並曾任職於學甲慈濟宮。1873年(同治十二年)出生,1935年(昭和十年)逝世,享年六十有三。《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漢語古典詩〈望夫石〉等八首。[18]
  • 謝源 (生卒年不詳),字斐元,號秀峰,「白鷗吟社」、「學甲吟社」社員,並曾任學甲吟社社長。曾設塾鄉里,教授生徒。《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漢語古典詩〈慰宗人小東山受獄〉等四首。[19]
  • 施獻忠 (1908~1983),號別大目道人,生於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卒於1983年。八歲入漚汪公學校就讀,十四歲畢業後,除自修漢學外,並與王炳南吳溪二師習詩文,且長於歧黃之術。1935年(昭和十年),創立「將軍吟社」。並為「白鷗吟社」社員。戰後任「鯤瀛詩社」顧問。《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漢詩〈漚汪公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同窗會感作敬呈諸同學並祈笑正〉等十九首。[24]
  • 王炳南 (1883~1952),名清閩,號北嶼鈞客。1883年(光緒九年)生,1952年卒。1912年(大正元年)與庄人王大俊、將軍庄吳萱草於北門庄發起成立「嶼江吟會」。詩文並工,曾任佳里街「白鷗吟社」顧問,詩作頗多,亦精醫術。晚年於高雄懸壺濟世,裔孫吳鍾靈曾任高雄市議會議長。著有《北嶼釣客吟草》。《台南縣志》卷八《人物志》第六篇「文藝」有〈王炳南傳〉,《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傳統詩作〈新營旅夜〉等十二首,《南瀛詩鈔》輯有其詩作〈小腳腿路上〉等七首。《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編「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閒吟〉及〈蘆溪垂釣〉二詩,《台南縣志─雜志》第二篇「詩叢」錄有其傳統漢詩〈馬沙溝途上〉。《將軍鄉人拾穗》丁卷有〈炳南詩選〉,選錄其傳統漢詩三十五首,並存其手跡近二十件,甲卷則有吳榮富〈漁村詩人王炳南先生詩初探〉專文。[25]
  • 王大俊 (1886~1942),字一軒,號釣翁,1886年(光緒十二年)生。幼讀漢學,為詩人王炳南之堂弟。與王炳南、吳萱草同為「嶼江吟社」創始人之一,「白鷗吟社」三台柱,與王炳南、王克明合稱為「北門三王」之一。1937年(昭和十二年)七七事變後,潛伏遠赴中國大陸,1942年死於上海。佳里金唐殿有其楹聯。《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篇「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簾影〉及〈莫愁湖〉二詩,《台南縣志‧雜志》第二篇「詩叢」錄有其傳統漢詩〈佳里庄道上〉。[26]
  • 吳萱草 (1889~1960),字牧童,號穆堂,1889年(光緒十五年)生於北門嶼,原姓謝,七歲時被將軍人吳玉瓚所收養,乃改姓吳,並改名萱草。後徙居佳里。八歲入村學「日新軒」,受澎湖人陳九如啟蒙,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十六歲時入大儒吳溪(吳百川)之門。1907年十八歲時,長子吳新榮生於將軍庄,二十一歲受台南人許景山之指導研究詩選。二十四歲(1912年)與王炳南王大俊創立「嶼江吟社」,為地方詩社之始。三十三歲,1921年(大正十年),吳萱草與王大俊有意創設一個全郡性的詩社,於是當年「白鷗吟社」就成立於佳里醫院,吳萱草被推為社長,王炳南、王大俊兩人擔任顧問,社員包含了北門郡六街庄三十餘人。並曾加入台南「南社」。後來曾經與友人共同經商,創設「佳里自動車商會」,最後因經營不善而退出。戰後「白鷗吟社」於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改組,更名為「琅環詩社」,設址於「金唐殿」,吳萱草仍續任社長。六十八歲出版《忘憂洞天詩集》上卷,越兩年出版下卷,再越兩年出版續集。1950年膺選台南縣參議員,1951年膺選第一屆台南縣縣議員、台南縣「南瀛詩社」首任副社長、1956年任中國聖道會台南縣支會首屆理事長。1957年發現肝腫瘤,1960年逝世於佳里,葬於將軍故里。後人輯其所作詩二千多首,為《忘憂洞天詩集》。《台南縣詩人自選集》輯有其詩作〈無題〉等十一首。《台南縣志‧雜志》第二篇「詩叢」錄有其傳統漢詩〈嘉南大圳考察記〉,《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篇「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黃菊〉、〈萱草〉及〈綠陰〉等三首。[27]
  • 洪權 (生卒年不詳),號子衡。詩文並茂,尤以詩更清新可誦,歷嶼江吟社蘆溪吟社白鷗吟社等社員,著有《子衡詩鈔》。《台南縣志‧文化志》第四篇「學藝」錄有其傳統漢詩〈養魚〉。[31]
  • 除了上述人士,吟社還有哪些成員,目前(2011/9/5)尚待確定。

「琅環詩社」

「鯤瀛詩社」

  • 該社在1962年成立,,前身為「嶼江吟社」、「白鷗吟社」。
  • 首屆社長是吳新榮。由於吳新榮在台灣新文學、文化運動、抗日運動、地方文史工作等領域有傑出的成就,個人著述及後人的研究不少,因此不在這裡詳細闡述,請讀者點閱「吳新榮」這則詞條。
  • 成員鄭國湞徐青山的生平事跡,已在上面--「白鷗吟社」的部份呈現,在此,不再贅述。
  • 洪春風 (1886~1942),字岩山,號宜生,蚵寮人。戰後,歷任北門鄉公所秘書、第四屆與第五屆北門鄉長、台南縣政府民政局課員、「鯤瀛詩社」顧問。[32]
  • 吳登神 (1947~?),別名吳中,北門鄉中樞村人。專長為傳統詩、文言文、對聯、碑文等。現任鯤瀛詩社社長、中國詩人文化會會長、台南縣台灣語文教育學會會長、台南縣國學會名譽會長。曾獲內政部詩教獎、全國徵文(古文)第一名等。著有:《千金譜考釋》、《溪底寮志》、《鯤瀛詩文集》、《陳平永思錄》、《洪傳興永思錄》等。[33]
  • 除了上述人士,詩社還有哪些成員,目前(2011/9/5)尚待確定。

「將軍吟社」

「竹橋吟社」

「學甲吟社」

詩人、詩社及相關文藝團體所出版的詩文集

個人的詩文集

  • 王炳南/著、吳榮富/主編,《北嶼釣客吟草》,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基金會,2007。
  • 陳哮/撰,《心聲詩集》,台北縣板橋市:龍文出版,2006。
  • 吳萱草/撰,《忘憂洞天詩集》,台北縣:龍文出版,2009年。
  • 張連蒲/撰,《適心亭詩集》,台北縣板橋市:龍文出版,2006。

多人的詩文集

  • 吳登神總編輯,《鯤瀛詩文集》,台南縣:鯤瀛詩社,1994年。國立中山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圖書館均有收藏。

聯吟大會的詩文集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詩集》,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1999年。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詩集》,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2000年。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詩集》,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2006年。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詩集》,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2007年。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鯓王出巡澎湖大典詩人聯吟大會 戊子年》,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管理委員會,2008年。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詩集》,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2009年。
  • 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等編輯,《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詩集》,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2010年。

其他

  • 吳登神、陳霖松、陳敏璜編撰,《江公明得永思錄》,台南縣北門鄉:鯤瀛詩社出版,1998年。國家圖書館與國立台中圖書館均有收藏。
  • 吳登神總編輯,《鯤瀛文獻》,台南縣:鯤瀛詩社,2001年。非賣品。國家圖書館有收藏。

相關研究或書籍

書籍

  • 龔顯宗,《台南縣文化史》,台南縣:台南縣政府,2006年,2冊。
  • 台南縣政府,《台南縣志》,台南縣:台南縣政府,1980年。文化志的部份。
  • 吳登神,《鯤瀛詩社一百年史》,(臺南市:南縣鯤瀛詩社,2011年11月)。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 ^ 1.0 1.1 吳, 登神. 鯤瀛詩社一百年史. 臺南縣鯤瀛詩社. 2011: 7–8. ISBN 9789868694323. 
  2. ^ 吳, 登神. 鯤瀛詩社一百年史. 臺南: 臺南縣鯤瀛詩社. 2011: 14. ISBN 9789868694323. 
  3. ^ 台南縣文學概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蘇茵慧整理,2009年8月8日查閱
  4. ^ 廟不可言─佳里金唐殿[永久失效連結] 2009年8月8日查閱
  5. ^ 5.0 5.1 醫學為本妻文學為情婦的吳新榮醫師 年表[永久失效連結] 2009年8月8日查閱
  6. ^ 吳, 登神. 鯤瀛詩社一百年史. 臺南縣鯤瀛詩社. 2011: 87. ISBN 9789868694323. 
  7.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94。
  8.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95。
  9.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2。
  10.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4。
  11.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6。
  12.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7。
  13.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8。
  14.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15。
  15.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19。
  16.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42。
  17.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43。
  18.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46。
  19.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53。
  20.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54。
  21.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58。
  22.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59。
  23.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60。
  24.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63。
  25.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76。
  26.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78。
  27.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79~80。
  28.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90。
  29.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91。
  30.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92。
  31.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93。
  32.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82。
  33. ^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鹽分地帶作家名錄》,頁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