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郊遊路徑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重定向自鰂魚涌緩跑徑

香港有許多各種不同類型、長度和難度的郊遊路徑,供遊人作遠足漫步之用。大部分的路徑均位於郊野公園之內,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轄。不過郊野公園內外亦有一些路徑,由該區的區議會所籌建或翻新。

本條目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質 生態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地形:
島嶼 山峰 山坳英语List of gaps in Hong Kong
平原 濕地
河流英语List of rivers and nullahs in Hong Kong 水庫
海峽英语List of channels in Hong Kong 海灣英语List of bays in Hong Kong 海灘
人文:
人口
能源
規劃歷史土地利用
土地供應 填海
農業 漁業 礦業 工業
鄉村 新市鎮
行政區劃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樂設施:
環境保護
公園 主題公園
休憩處 遊樂場 寵物公園
郊野公園 地質公園
濕地公園 特別地區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郊遊路徑
單車徑
共享徑
其他香港系列

除古道之外,以下只列出官方設立的郊遊路徑。

標距柱

 

標距柱是特別設於郊遊徑上以輔助郊遊人士作定位之用的柱子,其絕大部分由漁護署設立。標距柱設計一般為一根約1米高的金屬柱或石柱頂部附以一塊向前傾的長方形平面,平面之上釘上一塊繪有所在郊遊徑圖案、編號及所在位置6位座標的金屬銘牌(亦有部分直接將銘牌釘於石坡或建築外牆上)。

郊野公園的郊遊徑起訖點均立有標距柱介紹牌並寫上:郊野公園的郊遊徑每約500米設有一條標距柱。如遇到緊急事故,遠足人士可利用就近之標距柱編號說明其位置,以協助搜索及救援行動。現時香港所有長途遠足徑和郊遊徑均設有標距柱。

長途遠足徑

長距離遠足徑橫跨香港島九龍新界,部份路段位於郊野公園之外。每條長途遠足徑都分為多段,每段難度不一。如要走畢全徑,需時可達12小時或以上。

名稱 長度(km) 段數 區域
麥理浩徑 100 10 九龍新界
衛奕信徑 78 10 香港島九龍新界
鳳凰徑 70 12 大嶼山南部
港島徑 50 8 香港島

麥理浩徑

麥理浩徑(簡稱麥徑)橫跨新界大陸和九龍,由北潭涌起點至屯門新墟終點全長100公里,是當中最長的長距離遠足徑,共分10段,標距柱以字母M為首(M代表MacLehose Trail,即麥理浩徑),序號由M001順次增至M200。

段號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1 北潭涌 浪茄 10.6 3 西貢東 西貢區 開放
2 浪茄 北潭凹 13.5 5 西貢東 西貢區大埔區 開放
3 北潭凹 水浪窩 10.2 4 西貢西 西貢區大埔區 開放
4 水浪窩 大老山 12.7 5 馬鞍山 大埔區沙田區 開放
5 大老山 大埔公路-琵琶山段 10.6 3 馬鞍山獅子山 沙田區 開放
6 大埔公路-琵琶山段 城門水塘 4.6 1.5 金山城門 沙田區葵青區 開放
7 城門水塘 鉛礦坳 6.2 2.5 城門 荃灣區 開放
8 鉛礦坳 荃錦坳 9.7 4 城門大帽山 荃灣區 開放
2009年10月1日起理順M153至M156路段,以提供更佳的遠足體驗;新舊路線的路程相約
9 荃錦坳 田夫仔 6.3 2.5 大欖 荃灣區 開放
10 田夫仔 屯門新墟 15.6 5 大欖 屯門區 開放
2009年10月1日起理順M175至M186路段,以提供更佳的遠足體驗;新舊路線的路程相約

衛奕信徑

衛奕信徑(簡稱衛徑)縱走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大陸,由赤柱峽道起點至南涌終點全長78公里,共分10段,標距柱以字母W為首(W代表Wilson Trail,即衛奕信徑),序號由W001順次增至W137。

衛奕信徑是香港唯一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第2、3段之間相隔維多利亞港),如要算港鐵太古站藍田站部分的話,長度另加4.5公里。

段號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1 赤柱峽道 陽明山莊 4.8 2 大潭 南區 開放
2 陽明山莊 鰂魚涌 6.6 2.5 大潭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灣仔區東區 開放
3 藍田 井欄樹 9.3 4 郊野公園之外 觀塘區西貢區 開放
4 井欄樹 沙田坳 8 3 馬鞍山 西貢區沙田區黃大仙區 開放
5 沙田坳 九龍水塘 7.4 2.5 獅子山 沙田區 開放
6 九龍水塘 城門水塘 5.3 2 金山城門 沙田區葵青區 開放
7 城門水塘 元墩下 10.2 4 城門大帽山 荃灣區大埔區 開放
8 元墩下 九龍坑山 9 4 郊野公園之外 大埔區 開放
9 九龍坑山 八仙嶺 10.6 4.5 八仙嶺 大埔區 開放
10 八仙嶺 南涌 6.8 2 八仙嶺 大埔區北區 開放

鳳凰徑

鳳凰徑(簡稱鳳徑)環繞大嶼山南部,起訖點均在梅窩碼頭,全長70公里,共分12段,標距柱以字母L為首(L代表Lantau Trail,即鳳凰徑),序號由L001順次增至L139。

段號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1 梅窩 南山 2.5 0.75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開放
2 南山 伯公坳 6.5 2.75 北大嶼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3 伯公坳 昂坪 4.5 2.2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4 昂坪 深屈道 4 1.25 北大嶼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本來只途徑木魚山獅子頭山所在的南大嶼郊野公園,因2008年6月香港暴雨所造成的滑坡關係,改經彌勒山及昂坪通往大風坳
5 深屈道 萬丈布 7.5 2.7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6 萬丈布 大澳 2.5 1 南大嶼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7 大澳 狗嶺涌 10.5 3 北大嶼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但二澳至根頭坳一段私人土地雜草較長
8 狗嶺涌 石壁水塘 5.5 1.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9 石壁水塘 水口 6.5 2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0 水口 東涌道 6.5 2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1 東涌道 貝澳 4.5 1.2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2 貝澳 梅窩 9 3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港島徑

港島徑橫跨香港島,由爐峰峽起點至大浪灣終點全長50公里,共分8段,標距柱以字母H為首(H代表Hong Kong Trail,即港島徑),序號由H001順次增至H100。

段號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1 爐峰峽 薄扶林水塘 7 2 薄扶林 中西區南區 開放
2 薄扶林水塘 貝璐道 4.5 1.5 薄扶林 中西區南區 開放
3 貝璐道 灣仔峽 6.5 1.75 香港仔 中西區南區灣仔區 開放
4 灣仔峽 黃泥涌峽 7.5 2 香港仔 灣仔區南區 開放
5 黃泥涌峽 柏架山道 4 1.5 大潭 灣仔區東區 開放
6 柏架山道 大潭道 4.5 1.5 大潭 東區南區 開放
7 大潭道 土地灣 7.5 2 石澳 南區 開放
8 土地灣 大浪灣 8.5 2.75 石澳 南區 開放

郊遊徑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各郊遊徑擁有不同的首兩位數字,其中首一位數字以郊野公園地區劃分 (如香港島為4字頭),尾兩位則從01順次增加。例如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的首兩位數字是26,標距柱序號由C2601順次增至C2630。現時最新設立的郊遊徑為「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隨同紅花嶺郊野公園於2024年3月1日設立同時向公眾開放。[2]

昂坪360救援徑為香港唯一設有標距柱但不設兩位郊遊徑編號的郊遊徑。由於此郊遊徑由私人機構(昂坪360)興建及維護,雖然設有以字母C為首的標距柱,但不設郊遊徑編號,標距柱序號由C01順次增至C30。

編號 名稱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大嶼山南部 (南大嶼山郊野公園)
11 南大嶼郊遊徑 南山 塘福引水道 10.3 2.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2 黃龍坑郊遊徑 黃龍坑道 雙東坳 2.3 1.7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3 羗山郊遊徑 大澳道坑背 狗嶺涌引水道 8.2 3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原路線由羗山道鳳凰徑交界至狗嶺涌引水道,全長8公里,因2008年6月香港暴雨所造成的滑坡而棄用
14 芝麻灣郊遊徑 十塱營地 十塱營地 18.5 8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改道中, 將會與芝麻灣越野單車徑分離)
15 石壁郊遊徑 昂坪心經簡林 石壁引水道 5.5 2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又名「貝納祺徑」[3]
16 分流郊遊徑 分流東灣 分流村 2 1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7 地塘仔郊遊徑 伯公坳 地塘仔 2 0.7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18 彌勒山郊遊徑 昂坪東山法門 昂坪東山法門 5 2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3]
新界東北部 (八仙嶺及船灣郊野公園)
21 鶴藪郊遊徑 鶴藪道 鶴藪道 2.5 1 八仙嶺 北區 開放
22 流水響郊遊徑 流水響水塘 流水響水塘 4.4 2 八仙嶺 北區 開放
23 平洲環島郊遊徑 東平洲公眾碼頭 東平洲公眾碼頭 6 3 船灣(擴建部份) 大埔區 開放
24 烏蛟騰郊遊徑 烏蛟騰田心村 新娘潭路 2.4 1.25 八仙嶺 北區 開放
25 南涌郊遊徑 鹿頸南涌 丹竹坑 5.5 2.5 八仙嶺 北區 開放
26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烏蛟騰 大美督白沙頭 15.5 7 船灣 大埔區 開放
27 印洲塘郊遊徑 烏蛟騰 荔枝窩西流江 13.2 6 船灣 大埔區 開放
於三椏村設有分支前往西流江
清水灣及新界中部 (清水灣、馬鞍山、大帽山及城門郊野公園)
31 釣魚翁郊遊徑 五塊田 大廟坳 6.4 3 清水灣 西貢區 開放
32 龍蝦灣郊遊徑 大坑墩 龍蝦灣 2.3 1 清水灣 西貢區 開放
33 馬鞍山郊遊徑 馬鞍山燒烤場 大水井 4.5 2 馬鞍山 沙田區 開放
34 龍門郊遊徑 川龍 城門水塘菠蘿壩 5 2.5 大帽山城門 荃灣區 開放
香港島 (大潭及石澳郊野公園)
41 大潭郊遊徑 黃泥涌水塘公園 黃泥涌水塘公園 2.6 1.5 大潭 東區 開放
42 砵甸乍山郊遊徑 石澳馬塘坳 歌連臣角道近龍躍徑 1.9 1.5 石澳 東區南區 開放
43 康柏郊遊徑 鰂魚涌郊野公園管理站 柏架山道 3.6 1.5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東區 開放
西貢 (西貢東及西貢西郊野公園)
51 北潭郊遊徑 北潭凹 北潭路怡庭營地 1.8 1 西貢東 西貢區 開放
52 嶂上郊遊徑 海下路近猴塘溪 榕樹澳 4.2 3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53 鹿湖郊遊徑 西灣亭 北潭路怡庭營地 4.7 3 西貢東 西貢區 開放
54 大灘郊遊徑 海下路近猴塘溪 海下 6.7 2.75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55 上窰郊遊徑 上窰 西貢萬宜路近西壩 1.8 1.5 西貢東 西貢區 開放
新界西部 (大欖郊野公園)
61 元荃古道郊遊徑 荃灣下花山 大棠燒烤場 12.5 5.5 大欖 元朗區屯門區荃灣區 開放
62 甲龍古道郊遊徑 荃錦坳 雷公田 2 1 大欖 元朗區 開放
63 圓墩郊遊徑 深井聚水塘 大欖涌吉慶橋 9 4 大欖 屯門區荃灣區 開放
64 大欖涌郊遊徑 八鄉路馬鞍崗護理員站崗 大欖涌吉慶橋 5.5 4 大欖 元朗區 開放
65 虎地郊遊徑 虎地燒烤場 藍地水塘 4 2 大欖 屯門區 開放
大嶼山北部 (北大嶼郊野公園)
71 老虎頭郊遊徑 亞婆塱 老虎頭山頂 3.4 1.25 北大嶼(擴建部份) 離島區 開放
- 昂坪360救援徑
(昂坪棧道)
東涌牛凹 昂坪市集 4.7 3 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新界北部 (紅花嶺郊野公園)
81 紅花嶺郊遊徑 沙頭角山咀 紅花嶺 3.5 2 紅花嶺 北區 開放
82 蓮麻坑郊遊徑 蓮麻坑 紅花嶺 2.6 1.5 紅花嶺 北區 開放

家樂徑

家樂徑是為了一家大小而設的郊遊路徑。無論小童老人都可輕鬆地在半至兩小時內走畢一條家樂徑。

名稱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南丫島家樂徑
(榕樹灣—索罟灣步道)
13 6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開放
長洲家樂徑 6 2.75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開放
坪洲家樂徑 4 2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開放
薄扶林家樂徑 3.5 1 薄扶林 中西區 開放
鶴藪水塘家樂徑 2.5 1 八仙嶺 北區 開放
河背水塘家樂徑 2.1 1 大欖 元朗區 開放
鳳坑家樂徑 2 0.75 船灣 北區 開放
黃石家樂徑 2 1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上窰家樂徑 1.8 1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北潭涌家樂徑 1.4 0.75 西貢西 西貢區 開放
金山家樂徑 1 0.5 金山 沙田區 開放
大尾篤家樂徑 1 0.7 船灣 大埔區 開放
大帽山家樂徑 0.6 0.5 大帽山 荃灣區 開放
川龍家樂徑 0.5 0.5 大帽山 荃灣區 開放

樹木研習徑

樹木研習徑沿途設有傳意牌,為遊人介紹各種樹木

名稱 長度(km)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香港仔水塘道樹徑(金夫人馳馬徑 7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薄扶林樹木研習徑 2.2 薄扶林 中西區 開放
薄扶林本地品種樹木研習徑 2.2 薄扶林 中西區 開放
黃泥涌樹木研習徑 2 大潭 東區 開放
清水灣樹木研習徑 1.6 清水灣 西貢區 開放
金山樹木研習徑 1.2 金山 沙田區 開放
鰂魚涌樹木研習徑 1.1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東區 開放
大棠樹木研習徑 0.7 大欖 元朗區 開放
企嶺下樹木研習徑 0.7 馬鞍山 西貢區 開放
北潭涌樹木研習徑 0.6 西貢西 西貢區 開放
香港仔樹木研習徑 0.4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黃石樹木研習徑 0.4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南山樹木研習徑 0.4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泥涌樹木研習徑 0.3 馬鞍山 大埔區 開放
涌背樹木研習徑 0.3 船灣 大埔區 開放
大灘樹木研習徑 0.2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大潭樹木研習徑 0.1 大潭 南區 開放
馬鞍山樹木研習徑 0.1 馬鞍山 沙田區 開放

自然教育徑

自然教育徑的沿途在標柱簡介當地的景色和植物,旨在使遊人對自然有更深的認識。

名稱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大欖自然教育徑 10 4 大欖 元朗區屯門區荃灣區 開放
東區自然步道 9 3 大潭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東區 開放
爐峰自然步道 6 1.5 薄扶林龍虎山 中西區 開放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4.4 2.5 八仙嶺 北區 開放
大棠自然教育徑 3.2 2 大欖 元朗區 開放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3 1.5 獅子山 沙田區 開放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 2.1 1 船灣 北區 開放
荃錦自然教育徑 2 1 大欖 元朗區 開放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1.5 1.5 郊野公園之外(馬屎洲特別地區 大埔區 開放
紅梅谷自然教育徑 1.3 1 獅子山 沙田區 開放
香港仔自然教育徑 1.2 1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荔枝窩自然步道 1.2 0.75 船灣 北區 開放
灣仔自然教育徑 1 1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大埔區 開放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1 1 西貢東 西貢區 開放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 0.8 1 城門 荃灣區 開放
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 0.8 1 大帽山 荃灣區 開放
海下灣自然教育徑 0.8 1 西貢東 大埔區 開放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0.7 1 郊野公園之外(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大埔區 開放
蕉坑自然教育徑 0.6 0.75 郊野公園之外(蕉坑特別地區 西貢區 開放

地質步道

地質步道是設立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之後,新設的陸上遊覽路線。

名稱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萬宜地質步道 1 1 西貢東 西貢區 開放
橋咀洲地質步道 1 1 橋咀 西貢區 開放
鴨洲地質步道 1 1 郊野公園之外 北區 開放
荔枝莊地質步道 0.5 1 西貢西 大埔區 開放

野外均衡定向徑

野外均衡定向徑由香港野外定向總會和漁農及自然護理署建立,用作舉行野外定向活動。

名稱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薄扶林野外均衡定向徑 薄扶林 南區 開放
香港仔野外均衡定向徑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鰂魚涌野外均衡定向徑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東區 開放
金山野外均衡定向徑 金山 沙田區 開放
牛寮野外均衡定向徑 大欖 荃灣區 開放
灣仔野外均衡定向徑 西貢西(灣仔擴建部份) 大埔區 開放
白富田野外均衡定向徑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健身徑

郊野公園內外均設有健身徑,提供各種設施以供健身晨運之用。

雖然郊野公園之外亦有不少健身徑(例如在公園之內),但以下只列出位於郊區的健身徑。

名稱 長度(km)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屯門健身徑 3.1 大欖 屯門區 開放
寶雲道健身徑 3 郊野公園之外 灣仔區 寶雲道姻緣石一段;開放
夏力道健身徑 2.4 薄扶林 中西區 開放
香港仔健身徑 2.1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九龍山健身徑 2 獅子山 沙田區 開放
龍虎山健身徑 0.8 龍虎山 中西區 開放
䃟石灣健身徑 0.05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開放

緩跑徑

緩跑徑為一些環繞水塘的路徑,路短而平坦,適合緩跑之用。

雖然郊野公園之外亦有不少緩跑徑(例如在大型公園之內),但以下只列出位於郊區的緩跑徑。

名稱 長度(km) 緩跑需時(hr) 漫步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城門水塘引水道緩跑徑 6 1 1.5 城門 荃灣區 開放
鰂魚涌緩跑徑 5 大潭(鰂魚涌擴建部份) 東區 開放
城門緩跑徑 5 0.75 城門 荃灣區 開放
石梨貝水塘緩跑徑 1.7 0.5 金山 沙田區 開放
德羅塘緩跑徑 1.5 0.5 金山 沙田區 開放

自然徑

自然徑為一些位於市區和郊區邊緣的路徑,非漁農自然護理署所設立。

名稱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青衣自然徑 青衣西路青華花園 寮肚路盡頭 3 2 郊野公園之外 葵青區 包括青瞰徑、青雲徑及葵青慶回歸教育徑三條分支;開放
中區自然徑 山頂纜車花園道站 漆咸徑和白加道交界 1.8 1.75 郊野公園之外 中西區 開放
灣仔自然徑灣仔峽道 舊灣仔郵政局 灣仔峽公園 1.5 1 郊野公園之外 灣仔區 開放

特色路徑

除了以上的郊遊徑,有一些郊遊路徑同樣具有特色,部分穿梭於城市與郊野之間,當中有部分是由區議會籌建。

名稱 起點 終點 長度(km) 需時(hr)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香港島
南區海濱長廊 堅尼地城站 赤柱正灘 18.8 6.5 郊野公園之外 中西區南區 開放
金督馳馬徑 黃泥涌峽大潭水塘道 鰂魚涌柏架山道 9 3 郊野公園之外 東區 開放
香港仔水塘循環線 香港仔郊野公園2號郊遊場 香港仔郊野公園2號郊遊場 5 2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金夫人馳馬徑 香港仔水塘道灣仔峽 南風道深水灣道交界 4.5 1.5 香港仔 南區 部分與港島徑第四段重疊;開放
紫羅蘭山徑 黃泥涌水塘公園 淺水灣坳 3.5 2 大潭 南區 開放
黃泥涌峽徑 大潭水塘道陽明山莊 黃泥涌峽道 3 1.5 郊野公園之外 灣仔區 開放
碧珊徑 薄扶林道瑪麗醫院 寶珊道 2.2 1 龍虎山 中西區 開放
野豬徑 大風坳 大潭道 2.2 1 大潭 南區 與途經山峰同名;開放
荷蘭灣徑 灣仔峽道 馬己仙峽道 1.4 1 郊野公園之外 灣仔區 開放
松林廢堡歷史徑 克頓道 松林廢堡 0.3 - 龍虎山 中西區 開放
香港仔輪椅徑 香港仔傷健樂園 香港仔傷健樂園 0.2 - 香港仔 南區 開放
九龍及新界
西貢大浪灣遠足徑 西灣亭 北潭凹 12 4 西貢東 西貢區大埔區 大部份與麥徑第二段重疊;開放
大埔滘林徑(黃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10 2.5 郊野公園之外(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大埔區 開放
大埔滘林徑(啡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7.5 2 郊野公園之外(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大埔區 開放
大埔滘林徑(藍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4 1 郊野公園之外(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大埔區 開放
大埔滘林徑(紅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西端 3 0.8 郊野公園之外(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大埔區 開放
戰地遺跡徑 大老山 筆架山 9 3 獅子山馬鞍山 黃大仙區沙田區 大部分與麥徑第五段重疊;開放
城門東郊遊徑 菠蘿壩 菠蘿壩 6.3 3 城門金山 荃灣區沙田區 衛徑第六段麥徑第六段;開放
城門西郊遊徑 菠蘿壩 菠蘿壩 2.3 1.25 城門 荃灣區 經菠蘿壩自然教育徑;開放
沙田郊野步行徑(黃徑) 城門林道(針山段) 火炭站 5.2 2.5 部分屬城門 沙田區 開放[4]
沙田郊野步行徑(橙徑) 城門燒烤區9號場 大圍新村 4.7 3 部分屬城門 沙田區 下城門水塘;開放[4]
沙田郊野步行徑(啡徑) 小瀝源廣善街 大水坑梅子林村 3.9 2 部分屬馬鞍山 沙田區 部分與梅花古道重疊;開放[4]
沙田郊野步行徑(紅徑) 城門林道(針山段) 大圍松嶺路 3.5 1.5 部分屬城門 沙田區 開放[4]
沙田郊野步行徑(藍徑) 城門林道(針山段) 沙田排頭村 3.3 1.5 部分屬城門 沙田區 開放[4]
沙田郊野步行徑(紫徑) 沙田圍 沙田坳 2.8 1.75 獅子山 沙田區 開放[4]
沙田郊野步行徑(綠徑) 沙田道風山路 沙田排頭村 1.2 0.5 郊野公園之外 沙田區 途經萬佛寺;開放[4]
梧桐寨瀑布徑 梧桐寨 梧桐寨 4.4 3 大帽山 大埔區 開放
甲龍林徑 荃錦坳 甲龍 3.9 2.5 大欖 荃灣區元朗區 開放
孖指徑 金山路近走私嶺靶場 金山路近盡頭 2 1 城門金山 荃灣區葵青區 與途經山峰同名;開放
橋咀行山徑 橋咀西岸 廈門灣 2 1 橋咀 西貢區 雖然位處郊野公園範圍,但由西貢區議會籌建
小夏威夷徑 井欄樹 將軍澳村 1.8 0.75 郊野公園之外 西貢區 開放
青衣細山徑 青衣西路青華花園 青康路美景花園 1.6 1 郊野公園之外 葵青區 開放
屯門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引水道盡頭 怡樂花園(景新徑) 1.6 1 郊野公園之外 屯門區 開放
屯門徑(第二段) 屯門徑第一段若夢園 虎地燒烤場 1.2 0.75 郊野公園之外 屯門區 開放
大帽山遠足研習徑 扶輪公園 扶輪公園 0.4 1 大帽山 荃灣區 開放
北潭涌遠足研習徑 北潭涌傷健樂園 北潭涌傷健樂園 0.4 0.5 西貢西 西貢區 受北潭涌傷健樂園工程所影響,部份開放
離島
蒲台郊野徑 蒲台公眾碼頭 蒲台公眾碼頭 5.8 3.5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開放
香港奧運徑 白芒 梅窩 5.6 2 北大嶼及其擴建部份 離島區 開放
昂平奇趣徑 昂坪 昂坪 2.5 0.75 南大嶼 離島區 開放

古道

古道為昔日連接鄉村間或墟市間的要道,由附近鄉民人手開發而成,古道多以石塊鋪設穿梭於林中接通兩地。經過多年城市發展和變遷,昔日的古道部分已融合為各熱門郊遊路徑或道路的一部份,部分人跡罕至的古道則已漸漸湮没於山林中。古道分岔處亦間中可見由昔日鄉民所立,簡單刻上左右方目的地的石碑,稱為「問路石/指路石」。

古道之名稱多為近代遠足人士以其連接之兩地或途經地點取名而成,故同一古道可能有多於一個稱呼。部份古道的路徑可能不明顯或不連貫。古道眾多,未能盡錄。

香港島

  • 張保仔古道(舊山頂道克頓道,部分路段於1972年六一八雨災中被沖毀)[5]
  • 筲箕灣古道 (赤柱至筲箕灣,大部分已被大潭道取代,只餘下零散石砌古橋遺蹟)[6]
  • 赤柱古道 (淺水灣南灣道至赤柱佳美道,近佳美道一段建有石砌古橋,部分納入南區海濱長廊)[6]

九龍(及九龍連接新界)

  • 慈沙古道 (雲山至田圍,已被納入沙田郊野徑)[7]
  • 慈觀古道 (雲山至音山)
  • 九沙古道/尖沙徑 (龍水塘/尖山至田筆架山引水道)
  • 乾隆古道 (馬仔坑經九龍坳至沙田紅梅谷)[7]
  • 獅紅古道 (子山九龍坳經望夫石至沙田梅谷)[8]

新界東部及北部(沙田區、大埔區、北區)

  • 梅花古道 (大水坑子林至小瀝源心坑,已納入沙田郊野徑)
  • 石壟仔古道 (石壟仔至大水坑梅子林)
  • 茅坪古道/梅子林古道 (茅坪至大水坑梅子林)
  • 割草坳古道 (水泉澳至割草坳/吊草岩)
  • 蓮菴古道 (澳至林村谷大)
  • 龍丫排古道 (林村谷龍丫排至小菴山)
  • 碗窰古道 (碗窰至蓮澳,已納入衛奕信徑第八段)
  • 禾萬古道 (林村谷寮至梧桐寨德苑)
  • 鴉山古道 (洞梓鴉山至沙螺洞)
  • 鳳馬古道 (大埔園經沙螺洞至丹山河谷地/沙頭角尾下)[5]
  • 雲水古道 (九龍坑經九龍坑山/山桔仔山坳至流響/丹山河谷地,已納入流水響郊遊徑)[5]
  • 南馬古道 (鹿頸涌經龜頭嶺至尾下,已納入南涌郊遊徑)[5]
  • 龍田古道 (老龍田至鹿頸南涌,已納入南涌郊遊徑)
  • 橫七古道 (山腳至木橋,已納入衛奕信徑第十段)[7]
  • 烏七古道 (蛟騰至木橋,部分已開辟為烏蛟騰路)
  • 烏涌古道 (蛟騰至船灣尾)[5]
  • 烏犁古道 (蛟騰經九担租至頭石)
  • 媽騰古道 (分水凹亞笏至烏蛟,部分已納入烏蛟騰郊遊徑)
  • 犁三古道 (頭石至椏)
  • 苗三古道 (上田/下苗田至椏)
  • 荔谷古道 (枝窩經分水凹至埔)
  • 谷鎖古道 (埔經尖光峒坳至羅盤)
  • 紅滘古道 (石門至船灣大/小滘)[5]
  • 禾蓮古道 (徑山至麻坑,部分因興建新界東北堆填區被毀,中段與塘肚古道及石水古道重疊)
  • 塘肚古道 (塘肚山至石寨下)
  • 石水古道 (寨下至牛槽)
  • 坪輋廟徑古道 (坪輋經長山古寺/廟徑至沙頭角禾坑,因興建沙頭角公路及禾徑山路,已毀)[5]

新界中部(荃灣區、元朗區)

  • 元荃古道 (朗大棠至灣柴灣角,已納入元荃古道郊遊徑)[7]
  • 甲龍古道 (荃錦坳經甲龍至雷公田,已納入甲龍古道郊遊徑)[7]
  • 城門坳古道/荃大古道 (城門坳/鉛礦坳至大埔墟,大部分已納入衛奕信徑第七段)[5]
  • 田深古道 (夫仔至井)[5]
  • 田青古道 (夫仔至龍頭)[5]
  • 大錦古道 (欖涌吉慶橋至田八鄉)[5]

新界西部(屯門區)

  • 花朗古道 (青山谷香爐至龍鼓灘南/北朗)[5]
  • 大楊古道 (下白泥水坑經良田坳至屯門舊墟小坑;約等於現時的菠蘿山軍路)[5]
  • 望龍古道 (后石至鼓灘,因開辟龍門路及沿路重工業區,已毀)[5]
  • 白龍古道 (泥至鼓灘,因興建新界西堆填區,已毀)[5]

西貢及清水灣

  • 西貢古道/蠔涌古道 (飛鵝山茶寮坳/百花林至西貢蠔涌)[7]
  • 昂平古道 (西貢昂平至大水井,已納入馬鞍山郊遊徑)
  • 北港古道 (西貢北港至茅坪)
  • 企壁山古道 (西貢企壁山至打瀉油坳)
  • 黃竹山古道 (茅坪經黃竹山至打瀉油坳)
  • 大水井古道 (西貢大水井至茅坪)
  • 水牛古道 (打瀉油坳經水牛山腰至石芽背,已納入麥理浩徑第四段,又稱「萬里長城」)
  • 大腦古道 (蠔涌谷大腦至蠔涌)
  • 茂蠔古道 (飛鵝山草岩至涌)
  • 榕北古道/榕北走廊 (樹澳至潭涌)
  • 鹿赤古道/鹿赤走廊 (鹿湖至徑)
  • 海荔古道 (下經南山洞至枝莊)[5]
  • 榕大古道 (樹澳至環,因開辟西沙公路,已毀)[5]
  • 元五墳古道 (元五墳至上窰,已納入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 大北古道 (網仔經低坳至潭涌)[5]
  • 北潭凹大輋嶺古道 (北潭凹大輋嶺至北潭涌,部分已開辟為北潭路)[5]

離島區

  • 東澳古道 (涌牛凹至大)[7]
  • 東梅古道 (涌低埔至窩,已納入香港奧運徑)[7]
  • 南山古道 (南山至梅窩)
  • 法門古道/漕溪古道 (石門甲羅漢寺沿漕溪至昂坪)
  • 石壁古道 (石壁至昂坪,已納入石壁郊遊徑)
  • 鹿湖古道 (大澳經羌山鹿湖至昂坪,部分已開辟為大澳道昂平路)[8]
  • 二澳分流古道 (二澳分流,已納入鳳凰徑第七段)
  • 洪聖爺古道 (南丫島洪聖爺至蘆荻灣)

相關人物

  • 陳溢晃先生,已故正剛旅行隊領隊暨香山學社創辦人,《旅行家》期刊主编
  • 梁榮亨先生,友晟旅遊創辧人暨領隊,旅遊攝影叢書主筆
  • 呂沛銘先生,《旅行家》期刊特約作者

參考資料

  1. ^ 漁護署負責維修管理的主要遠足山徑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紅花嶺郊野公園成立(附圖). [202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5). 
  3. ^ 3.0 3.1 2008年6月香港暴雨所造成的滑坡關係,一度長期封閉,及後於2011年4月8日重新開放。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沙田郊野步行徑. 萬里機構.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見於1952年《華僑日報》出版的《香港九龍新界旅行手冊》,庸社行友領隊吳灞陵主編
  6. ^ 6.0 6.1 赤柱、筲箕灣兩隱世古道曝光 百年石拱橋或見證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香港01. 2021-02-21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永誠. [行山路線] 8條香港古道. Fitz.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8.0 8.1 Danny Chan. 鄉郊文化‧香港古道行篇. 丹尼LOHAS生活誌.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地政總署測繪處. 新界西北部郊區地圖 (2008) 第六版. 地政總署. 2008. 9789625671659. 
  • 地政總署測繪處. 香港島及鄰近島嶼郊區地圖 (2009) 第四版. 地政總署. 2009. 9789625672045. 
  • 地政總署測繪處. 新界東北及中部郊區地圖 (2009) 第四版. 地政總署. 2009. 9789625671796. 
  • 地政總署測繪處. 大嶼山及鄰近島嶼郊區地圖 (2009) 第五版. 地政總署. 2009. 9789625672168. 
  • 地政總署測繪處. 西貢及清水灣郊區地圖 (2010) 第十一版. 地政總署. 2010. 9789625672151. 
  • 香港古道研究—行政摘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4條卵石古道盡荒蕪. 東方日報. 2010-07-19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4)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站外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