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月14日日食
1926年1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26年1月1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全食經過了法屬赤道非洲、比屬剛果、英埃蘇丹、英屬烏干達、英屬肯亞、義屬索馬利蘭、英屬塞席爾、荷屬東印度、北婆羅洲、美屬菲律賓,日偏食則覆蓋了非洲中東部、亚洲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2]
1926年1月14日日食 | |
---|---|
日食類型 | |
性質 | 日全食 |
伽瑪 | 0.1973 |
食分 | 1.0430 |
食甚(定義) | |
持續時間 | 4分10.7秒 |
位置 | 印度洋 |
坐標 | 10°8.0′S 82°16.4′E / 10.1333°S 82.2733°E |
日食帶寬度 | 146.6公里 |
時間(UTC) | |
食甚 | 6:36:33.7 |
參考 | |
沙羅周期 | 130(73次中的第47次) |
這次日食已經結束(更新) |
日食概況
出現區域
法屬赤道非洲位於今中非境內的部分在日出時最先看到日全食,隨後月球本影向東南進入印度洋,覆蓋了英屬塞席爾(今塞舌尔)的部分島嶼,逐漸轉向東北移動,在迪戈加西亚岛東南約1100公里的洋面達到最大食分。此後本影繼續向東北移動,經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進入太平洋,在日落時分結束於關島西北約310公里的洋面。
本影經過的陸地包括:
- 法屬赤道非洲(今中非部分):從瓦卡省東部最先接觸地表,自西北向東南斜貫上科托省南部和姆博穆省中部偏北,經過上姆博穆省西南部;
- 比屬剛果(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東方省東北部;
- 英埃蘇丹(今南蘇丹部分):擦過西赤道省南端;
- 英屬烏干達(今乌干达):北部區南部、西部區北部、東部區北部;
- 英屬肯亞(今肯尼亚):經過西部省北部,自西北向東南斜貫裂谷省,擦過中部省東北部,斜貫东部省,經過滨海省北部,斜貫东北省南部;
- 義屬索馬利蘭(今屬索马里):下朱巴州南部;
- 英屬塞席爾(今塞舌尔):阿米蘭特群島在達羅斯島和聖約瑟夫環礁以南的諸島、奎蒂維島;
- 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自西南向東北斜貫明古魯省、南蘇門答臘省、邦加-勿里洞省的邦加島、西加里曼丹省,擦過東加里曼丹省西北角和北端,斜貫北加里曼丹省;
- 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今屬馬來西亞):砂拉越的詩里阿曼省東南部和加帛省南部,沙巴的斗湖省東南角;
- 美屬菲律賓(今菲律賓):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南部、SOCCSKSARGEN中部偏北、北棉兰老東南部、達沃區中部偏北。[3][4]
除了狹窄的全食帶內能看見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北非東部、西非東部、中非、南非中北部、東非、希臘東南部、西亚中南部、南亚中南部、中國東南半部、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西北半部、美拉尼西亞群島中西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西部。[2][5]
基本參數
- 類型:日全食
- 食甚中心處(位於迪戈加西亚岛東南約1100公里的印度洋)資料:
- 時間:1926年1月14日6:36:33.7
- 地點:10°8.0′S 82°16.4′E / 10.1333°S 82.2733°E
- 食分:1.0430(全食帶內最大)
- 日全食持續時間:4分10.7秒
觀測
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在1924年春季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並從1924年4月5日開始開會商討觀測日全食的事宜。最終觀測隊選擇荷屬東印度蘇門答臘島巨港西北郊15公里作爲觀測點,而其他組織的觀測隊也有去位於該島西部、天氣略優、日全食持續時間略長一些的明古魯市。1925年11月10日,觀測隊從法国马赛登船經新加坡中轉,在12月4日抵達巨港。在巨港停留的約6週間,天氣變化無常,令事先了解過當地天氣資料的隊員都感到意外。1926年1月14日日全食當天,早晨天空有薄雲,中午前不久時雲層遮住了西邊天空,並在除虧(偏食階段開始)前半小時降下陣雨,此後天氣稍有好轉,但很快捲積雲又遮住了太阳。全食階段儘管用肉眼能透過雲層看到太阳,但拍攝日冕和光譜觀測最終都失敗了。1月16日,觀測隊又乘船前往荷屬東印度首府巴塔維亞(今印尼首都雅加達),主要成員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東部的德里(今棉蘭)停留數日後乘船返回,在2月14日抵達荷兰。另有一人在爪哇島西部的波斯查天文台觀測南天銀河,直到5月19日才離開爪哇島。[6]
相關的日食
1924-1928年的日食
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註:1924年3月5日和1924年8月30日的日偏食屬於上一組交點年系列。1928年5月19日的日全食和1928年11月12日的日偏食屬於下一組交點年系列。
升交點 | 降交點 | |||
---|---|---|---|---|
沙羅周期 | 地圖 | 沙羅周期 | 地圖 | |
115 | 1924年7月31日 偏食(南) |
120 | 1925年1月24日 全食 | |
125 | 1925年7月20日 環食 |
130 | 1926年1月14日 全食 | |
135 | 1926年7月9日 環食 |
140 | 1927年1月3日 環食 | |
145 | 1927年6月29日 全食 |
150 | 1927年12月24日 偏食(南) | |
155 | 1928年6月17日 偏食(北) |
沙羅周期
沙羅週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30,共包含73次日食,依次為1096年8月20日至1457年3月25日的21次日偏食、1475年4月5日至2232年7月18日的43次日全食、2250年7月30日至2394年10月25日的9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98.17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619年7月11日,共持續了6分41秒。[7]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46至56次:
46 | 47 | 48 |
---|---|---|
1908年1月3日 |
1926年1月14日 |
1944年1月25日 |
49 | 50 | 51 |
1962年2月5日 |
1980年2月16日 |
1998年2月26日 |
52 | 53 | 54 |
2016年3月9日 |
2034年3月20日 |
2052年3月30日 |
55 | 56 | |
2070年4月11日 |
2088年4月21日 |
資料來源
- ^ 樊忠玉. 日(月)食. 中国天文科普网.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 ^ 2.0 2.1 Fred Espenak.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26 Jan 14.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英文)
- ^ Fred Espenak.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26 Jan 14 - Google Maps and Solar Eclipse Path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英文)
- ^ Xavier M. Jubier. Eclipse Totale de Soleil du 14 janvier 1926 - Cartographie Interactive Google (1926 January 14 Total Solar Eclipse - Interactive Google Map).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法文)(英文)
- ^ Fred Espenak.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 (1901 to 2000).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英文)
- ^ J. van der Bilt, M. G. J. Minnaert, W. J. H. Moll, A. Pannekoek. Report on the expedition to Sumatra for observ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26 Jan. 14th (PDF).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26).(英文)
- ^ Fred Espenak. Saros Series 130. NASA Eclipse Web Site.(英文)
外部連結
- NASA日食專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可見區域圖和時間統計:由弗雷德·埃斯佩纳克做出的日食預報,NASA/GSFC
- Google地圖顯示的日全食和日偏食範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英文)
- 1900-1937年歷次日全食的日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本次拍攝於荷屬東印度蘇門答臘(法文)(英文)
| |||||
上一次日食: 1925年7月20日日食 (日環食) |
1926年1月14日日食 (日全食) |
下一次日食: 1926年7月9日日食 (日偏食) | |||
上一次日全食: 1925年1月24日日食 |
下一次日全食: 1927年6月29日日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