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桑德尔

美國政治哲學家
(重定向自Michael Sandel

邁克尔·J·桑德爾(英語:Michael J. Sandel,1953年3月5日),又譯為沈岱爾美國政治哲學家、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社群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以在網絡上流行的哈佛大學公開課「正義」(Justice)和他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義與正義的侷限英语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一書中對约翰·罗尔斯正義論》的批評而聞名。[1]

邁克尔·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出生 (1953-03-05) 1953年3月5日71歲)
 美国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
奖项《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2012年)
外交政策 (杂志)FT 100全球知识分子(2012年)
乌特勒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时代21世纪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分析哲學
社群主義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法學伦理学
影响于

生平

桑德爾於1975年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後來到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師從查爾斯‧泰勒。在這裡他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得到羅德獎學金

他從1980年起擔任哈佛大學大學部通識課“正義”(Justice)的主講,到目前為止已有14000多名學生修讀了這門課。此課連續多年成為哈佛大學注冊人數最多的課,2007年秋季更是有1115名學生選擇了該課,創下了哈佛大學的歷史紀錄。2009年秋系,哈佛大學啟動的課程公開化項目也首推了該課程。[2]

哲學觀點

桑德尔赞同某种形式的社群主义(尽管他对这个标签感到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他最为人知的是对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的批判。罗尔斯的论证依赖于对无知之幕的假设,他声称这让我们成为了「不受障碍的自我」。

桑德尔的观点是,我们天生就受到某种程度的阻碍,即使在假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有这样虚伪的面纱。这种关系的一些例子是与我们的家庭有关的,我们不是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而产生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他们没有被有意识地获得,所以不可能把自己从这种关系中分离出来。桑德尔认为,只有一个不那么严格、更宽松的“无知之幕”应该被假定。像桑德尔这样的批评激发了罗尔斯的灵感,后来他认为他的正义理论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而是一个“政治”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在不同的道德和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中形成了压倒一切的共识[3]

著作

  • 《自由主義與正義的侷限》(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1982年)
  • 《自由主义及其批评者》(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s,1984年)
  • 《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Democracy's Discontent: America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1996年)
  • 《公共哲学》(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2005年)
  • 《訂製完美:基因工程時代的人性思辨》(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2007年)
  • 《正义读本》(Justice: A Reader,2007年)
  • 《正义,怎样做才正确?》(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2009年)
  •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2012年)
  •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2012年)
  • 《巴巴洋與魔法星:一段看見思考力的奇幻旅程》(Babayan and the Magic Star, 2014年)
  • 《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 2020 年)

参见

参考来源

  1. ^ 桑德爾的不滿. 新浪網. [201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4). 
  2. ^ 2009西方知識界回顧(8). 中國文學網. [201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5日). 
  3. ^ "Justice as Fairness: Political not Metaphysic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John Rawls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