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唐高宗
CoolCoffeelove在话题““生平”部分内容缺乏条理”中的最新留言:1年前
唐高宗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政治家及領導人类的基礎條目第五級。 条目「唐高宗」已被列為人物類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下列網頁錨點已失效。
請協助修正錯誤錨點。若機器人無法在修復錨點後數分鐘內自動刪除本範本告知的訊息,請您協助移除本模板。 | 報告錯誤 |
“生平”部分内容缺乏条理
“生平”部分既包括功绩,又包括轶事、性格描述等,叙事也没有清晰的次序,个人认为需要整理。--王小闲人aka谢宝树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12:50 (UTC)
- 现在生平部分的内容非常少,三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一笔带过。--CoolCoffeelove(留言) 2023年11月2日 (四) 06:46 (UTC)
恶意破坏
2019年8月31日 (六) 14:37的版本 (编辑)124.244.121.55(讨论),比如将谥号改为天王星,等等。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撤销这个修改,请知道的同学们帮帮忙。谢谢。 Elainr(留言) 2019年10月28日 (一) 07:22 (UTC)
請求判定用戶正視者對條目唐高宗評價之編輯是否原創研究
用戶正視者在9月1至17日間向唐高宗條目之評價增添大量對答式内容(見此版本),除了與原有格式相違(大量文字以粗體表示),同時並未提供内容來源,只對引用之古文提供其出處。維基有關中國歷史人物的條目當中,大部分的評價部分均為引用後世歷史人物對該人之評價。 我認爲正視者的内容可能有其可取之處,所以只是加上了原創研究的模板,並未進一步改動其内容。不過正視者已回退我所添加的原創研究模板,由於我不想引起編輯戰,故徵求諸位意見該如何應對。
(P.S.我發現他在屠殺條目也使用相似的對答式原創研究。)
--Απέραντος von 정수연(留言) 2022年9月25日 (日) 18:51 (UTC)
- 基本上都是個人觀點及評論,而非對來源的引用。作為維基百科的內容確實不合適,應移至適宜的地方(如個人網誌、討論區等)。--Mosowai(留言) 2022年9月25日 (日) 19:37 (UTC)
- 其编辑的:蔡伦条目,也含原创研究。东汉条目中新增的一些观点,未注来源。馬融条目中“綜合以上原因”等备注,原创、准确性不明。桥玄、祭肜等条目中大量引用古文,我看的头大,难以判断。--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5日 (日) 22:51 (UTC)
- 你們連原本的史料都沒看又怎能判斷?唐高宗那條「原本的詞條」內,才是其他網友原創的,裡面只簡單引用單一事例偏強行定義,因此為了反駁原本的內容,我用了很多例子,甚至上10個例子論定,在有人指出格式不對時,我已盡量編改成像「他們一開始的模式」,另外,他們編寫的內容有抄襲中國內地與維基同樣公開編輯性質的百度百科之嫌,這樣你們還將之還原,不是令維基陷入批評嗎?又馬融條目中,關於《廣成頌》的上作時間,歷來就有爭議,《後漢書》中寫的時間「元初二年」與《廣成頌》的內容有明顯、嚴重的矛盾,也是最不受相信的上書時間,最近中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7期 上有一篇論文《马融《广成颂》作年考》就把時間定在「元初四年九月」而我只是提出十月,但我只是列注引注中,並沒在正文寫上月份,只編寫為「便於元初四年(117年)獻上《廣成頌》」,這已是最謹慎的做法,我就不明白為何被判定為「疑似原創」。如按你們的標準,維基百科上有九成的內容都可以是原創,你們只重視現在的論述,不重視原始文獻。又像蔡倫一條,我只是列出原本罪名的疑點已經算嚴謹了,近代不少人認為蔡倫已經被平反(就是沒那罪),例如新華網《蔡倫墓:深藏紙的傳奇》一文中就寫了「直到蔡倫死後30年,漢桓帝才查明蔡倫蒙冤,並念其發明造紙有功,下令為蔡倫平反,命史官曹壽等為其立傳,寫入《東觀漢記》,後收入范曄《後漢書》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只是我認為存在爭議,因此寫成「罪名疑點」而不是直接說「罪名平反」,而你們明顯沒有在這方面留意近代史學界的論述,因此好像我什麼都是原創研究的。又像屠殺一條目中,西方古代的用字比較詳細,而東方史料記載比較簡略,在同樣記載「屠殺」事件中,東方的確也有像西方一樣都會描寫屠殺時的慘況,例如項羽、吳漢、曹操的屠殺中國史料是有寫到屠殺的情況,然而東方在一些例子中卻用字簡略到只有一個「屠」字或「屠城」一詞,像劉邦「屠咸陽」,如果這兩個字詞像今日的意思一樣,那當然沒問題,可是由我引的例子以及古人的解釋中,此字詞明顯在兩千年中進行一次又一次變動,在唐朝中期以前明顯與現在不是這樣的意思,關於「唐朝」以前史書上「單純」記載「屠城」二字是否一定是「今日在攻陷城市後在城內進行屠殺」,這在近10年中國內地網上向來就有很大爭議,無論百度貼吧、知乎都有一批批的人就此探討過,因為有超過"幾十個"唐朝中期以前的例子,如果單純看作屠殺來解釋便會前文後理以及整個事件充滿矛盾,像上面劉邦「屠咸陽」一樣,原本《史記》的記載是項羽聽到劉邦「破咸陽」,並在其他卷章中寫了咸陽城主動了投降,劉邦約法三章,城內之人高興,但去到《漢書》改寫成項羽聽到劉邦「屠咸陽」,《蜀書》寫費詩更直接將事件略說成劉邦「屠咸陽」上奏,他們的君主都是劉邦的子孫後代,他們的著作和上奏都是給君主的,如果屠是屠殺,他們把原始史料「破咸陽」、「降咸陽」改成「屠咸陽」,那不是找死嗎?甚至有的例子更把「幫助攻取城市最後救了城內百姓」寫成「幫助屠城」、「看看氣象就認為這座城可以屠」這樣不就矛盾嗎?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而我只是將其中18個周朝到唐朝中期內不同時段的例子列出來,並將南北朝、唐朝中期、元朝三個古人對「屠」字的「解釋」列出來,讓人可以清楚看出「屠」字的確經過千年時間日漸改變成今日的意思。而且我並沒有在屠殺一條的正文加入這個定義,而是另開小標題,列出被誤解的屠,當然,你們認為不應該用「反問句」那可以改成直述句。--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05:08 (UTC)
-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考據成果的地方,也不是堆積史料證據的地方。維基百科的內容需要有可靠的第二手來源以供查證。您關於「屠」字古代含義的論點是否有第二手來源(如學術文獻、專家文章、古漢語工具書等)支持?--Mosowai(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05:34 (UTC)
- 如果你們執著於是否"第二手來源"而將"第一手文獻"忽視的話,那維基百科上,我可以找出90%的條目並沒有用到"第二手來源"事,例如我沒參與編輯的唐高祖第一句唐高祖李淵(566年4月7日-635年6月25日)及正文「據《舊唐書》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太宗在貞觀八年三月甲戌(初二)上壽,推其應為天和元年三月初二(566年4月7日)生。據《冊府元龜》記載,李淵以北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566年12月21日)生於長安,似有誤。父親李昞,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這裡他們編輯時就是直接用史料證據加上論斷,而非根據"第二手來源"出處,另外維基百科中有大量條目沒有逐一標示內容的「第二手來源」,按照「同樣的標準」,維基百科將會報廢。又像楊震明明是漢朝大人物,卻很少今人學術文獻、專家文章等等描述,在這個條目裡所編的生平裡,只截取了《後漢書.楊震傳》其中一小段記載(這裡用的是第一手文獻),更多的是連出處都沒有,你只要查閱《後漢書.楊震傳》就知道裡面有很多詳細事績,而在維基百科生平裡被簡略成一段字數很少的文字,請問這段很少文字的「第二手來源」在哪裡?這樣的例子成千上萬,就連一開始討論的唐高宗一條目中,現在被你們還原了,除了第一手古文,哪裡有「第二手來源」?照你們的意思,這個條目可以刪除了。你要知道維基百科中,現時有大量詞條並沒有引用出處,甚至有大量只引用「第一手史料文獻」的,或根據「第一手史料」由我們網上這些編輯者簡略而成,如果要統一這個「第二手來源」標準是「學術文獻、專家文章、古漢語工具書」等,而不把第一手史料文獻列入考慮,那麼對維基百科來說會是一場災難,有大量的條目都要冊除或尋找出「第二手來源」。還記得「2022年中文維基百科古羅斯歷史系列條目偽造事件」(下簡稱「偽俄史」)嗎?這麼大的漏洞,很大原因就是你們沒要求第一手文獻,而要求第二手來源卻「沒有或不能」對第二手來源審核而造成的,你們忘記了「第二手文獻」其實可以因為現在的人的喜好、政治立場、需求、意識形態而曲解甚至偽造的,你們也忘記了因為第二手文獻多為近世人所著,牽涉世界各地版權問題,檢核或觀看該詞條者當看到引述「第二手文獻」時,因為版權問題、或論文在網上、所屬地域不能找到或購買閱讀「裡面的內容」,像我早年因看維基某詞條的注引第二手資料中國內地一篇論文,我想進一步查看論述的原文,結果因為不接受海外信用卡付費的問題,導致我花了很長時間幾經朋友之手才找到那篇學述文章的論述,如果僅是這樣知道是否正確還好,然而該文章內的論點在論述中存在明顯與第一手史料矛盾的問題,而後來2016年中國一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央電視台製作的《中國通史》的紀錄片,不但沒有用那論文那種觀點,而且用第一手史料以及出土的考古文物提出與「那篇論文相反的論點」,作為歷史事實紀錄播放,如果我當初信了維基百科而不看原文,後來又沒看到紀錄片,那我是否就要被騙了?正因為第二手資料比第一手更難確認,因此在「偽俄史」事件中,當觀看者看到內容而能進一步確認「注引的第二手學術文獻、專家文章」,要知身處外國又怎能找到一篇在中國國內本來就不存在的文章?甚至出現連學者在沒有找到相關的「注引的第二手學術文獻、專家文章」便跟著引用了不存在的「第二手學術文獻、專家文章」,最後還是因為有人發現其中一條引述的「第二手文獻」的出版日期與「出版社」結業日期出現矛盾,因此才結束了這次鬧劇。那麼我們再來看第一手史料文獻,因為沒有版權問題維基文庫現在收錄了很多古代書籍,隨著日後的發展,收錄的內容只會更加多,而我所引用的「第一手史料」都可以在維基文庫網站直接網上查閱,檢核、觀看者可以第一時間查閱。而不是第二手資料因為版權付費方式、或者難以找到原文,導致造假。
- 回歸正題,關於「屠殺」一條,我大致上不是在正文上編改,而是另開了標題來寫,至於你說的「第二手來源」,南朝.范曄:「克城多所誅殺,故云屠也」、唐朝.顏師古:「屠謂破取城邑,誅殺其人,如屠六畜然。」、元朝.胡三省「屠,殺也。自古以來,以攻下城而盡殺城中人為屠城,亦曰洗城。」的注釋其實變相就是「第二手來源」,因為第一手關於「屠」的定義來源是「中國第一部字典」漢朝 《說文解字. 尸部》:「屠,刳也。」,在根據他們時代的認知,而對「屠」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而由三人的解釋中,三人時代對「屠」的認知是有明顯的漸變,那些史料例子,更證明了這一點。坦白講,就算你們認為格式不妥當,那麼應該進一步締輯後當成一個爭議列入,而不是直接刪除,這樣當一些人在看到古籍時,才不會因為看到不動刀就屠了城「屠師都之城,無虧寸刃。」,而感到奇怪。--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08:06 (UTC)
- 喜闻乐见的WP:SYN,一生之敌。首先纠正错误的观点,古文不等同于第一手来源,譬如正史都是结合当时史料的第N手来源,虽然通常存在新王朝自身的偏见,姑且可算带偏见的较为可靠来源,然而编者也不要忽视偏见和谬误的可能性。第二,你没有理解怎么样正确使用来源,你只是在找材料证明自己的原创观点,但是材料本身并没有表达你的观点,只是你认为结合不同来源可以推断出你的陈述,这就构成了原创总结。第三,你的研究方法十分危险,任何论文的写作模式都是需要明确研究背景,看看前人是否有类似的想法,通过全面的搜集避免偏见和误解,而你的文字显然缺乏全面性,并没有完整呈现事件的材料,而只是找到支持你观点的材料,问答也更加注重反驳他人观点,这已经违背了中立性的要求——不论编者认同与否,百科全书应该全面呈现各方观点,并不是拉一方睬一方。----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28日 (三) 09:01 (UTC)
- 你自己看看他們否定我的幾個條目,唐高宗你現在過去還原了的詞條,很多都是只舉單一的有利他論述的歷史記載事例去證明一個論點,例如只舉了一個例子就說唐高宗不喜土木(就是不喜歡大興土木),可是問題就是在他在位期間就有十座宮殿被興起,這在中國古代是非常少見的,而且唐高宗的臣子有勸諫過,連他的兒子後來都曾指責過繁役沉重,我都一一列明,然後我就變成了「原創」,那原本那句「不喜土木」又算什麼呢?引出10個例子就是「原創」,只引1個例子就不是原創,是二手資料,這合理嗎?十個例子難道不比一個一例子更全面嗎?至於其他的條目像馬融、蔡倫之類的,我已經很謹慎採取較適中的觀點,如有考究《廣成頌》的論文說是元和四年九月,哪怕我認為應該是元和四年十月,但我也只編寫成元和四年,沒寫月份。又如,很多說蔡倫罪名平反的文章,只是我認為那些文章的論據還不夠,因此只是列出該案疑點,當然在那裡我用了反問句,有些不符合規格。但是,現在被刪了,豈不是說明蔡倫的罪名沒有爭議?那麼他的罪名存在爭議(有說平反沒有罪,有說有罪),不應是「各方觀點」的其中一方觀點嗎?
- 另外,你說我沒有根據前人的論述,難道古人的論述就不是前人的論述嗎?我沒有參考他們嗎?像「屠」字一條我就引出了,三個不同歷史時段的「前人」范曄、顏師古、胡三省的解釋,難道這是不注重前人論述的表現嗎?像「屠」在中國唐朝之前是不是屠殺的定義,早在10多年前在內地網上就有議論,前前後後就我看過他人列出的例子就幾十個,而且是確認過史書上是真的這樣寫的,坦白講拿這些眾人查出的成果去寫文章,只會被人看作竊取眾人的成果,當然也不是沒人寫過,像這篇就是內地一個叫姜玄驹的人寫的關於屠是否屠殺的文章。既然百科全書應該全面呈現各方觀點,那麼為何史書中出現大量「屠」不可以作大屠殺解釋時,這個觀點就不能列出來嗎?
- 還有,這個討論是針對我編輯的幾個詞條,既然是討論那麼是否應該邀請我這個「當事人」,才顯得「中立性」?問題是我不但沒有收到這個討論相關的邀請,卻直接收到「警告」,法官判人是否有罪都要犯人出席回答,可是我不但沒有出席,甚至在你們還沒有討論出結果前,直接就被警告了,請問「中立性」又在哪裡?
- 事實上,你們要將我編輯的內容刪除還原是可以的,列明合理原因還原,是格式、用語、還是什麼問題可以列明,我會因應提示放棄編輯或作出另一改動,像唐高宗那個詞條中一開始被列成原創時,我回退了被添加的原創研究模板並根據「原有那個我還沒編輯過的那個評價」用他的反駁「傳統評價」的方式,來重新編輯以反駁「他的新觀點」,你們可以查看我在那條目最後的編輯與目前已被你們還原的編寫,模式標準是一樣的,我只是用了更多的例子。我以為你們既然能接受「他們的方式」,我用相同的方式也可以被接受,而問題是原來你們用了雙重標準,但即便如此,我也本打算不理會那個詞條了。可是,問題是你們既然開了討論,卻在我沒有參與的情況下,直接對我發出「警告」,將我視作擾亂性編輯,我還是事後在網上找自己的用戶名時才知道有此討論。中立性、公平性在哪裡?--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1:21 (UTC)
- “不喜土木”等如果原有例子不足、也找不到明确的后人评说加以引述,应该删除,而不应在条目中引古文记载之局部做辩驳。有文献记载(而非编者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般可予记载,不可靠之结论建议先发起讨论。近人称[谁?]及原有内容皆是不妥。
- 您可以在特殊:参数设置-通知中开启编辑被回退的相关通知。给您留言发出的警告也有提醒有此讨论进行。--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1:46 (UTC)
- 那個原文長達幾年都沒人刪除,沒有人發現問題,我以為這就是你們的標準,幾年時間都沒有問題的標準,到我用相同標準去編寫時,就變成我有問題了。你看看漢明帝、漢宣帝、漢文帝等人物詞條,我編輯的,多麼簡潔,正面、負面評價都列出,本來我是有想用同樣格式去編輯的,問題是唐高宗原有的內容已經幾年沒有大動過了,為了保存原有的內容,我才在那個基礎上反駁性編寫。現在被你們還原後的唐高宗詞條中︰
- ...........................................
- 性格與才能[編輯]
- 李治相貌劍眉朗目,隆準高鼻,口能吞日,八字鬚,下鬚濃密至胸。他生得英俊高大,很有帝王的相貌,而性情慈祥、低調、儉樸,不喜興土木,亦不信方士長生不死之術,不喜遊獵。李治有知人之明,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德、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他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太宗皇帝冷落。
- 評價[編輯]
- 傳統中國史學家認為唐高宗生性軟弱及先後受舅舅長孫無忌和妻子武則天牽制,使其評價不及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但事實上,唐高宗亦是有為之主,他先與武后合作扳倒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老臣,並重新建立自己新班子,可見高宗亦深譜權謀,並不懦弱糊塗。高宗不少決策都對國家有利,唐朝在高宗統治下,國力迅速增強。
- 在國內施政上,高宗即位之初致力糾正太宗晚年的苛政。例如他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二年的九月,下令將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高宗在位前期,有效鞏固太宗的成果,後世視之為貞觀之治的延續,史稱「永徽之治」。後世亦常質疑高宗無法阻止武后專權。其實,高宗在朝廷中掌握實權,如在身體狀況較佳時仍會親自上朝處理國事,而且在位最後一年仍親自任免宰相、更不時壓制武后的勢力如貶抑她的親信李義府、許敬宗,甚至一度威脅要廢掉武則天,使武則天未敢「大放異彩」,未敢輕舉妄動,亦需受高宗處處制肘。而武后逐漸掌權則或可解釋為,高宗在個人健康狀況、唐朝女性地位崇高、高宗兒子李顯無能、武后在雙方共治天下時顯示其有為之能的多重考慮下的決定,不應單純歸咎於高宗個性懦弱。武皇后在高宗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負責協助高宗皇帝處理一切軍事和民事事務,直到他統治結束。甚至經常因為高宗因病缺席,武則天全權掌管朝政,古今史家固然詬病,但他們知道高宗的最佳決定。高宗在位時與武后分享了大部分權力,在他不在時將權力移交給了她。 就連高宗臨終時的遺囑,也是讓武則天作為太后,掌管皇權。 但最終卻讓她奪取了王位。
- 軍事方面,唐高宗在位年間,不但保住太宗打下的江山,也發動多場重要的對外戰爭,成功開疆擴土。他先後滅西突厥(顯慶二年,657年)、滅百濟(顯慶五年,660年)、滅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使唐朝的疆域達到最大。
- 高宗時代也是良將輩出,除了先朝名將李勣,還有東征西討的蘇定方、聲震西域的裴行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老當益壯的劉仁軌,以及王方翼、程務挺、王孝傑、少數民族將領黑齒常之等等,都為高宗的對外戰爭貢獻良多。
-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的昭陵只立了14尊番臣像,而高宗的乾陵卻多達61尊番臣像,這些番臣像至今仍在。高宗任用多位邊族的國王、貴族子弟、人民擔任各級官職,充分體現了高宗時期唐朝的國勢及影響力,亦顯示出邊族對唐朝的仰慕、歸服。
- ........................................
- 這些內容都是根據某一個論點引用單一事例,並非「全面性」的,而且有些甚至偷換概念。既然你們認為要刪除,就自己去刪除吧。--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2:02 (UTC)
- 你看現在還原的內容中︰「傳統中國史學家認為唐高宗生性軟弱及先後受舅舅長孫無忌和妻子武則天牽制,使其評價不及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但事實......」這句就是他們在反駁「傳統中國史學家」,在過去幾年內,你們都沒有發現他們這種做法,我只能視作你們是接受這種標準,當我用他們的做法去做時,卻遭到警告。--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2:08 (UTC)
- 该问题属于WP:闯红灯和破窗效应。之前的内容也能警告/移除,只是可能无人关注。“性格与才能”及“评价”等可能需补足学者研究来源或者重写。--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2:35 (UTC)
- 看吧!當你發現原本內容是有問題時也就是「等可能需補足學者研究來源或者重寫」處理,而我卻被刪除、被警告。其實像這原有的內容不少無論怎樣補充都證明不了,人又怎可能將枯死的木頭成有生命的魚呢?像「性格與才能」說他「性情慈祥」,其實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證明這是謊言,有很多人包括他的親人冤死在他手上,你能相信一個會殺害自己兒子的人是慈祥的人嗎?你好好代入感受一下︰
- 你和一些人一起被其他人冤枉了,但你的爸爸不但沒有幫你們找出真相,而且還直接要你死,你死後屍體甚至不能下葬,是第二年你的弟弟向你爸爸求情才讓你的屍體下葬,請問你會覺得你爸爸慈祥嗎?
- 反正以我作為人類的認知,能做出殺害自己兒子行為的人,不論古代現代,東方西方,沒有人會認為是慈祥的,這是人類基本道德。像這樣的內容居然被保留幾年,可見維基公信力如何?其實這個詞條不是沒有人關注,而是有相關知識水平的人看了後都覺得好笑,只會認為維基沒有公信力,不想理,而那些信的人,在其他地方和人說起時萬一遇到有歷史知識水平的,就會被批評不對,到最後,還是維基公信力受損。
- 你看被他殺的兒子李忠條目︰
- ......
- 李忠貶為梁王,後因許敬宗讒言,遭武后賜死。
- ......
- 麟德元年(664年),宦官王伏勝發現武后召道士出入宮中,使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武后;又因王伏勝曾經侍奉過李忠,許敬宗便向武后進讒說這次廢后謀反之事,李忠也有參與,武后遂將李忠賜死於黔州,李忠得年僅二十二歲。
- 第二年,李弘向高宗請求收葬李忠,高宗同意。
- ......
- 你看看,都把賜死換成唐高宗的老婆武后,然後把求情又還原成武后,真是矛盾。要知李忠被賜死時,唐高宗可是擁有實權,只有作為皇帝的他才能賜死他的兒子,這個內容居然被維基百科用了10年以上。連中國內地百度百科李忠條目都不敢這樣亂改,你去看看百度百科李忠這條裡寫的是:
- .......
- 麟德元年(664年),当时宦官王伏胜曾得罪过武则天,而且王伏胜和西台侍郎上官仪都曾事奉过李忠,武则天于是指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阴谋背叛朝廷。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唐高宗将李忠赐死在黔州住所。李忠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嗣。
- .......
- 你看看,人家都知道下令賜死李忠的只能是唐高宗,在這點上根本不敢亂改,而維基卻做到了。
- 宋朝羅從彥就曾經在評論幾個皇帝時就提過唐高宗這人「懦而不仁」,就是「懦弱,而且不仁慈」原文收錄不少古籍,光是維基文庫就有三本書籍收錄了這段評價,其中一本維基文庫可按進去,不過用的是傳統中國豎體文,我直表接復制過來,加上標點符號,再在下面翻譯古文方便你看︰
- 「人主欲明而不察,仁而不懦,盖察常累明,而懦反害仁故也。漢昭帝明而不察,章帝仁而不懦。孝宣明矣,而失之察。孝元仁矣,而失之懦。若唐德宗,則察而不明。高宗,則懦而不仁。兼二者之長,其惟漢文乎?」
- 整句意思是︰
- 皇帝想要英明而不嚴苛,仁慈而不懦弱,是因為嚴苛會連累英明的表現,懦弱影響了仁慈的表現。漢昭帝英明但是不嚴苛,漢章帝仁慈而不懦弱。漢宣帝英明,但缺點就是嚴苛。漢元帝仁慈,但缺點就是懦弱。像唐德宗,則是嚴苛而且不英明。唐高宗則是懦弱,而且不仁慈。能擁有「英明而不嚴苛、仁慈而不懦弱」這兩個優點的,就只有漢文帝吧?
- 這段話,把7個皇帝不同的優缺點都指出來,而且,只要看過史書關於這七個人物的事績或者他們死後千年的整體評價拿來一一對比,都能知道這句話相當客觀。
- 但是,無論維基百科還是百度百科的「唐高宗」條目都沒有收錄這段評語,因為本身最有時間、興趣編寫和觀察唐高宗條目的人,本來就是因為某種原因,立場偏向他的,有的是因為他是被很多人尊敬的「唐太宗」的兒子,所以盡量為他遮醜,有的是因為過去中國百年屈辱產生意識偏差,像「唐高宗」這種「曾經」把疆域擴到很大的君主,被他們盲目崇拜,不容別人說他的壞,甚至其他原因,因此不利的言論又怎敢編寫在百科的條目呢?而亂寫亂改可不只唐高宗的條目,這只是冰山的一角,有太多條目都是有問題,有惡意偏向的。為什麼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在內地網上被人譏笑是「妓院」呢?就因為公信力太差,人人都可以上去編寫對自己立場有利的言論,就像男人去妓院一樣。一些本身有歷史學識水平的人看到條目有問題,在自己有時間就幫忙改正,而結果往往就是改完後,會被本身有偏向的人以各種理由改回,只能放棄,又有多少有學識的人願意浪費自己的假期在完全沒有獲利的編輯上,浪費時間和一群已經盲目的人進行編輯戰?在很多有學識的人的想法是,要把妓院改變成皇宮,那是天真的說法,還不如自己寫論文寫書賺錢好。
- 或者我這次只是因為不符合你們格式要求而被警告、刪除內容,但是讓我的體驗非常差,本來是想在假期完結前,盡自己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將一些條目編改,但我現在是不會再浪費時間在維基百科的編輯上。--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9日 (四) 06:25 (UTC)
- 维基百科可靠来源要求只引述正式出版的观点,且以专业学者观点为先。“盡自己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將一些條目編改”为维基百科所拒绝的原创研究。相关内容您可自行写入博客乃至书籍或媒体。--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9日 (四) 19:15 (UTC)
- 現時我可看到的古書都是正式出版的,難道你以為我用的是原始版本嗎?而維基有超過90%關於中國歷史人物的編寫,都是直接根據古書翻譯,很少是引用現在「專業學者」學術出版,像唐太宗這個條目的編輯人就有一半內容沒有出處標記的,是根據古書記載翻譯然後編寫的人可能忘記標記,而這條目中另有一些有標註來源的,也多是古書,真正引用現在專業學者的觀點並不多,另外,你在看看那些注千a-aj,不單單只是引用古籍,還加入了編者的意見,就像我一樣在一些引注的古書內容上會加上注釋,這是要顯示出該條引注古籍如何用、為何要用這裡、有什麼要修正、如何理解,這些在編寫歷史事績時是非常正常的做法,在中國的百度百科對這種做法是不反對的,而你們思想太過單純,或者你們的團隊專業人才太少了,沒有足夠的人才進行分辨,就是引用論述,其他不理,連真不真實都不去考核,然後「偽俄國史事件」出現,有時的確4=2+2,但是4可以是2x2,也可以是1+3、1x4。坦白講,按照你們的標準,唐太宗這個條目你們至少要刪除一半沒有出處的,另有25%用了古書出處的也要刪除。又像之前說的被惡意編改的李忠條目,你看看參考文獻是古書,像你要求的話這條你們不但要將被惡意曲解的內容修正,還要重新引注「專業學者觀點」,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如果我沒有「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我又怎能知道應該引用那些古文呢?如果「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我又怎知「專業學者觀點」對不對呢?很多時,同一個事件是有幾種不同「專業學者觀點」的,那應該用哪種呢?像「專業學者」薛宗正與「專業學者」王小甫兩人就中國唐朝西域的事情就有一些「專業學者觀點」上的嚴重不同,他們的「專業學者觀點」都有出版,二人甚至論戰起來。如果自己本身沒有足夠的知識、認知,只知引用「專業學者觀點」,你怎麼知道他們兩個哪個對哪個錯呢?那和被牽著的牛有什麼分別?又像「屠」、「屠城」的古文字義是不是一定是「屠殺」,2010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11期就有篇論文《耿弇“屠城三百”考辨》(全文應該能從其他網上找到,但為了尊重版權,建議你們購買版權閱讀該文),就提出「屠」用在城或地名前面,有第七類解釋,「屠城」是「攻佔」、「摧毀」城市。但是有沒有學術研究來源,與來源可不可靠是兩件事,這篇論文中的論述過程太簡單,還不如這篇網上文章。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當有一些論點以及大量論據在網上公開後,如果你用這些資料來作學述論述出版,那是違反學術道德的,竊取學術成果,而且那些在網上提出相關論據論點的人,也可以從法律上追討責任的。因此,盡管過去10年中國網上關於這個「屠」字的議論很多,舉出非常之多的古書例子,甚至連字意變遷的軌跡的記載也找出來,但是沒有人就此寫出論文,一、因為背後除了怕被人誤會自己個人道德,像《耿弇“屠城三百”考辨》就用了不少文字直接澄清、間接表示自己是反對屠殺的,只是針對「屠城」字義解釋。二、因為會怕被指責抄襲竊取學術成果甚至有可能被控訴。
- 還有「專業學者觀點」是可以牽涉利益、政治偏見的,也可以是缺少證據的,也可以是歪曲歷史記載,有些「專業學者」是可以不道德的。中國近代學者南懷瑾甚至公開勸告「现代一百年以内的人写的古代史不要读」,以他如此專業並在歷史學術研究界的地位,都勸告別人去看古書,而不是最近100年內的人寫的古代歷史論述,當然他的說話是以偏蓋全還是知道一些專業界內的真相,就很難說,但是有一個事實上,如果你沒有足夠「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你就會像一頭牛一樣被牽著走,分不清所謂的「專業學者觀點」是對是錯。正因為我有足夠的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我才能分辨那些「專業學者觀點」可以用,那些「專業學者觀點」不可以用,專業不專業是普通人察覺不出來的,只有你站在同樣的知識水平才能看出,你能想像出有個千幾二千年之前的歷史人物的事績在過去60年被一大群「專業學者」歪曲嗎?不但錯誤的觀點編進歷史教科書,還傳到西方成為「專業學者觀點」嗎?縱使最近30多年不停有新的「專業學者」去糾正那一群「專業學者」的錯誤觀點,甚至考古學家挖掘出一些文物可以證明那些觀點是錯誤的,然而還有一大群「專業學者觀點」去到今日仍堅持錯誤的觀點,並在錯誤的觀點進一步加強觀點主邏輯,既然以前「專業學者觀點」是說不存在這行為,被出土文物證明說了謊,是有存在行為的,那麼新觀點就是這行為是失敗的,以前說沒有的意思是指失敗,然後不斷曲解一些古書記載去達到他們的觀點是專業、正確的,這些錯誤的新舊觀點以前維基百科也有引用的,而且是長達很多年,到後來才被修正。2016年中國一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及中央電視台製作的《中國通史》的紀錄片,就沒有用那錯誤的「專業學者觀點」,直接用考古學家挖掘出的文物來做證據。
- 因此,你指著我說「盡自己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將一些條目編改」是被拒絕的,但你不知道我是「盡自己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把相對可信的內容編輯上維基,我有研究對錯,但並非都是原創,而不是像一些人別有目的用一些有利自己立場的論述。在相關條目上,你與我的認識水平相差太遠,如果讓那些「專業學者」來看編寫的編目,他們只會認為我在翻譯、解釋古文,因為在他們眼內,這稱不得上「原創研究」的範疇,引用古文並在注釋上加上「解釋引用、如何引用:為何引用的這樣但寫要那樣」,這只是尋常之事。--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30日 (五) 06:51 (UTC)
- 维基百科可靠来源要求只引述正式出版的观点,且以专业学者观点为先。“盡自己閱讀古書的知識以及對內地史學界近年的認知將一些條目編改”为维基百科所拒绝的原创研究。相关内容您可自行写入博客乃至书籍或媒体。--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9日 (四) 19:15 (UTC)
- 该问题属于WP:闯红灯和破窗效应。之前的内容也能警告/移除,只是可能无人关注。“性格与才能”及“评价”等可能需补足学者研究来源或者重写。--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2:35 (UTC)
- 你看現在還原的內容中︰「傳統中國史學家認為唐高宗生性軟弱及先後受舅舅長孫無忌和妻子武則天牽制,使其評價不及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但事實......」這句就是他們在反駁「傳統中國史學家」,在過去幾年內,你們都沒有發現他們這種做法,我只能視作你們是接受這種標準,當我用他們的做法去做時,卻遭到警告。--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2:08 (UTC)
- 網上討論及自己根據史料作出的考據及推斷不能作為來源。《大厨细说三国之屠城篇,史书中的“屠”字,是“屠城”的意思吗》明顯不屬可靠來源,但其內容似乎言之有理。建議以「有人認為」或「有人指出」作為開頭引用。--Mosowai(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7:57 (UTC)
- 非可靠来源的观点不宜引用。且鉴于WP:NOT#DICT等原因,我不觉得屠杀应该解释“屠”字的古今含义。--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9日 (四) 00:52 (UTC)
- 喜闻乐见的WP:SYN,一生之敌。首先纠正错误的观点,古文不等同于第一手来源,譬如正史都是结合当时史料的第N手来源,虽然通常存在新王朝自身的偏见,姑且可算带偏见的较为可靠来源,然而编者也不要忽视偏见和谬误的可能性。第二,你没有理解怎么样正确使用来源,你只是在找材料证明自己的原创观点,但是材料本身并没有表达你的观点,只是你认为结合不同来源可以推断出你的陈述,这就构成了原创总结。第三,你的研究方法十分危险,任何论文的写作模式都是需要明确研究背景,看看前人是否有类似的想法,通过全面的搜集避免偏见和误解,而你的文字显然缺乏全面性,并没有完整呈现事件的材料,而只是找到支持你观点的材料,问答也更加注重反驳他人观点,这已经违背了中立性的要求——不论编者认同与否,百科全书应该全面呈现各方观点,并不是拉一方睬一方。----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28日 (三) 09:01 (UTC)
-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考據成果的地方,也不是堆積史料證據的地方。維基百科的內容需要有可靠的第二手來源以供查證。您關於「屠」字古代含義的論點是否有第二手來源(如學術文獻、專家文章、古漢語工具書等)支持?--Mosowai(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05:34 (UTC)
- 你們連原本的史料都沒看又怎能判斷?唐高宗那條「原本的詞條」內,才是其他網友原創的,裡面只簡單引用單一事例偏強行定義,因此為了反駁原本的內容,我用了很多例子,甚至上10個例子論定,在有人指出格式不對時,我已盡量編改成像「他們一開始的模式」,另外,他們編寫的內容有抄襲中國內地與維基同樣公開編輯性質的百度百科之嫌,這樣你們還將之還原,不是令維基陷入批評嗎?又馬融條目中,關於《廣成頌》的上作時間,歷來就有爭議,《後漢書》中寫的時間「元初二年」與《廣成頌》的內容有明顯、嚴重的矛盾,也是最不受相信的上書時間,最近中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7期 上有一篇論文《马融《广成颂》作年考》就把時間定在「元初四年九月」而我只是提出十月,但我只是列注引注中,並沒在正文寫上月份,只編寫為「便於元初四年(117年)獻上《廣成頌》」,這已是最謹慎的做法,我就不明白為何被判定為「疑似原創」。如按你們的標準,維基百科上有九成的內容都可以是原創,你們只重視現在的論述,不重視原始文獻。又像蔡倫一條,我只是列出原本罪名的疑點已經算嚴謹了,近代不少人認為蔡倫已經被平反(就是沒那罪),例如新華網《蔡倫墓:深藏紙的傳奇》一文中就寫了「直到蔡倫死後30年,漢桓帝才查明蔡倫蒙冤,並念其發明造紙有功,下令為蔡倫平反,命史官曹壽等為其立傳,寫入《東觀漢記》,後收入范曄《後漢書》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只是我認為存在爭議,因此寫成「罪名疑點」而不是直接說「罪名平反」,而你們明顯沒有在這方面留意近代史學界的論述,因此好像我什麼都是原創研究的。又像屠殺一條目中,西方古代的用字比較詳細,而東方史料記載比較簡略,在同樣記載「屠殺」事件中,東方的確也有像西方一樣都會描寫屠殺時的慘況,例如項羽、吳漢、曹操的屠殺中國史料是有寫到屠殺的情況,然而東方在一些例子中卻用字簡略到只有一個「屠」字或「屠城」一詞,像劉邦「屠咸陽」,如果這兩個字詞像今日的意思一樣,那當然沒問題,可是由我引的例子以及古人的解釋中,此字詞明顯在兩千年中進行一次又一次變動,在唐朝中期以前明顯與現在不是這樣的意思,關於「唐朝」以前史書上「單純」記載「屠城」二字是否一定是「今日在攻陷城市後在城內進行屠殺」,這在近10年中國內地網上向來就有很大爭議,無論百度貼吧、知乎都有一批批的人就此探討過,因為有超過"幾十個"唐朝中期以前的例子,如果單純看作屠殺來解釋便會前文後理以及整個事件充滿矛盾,像上面劉邦「屠咸陽」一樣,原本《史記》的記載是項羽聽到劉邦「破咸陽」,並在其他卷章中寫了咸陽城主動了投降,劉邦約法三章,城內之人高興,但去到《漢書》改寫成項羽聽到劉邦「屠咸陽」,《蜀書》寫費詩更直接將事件略說成劉邦「屠咸陽」上奏,他們的君主都是劉邦的子孫後代,他們的著作和上奏都是給君主的,如果屠是屠殺,他們把原始史料「破咸陽」、「降咸陽」改成「屠咸陽」,那不是找死嗎?甚至有的例子更把「幫助攻取城市最後救了城內百姓」寫成「幫助屠城」、「看看氣象就認為這座城可以屠」這樣不就矛盾嗎?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而我只是將其中18個周朝到唐朝中期內不同時段的例子列出來,並將南北朝、唐朝中期、元朝三個古人對「屠」字的「解釋」列出來,讓人可以清楚看出「屠」字的確經過千年時間日漸改變成今日的意思。而且我並沒有在屠殺一條的正文加入這個定義,而是另開小標題,列出被誤解的屠,當然,你們認為不應該用「反問句」那可以改成直述句。--正視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05: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