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att8830/沙盒/一般工作區03

奇萊五壩
官方名称檜溪壩、林溪壩、奇萊壩、天長壩、磐石壩
国家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
位置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
坐标24°01′21″N 121°24′36″E / 24.02250°N 121.41000°E / 24.02250; 121.41000
现状运作中
始建1980年1月
啟用1983年9月
耗资新台幣18億5千萬元
所有者台灣電力公司
运营方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
水坝和溢洪道
水坝类型混凝土重力壩
橫跨木瓜溪支流
高度檜溪7米(23英尺)
林溪8米(26英尺)
奇萊7米(23英尺)
天長8米(26英尺)
磐石8.2米(27英尺)
长度檜溪22.9米(75英尺)
林溪28.7米(94英尺)
奇萊25.3米(83英尺)
天長30.0米(98英尺)
磐石17.2米(56英尺)
壩頂海拔檜溪1,342米(4,403英尺)
林溪1,343米(4,406英尺)
奇萊1,399米(4,590英尺)
天長1,331米(4,367英尺)
磐石1,313米(4,308英尺)
壩基寬度檜溪12.8米(42英尺)林溪12.5米(41英尺)
奇萊12.0米(39英尺)
天長12.0米(39英尺)
磐石6.5米(21英尺)
溢洪道自由溢流堰
溢洪道类型自由溢流
水库
集水面积75.98平方公里
发电站
运营者東部發電廠
運作日期1959年
類型調整池式
扬程有效落差855公尺
涡轮机一號機
 法國製橫軸佩爾頓式水輪機
 日本三菱電機同步發電機
二號機
 法國製橫軸佩爾頓式水輪機
 法國ELIN公司製同步發電機
裝機容量97.2 MW
年均發電量3億7千400萬度[1]

奇萊五壩意指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奇萊山區間,分別為台灣電力公司規劃興建,攔截木瓜溪五條支流的溪水,再透過引水隧道輸送到龍溪調整池的五座水壩。這五座水壩從最上游起,分別為檜溪壩、林溪壩、奇萊壩、天長壩以及磐石壩,而這些水壩之命名方式也隨所攔截之溪流的名稱而命名。目前奇萊五壩全數皆未公告為水庫,並全由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進行管理與維護[2][1]

沿革

奇萊五壩是台灣電力公司於1977年所推動之木瓜溪水力發電工程中,奇萊引水工程的內容之一[1]。該項計畫內容為,由於,原本位於木瓜溪流域上既有的銅門榕樹以及初英發電廠因木瓜溪上游五甲崩山崩塌未停歇,使得下游溪水含砂量大。不僅導致發電機組運轉時易受到磨損,更因為要排除引水隧道中的泥砂而停止發電[3]

因此,台灣電力公司隨即擬定了五項水力發電及引水工程,發電工程分別是龍澗發電廠擴充計畫、水簾水力發電計劃清流水力發電計劃龍溪水力發電計劃,以及一項奇萊引水計畫[3]。其中,奇萊引水計畫之內容便是在木瓜溪奇萊山區內的五條支流上,分別興建五座混凝土重力壩,將溪水截流後,再興建一條長14.688公里的引水隧道,從最上游的檜溪壩,逐步匯流後引入木瓜溪另一支流,龍溪上的龍溪調整池,供應下游龍澗發電廠發電之用[2]。整體計畫可增加尖峰發電達24,630KW以及年均發電量1億6,290萬度電[3]

檜溪壩

檜溪壩為在木瓜溪支流檜溪上興建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將檜溪溪水導流進引水隧道[3]。而檜溪壩也是奇萊引水工程中,最上游的一座水壩,其進水口也是奇萊引水隧道的起點[3][4]。檜溪壩工程於1981年9月正式動工。並將壩址上下游之間溪床上的大型石塊予以炸除,以保護水壩完工後的壩體及壩基安全[3]

台電公司的工程人員為檜溪壩壩址施工需要,因此於奇萊路末端沿檜溪的左岸闢建了一條長50公尺的施工便道讓施工輛可以直通壩址[3]。並於壩址右岸開挖了一條長20公尺、寬2公尺、高1公尺的排水引道,將檜溪溪水在壩基施工期間排放至下游[3]

檜溪壩壩體混凝土澆置期間,因林溪與檜溪匯流至木瓜溪主流的合流坪混凝土預拌廠無法建置,因此於壩址上游海拔1,360公尺處的河岸平台旁興建簡易混凝土預拌廠一座,整體檜溪壩混凝土澆置作業中,除壩體右岸第四昇層由之後完成的合流坪預拌廠供應混凝土外,其餘混凝土皆由上游的簡易預拌廠來供應[3]。檜溪壩工程於1983年9月正式完工,共歷時2年[3]

林溪壩

林溪壩為在木瓜溪上游支流林溪壩上,興建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將水流導入左岸的進水口內,並於壩體左側興建排砂們一座以利於防止泥沙淤積在進水口旁[3]。整體工程於1980年10月正式動工,並在壩體施作前,施工人員先行將壩址上下游之間50公尺河床上的大型石塊利用炸藥炸除,以免將來水壩完工後,河道上的大型石塊會危及壩體結構安全[3]

為施工方便,即將來臨溪壩完工後,進水口閘門及排砂門的控制,因此分別在奇萊引水隧道三號施工橫坑周圍,闢建一條長129.21公尺的道路至林溪壩施工時的儲料場,以及一條由奇萊路0.95公里處通往林溪壩操作平台長14.5公里的隧道。由於該條隧道的上口距離林溪河床過近,因此又加設活動式擋水設施以免溪水灌入[3]

林溪壩壩體混凝土澆置期間,由於遭逢奇萊路上的五甲隧道崩塌,交通中斷,導致五甲隧道以後的混凝土預拌廠無法設置[3]。為此,施工人員緊急裝設了簡易的混凝土預拌設備,並設置在林溪壩工區上游,得以解決混凝土短缺的問題。然而1982年7月29日,壩體混凝土即將澆置完成之際,卻因安迪颱風過境,導致預拌設備全數遭暴漲洪水沖毀,使得林溪壩預定完工期限順延。直到1983年3月才全數完工啟用[3]

奇萊壩

奇萊壩為在木瓜溪上游支流奇萊溪上,興建混凝土重力壩一座,並且,將奇萊引水隧道的5號施工橫坑於奇萊壩與引水隧道完工後,改建為奇萊壩進水口與隧道主線之間的引水路[3]。奇萊壩工程於1980年4月動工,壩基施工前,工程人員先行將奇萊溪壩址上下游50公尺之間的大型石塊予以炸除,以免水壩完工後,會影響壩體及壩基安全[3]

而因奇萊壩壩址距離施工道路主線奇萊路有段距離,因此工程人員在奇萊路17.26公里處,奇萊溪右岸闢建一條長382公尺的施工便道讓施工車輛能從奇萊路直達壩址施工[3]。壩基施工後,共分為三個分塊區進行開挖,分別是壩體左岸,進水口及排砂門的第一分塊、第一分快完成混凝土矯治後的第二分塊開挖,以及壩體右岸的第三分塊開挖。開挖完成後,開始進行壩體建設。其中為配合排設部分永久性水工機械,因此混凝土共分兩次澆置[3]

壩體完成後,為將來維護人員方便,因此在於壩體上,興建一條人行板橋,已讓工作人員能夠徒步至對岸的閘門操作平台啟閉閘門,該板橋於1982年5月21日完成,同年6月奇萊壩工程全數完工[3]

奇萊壩施工期間,由於山勢險惡,因此通往奇萊壩工區的便道最初僅能鋪設在溪床上,導致奇萊壩施工期間溪底便道屢次受到洪水沖毀,也使得奇萊壩施工進度持續拖累[3]。最終在1984年5月19日,該條便道再次被沖毀,而因奇萊壩當時已完工,故台電工程人員決議不再修復,而是改在右岸山壁上以「之」自行開鑿一條人行步道通至下方的閘門操作平台[3]

天長壩

天長壩為在木瓜溪支流天長溪上興建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將天長溪溪水引流至奇萊引水隧道中,並且天長壩也是奇萊引水隧道上段與下段的分界點[3]。天長壩工程於1980年1月正式動工,並在壩基施工前,先行將壩址上下由50公尺之間的大型石塊炸除,以免水壩完工後影響壩基與壩體安全[3]

台電工程人員為施工方便,因此於奇萊路13.55公里處,沿著天長溪左岸興建了一條長75公尺的施工便道,讓施工車輛能直接通往天長壩工區。壩基開挖前,於壩址右岸開挖了一條臨時排水路,以利於將上游溪水不影響壩基工區的狀況下導流至下游[3]。壩基開挖後,在進水口基礎的開挖面上,發現有50公分的剪力帶,為將來進水口結構安全,因此施工人員也將其挖除。壩體施工後,先完成排砂道的工程,並將臨時排水路回填,改由排砂道進行導水[3]

而天長壩的壩體較大,加上壩體下方是引水隧道主線穿過,因此壩體除了分為兩個分塊施工,並且同時施作壩體廊道的模型[3]。天長壩主體完工後,因天長溪上游有崩塌區,溪水含砂量較高,為防止進水口周瑜遭泥沙淤積堵塞,因此於進水口導流牆側面裝設了4吋H型鋼以發揮導水作用。1981年7月,天長壩工程完工[3]

磐石壩

磐石壩為在木瓜溪支流磐石溪上興建混凝土重力壩一座,並將磐石溪溪水引流至奇萊引水隧道中[3]。磐石壩是奇萊五壩之中,唯一使用跌水式進水口,也是規模較小的水壩[3]。磐石壩工程於1980年1月動工,動工前夕,施工人員便將壩址上下游50公尺之間的大型石塊炸除,以免水壩完工後影響壩基與壩體安全[3]

為壩基施工方便,因此工程人員在壩址上游興建臨時土堤一座,並於河道右岸開挖一條排水路,將溪水繞過壩基工區排放至下游,不過,因臨時土堤及排水路的海拔高度高於磐石壩的壩頂,因此這兩項設施於施工期間須經常維護,增加施工上的困擾[3]

壩基開挖後,因磐石壩本身規模較小,因此壩基與兩岸護堤的基礎同時開挖,加速施工[3]。完成後,在分為13個分塊依序向上澆置混凝土,為防止水壩兩側岩壁坍方作用影響,因此兩岸在各興建護坡一座,左岸護坡形式為為漿砌石護坡,右岸為鋼筋混凝土護坡[3]

同年12月,磐石壩工程完工[3]。僅花一年便完工的磐石壩,也是奇萊五壩之中,興建速度最快的一座水壩[3]

技術資訊

名稱 檜溪壩 林溪壩 奇萊壩 天長壩 磐石壩
類型 混凝土重力壩
壩高(公尺) 7.0 8.0 7.0 8.0 8.2
壩長(公尺) 22.9 28.7 25.3 30.0 17.2
壩寬(公尺) 12.8 12.5 12.0 12.0 6.5
壩頂海拔(公尺) 1,342 1,343 1,399 1,331 1,313
進水口形式 側式 跌水式
排砂道(公尺x公尺) 1.8x2.6 1.8x2.5 1.8x2.5 1.8x2.5 1.8x2.5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27.35 11.14 16.13 18.86 2.5
最大引水量(CMS 3.4 1.4 1.9 2.3 0.5
資料來源 [3][5]

維護方式

奇萊五壩中,除通往林溪壩以及檜溪壩的五甲隧道因崩塌廢棄外,其餘奇萊壩、天長壩以及磐石壩皆可透過奇萊路搭乘車輛前往維修與耙污[1]。而林溪壩與檜溪壩部分,則僅能透過先從奇萊引水隧道末端的龍溪壩將引水隧道上段的林溪壩,檜溪壩以及奇萊壩進水口閘門以光纖網路遠端遙控關閉,再開始天長壩一旁緊急排砂道的閘門,讓隧道內的餘水流盡,再由工程人員當成車輛到緊急排砂道上方的控制廊道進入到引水隧道內,騎乘電動機車或徒步行走至林溪壩與檜溪壩做維護作業[1][4]

參見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劉智淵. (台電月刊第551期)後山電力博物館-獨具風格的東部發電廠 (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08-11 [2016-07-19] (中文(臺灣)). 
  2. ^ 2.0 2.1 張炎銘. 8月-木瓜壩、水簾壩與銅門電廠. 水利署. [2016-07-19] (中文(臺灣)).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東部電力處. 台灣電力公司 木瓜溪水力發電工程 竣工報告. 花蓮市: 台灣電力公司 東部電力處. 1986年12月. 
  4. ^ 4.0 4.1 邱麗文. 木瓜溪「水路」探奇 (PDF). 源雜誌. 2005-05 [2016-07-19] (中文(臺灣)). 
  5. ^ 蓄水設施簡介 龍溪壩.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2015-01-15 [2016-07-1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