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翡翠
白领翡翠(学名:Todiramphus chloris)为翠鸟科领翡翠属的鸟类。此物种分布广泛,范围东起红海非洲沿岸,经南亚大陆,最东达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
白领翡翠 | |
---|---|
Todiramphus chloris humii,泰国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
科: | 翠鸟科 Alcedinidae |
属: | 领翡翠属 Todiramphus |
种: | 白领翡翠 T. chloris
|
二名法 | |
Todiramphus chloris | |
异名 | |
|
描述
白领翡翠身长23至25 cm(9.1至9.8英寸),雄鸟重51至90 g(1.8至3.2 oz),而雌鸟重54—100 g(1.9—3.5 oz)。[3]背部为蓝色或绿色,而腹部可能为白色或浅黄色。颈部有白色环绕,因而得名。有些亚种眼睛上方有白色或浅黄色条纹,而其他亚种在眼睛和鸟喙之间则有白色斑点。[3]可能有一过眼黑色条纹。上嘴喙是黑色的,下嘴喙近根部则是浅黄色。雌鸟往往比雄鸟更偏向绿色。亚成鸟体色较灰暗,颈部和胸部有深色鳞屑斑纹。
叫声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略有差异。 最典型的叫声是重复多次的响亮,刺耳且带金属风的“ kee-kee-kee”。[3]
分布及栖地
常见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红树林沼泽中。也出没于农田,开阔的林地,草地和花园中。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在岛屿上,可以在更远的内陆森林或山区发现。喜欢停栖于电线、岩石或光秃树枝上。
分布范围西边最远达非洲的阿比西尼亚、苏丹和索马利亚。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及阿曼皆有繁殖纪录。其他亚种则在印度和孟加拉沿海以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出现。
在东南亚和印尼,则有广泛的分布,某些地区可在深入内陆很远的地方发现。
食性
沿海地区偏向摄食螃蟹和虾子,但也包括其他多种动物,包括昆虫(包括甲虫、蝉、竹节虫、蚱蜢、飞蛾和蝴蝶)、蜘蛛、蚯蚓、蜗牛、青蛙、蜥蜴、小蛇、小鱼,有时也摄食很小的鸟跟老鼠。[3]
白领翡翠习惯长时间静止等待猎物。当发现目标时,会俯冲下来抓住,然后带回高处。如果是较大的猎物,会以树枝撞击制伏。[3]难消化的食物,会以食茧吐出。
繁殖
以洞穴为巢,可以是自然的树洞,也可以是自己在烂树,白蚁巢或土堤中开挖的洞穴,[3] 有时也会占据旧啄木鸟的树洞。通常将2~5个卵直接放在洞穴中,不使用任何筑巢材料,卵呈圆形白色。雌雄皆参与孵化及喂养。幼鸟在孵化大约44天后离巢。[3]一年中通常可以养育两个幼雏。
亚种
该物种在大部分沿海地区和岛屿皆有亚种发现,分布范围从红海往东达波里尼西亚:[4][5]
红海和阿拉伯海岸
- T. c. abyssinicus (Pelzeln, 1856) – 索马利亚和阿拉比亚的红海海岸
- T. c. kalbaensis (Cowles, 1980) –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东北海岸及阿曼北部海岸[3]
印度和印度洋
- T. c. vidali (Sharpe, 1892) – 印度西部,从Ratnagiri到Kerala。[3]
- T. c. davisoni (Sharpe, 1892) – 安达曼群岛和可可群岛(在缅甸以南的孟加拉湾中)[3]
- T. c. occipitalis (Blyth, 1846) – 尼科巴群岛
东南亚
- T. c. humii (Sharpe, 1892) – 由西孟加拉海岸,东至缅甸(包括墨吉群岛),马来半岛,刁曼和苏门答腊东北部。[3]
- 白领翡翠华东亚种 T. c. armstrongi (Sharpe, 1892) – 缅甸和泰国内陆,中南半岛和中国东部[3]。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江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6]
- T. c. laubmannianus (Grote, 1933) – 苏门答腊(不包括东北部)和婆罗洲及其间的岛屿。[3]
- T. c. chloropterus (Oberholser, 1919) – 苏门答腊西部的小岛
- T. c. azelus (Oberholser, 1919) – Enggano(位于苏门答腊西南部)[3]
- T. c. palmeri (Oberholser, 1919) – 爪哇、峇厘岛、巴韦安岛和康厄安群岛[3]
- T. c. collaris (Scopoli, 1786) – 菲律宾,包括巴拉望和附近的岛屿。[3]
华莱士区、新几内亚
- T. c. chloris (Boddaert, 1783) – 塔劳群岛、桑义赫群岛经苏拉威西岛到小巽他群岛 (东起Lombok), 西巴布安岛以及新几内亚西北(Vogelkop和Onin peninsulas).[3]
- T. c. teraokai (Nagamichi Kuroda, 1915) – 帛琉
参考文献
- ^ Todiramphus chlo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白领翡翠.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Woodall, P. F. (2020). "Collared Kingfisher (Todiramphus chlori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B. K. Keeney, P. G. Rodewald, and T. S. Schulenberg,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colkin1.01
- ^ Collared Kingfisher (Todiramphus chloris). Internet Bird Collection (HBW 6, p.219). Lynx Editions.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 ^ Gill, F.; D. Donsker (编). IOC World Bird List (v 10.1). 2020 [2020-07-06]. doi:10.14344/IOC.ML.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白领翡翠华东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