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普利亚索夫的呐喊

维多普利亚索夫的呐喊乌克兰语Воплі Відоплясова罗马化Vopli Vidopliasova发音:[ˈwɔpl⁽ʲ⁾i widoˈplʲɑsowɐ],缩写:ВВ / VV),乌克兰摇滚乐队,该乐队1986年在基辅创立。乐队领队是歌手奥列格·斯克里普卡。 乐队是乌克兰摇滚乐和新民族摇滚乐的创始者。他们也是第一队乐队在乌克兰以外的地方演唱乌克兰摇滚音乐。乐队的影响力遍及民谣、爱国音乐、朋克、硬摇滚、重金属以及电子音乐。

维多普利亚索夫的呐喊
Воплі Відоплясова
组合
音乐类型摇滚, 朋克摇滚, 民谣摇滚, 迷幻
出道地点乌克兰基辅
活跃年代1986–现在
网站www.vopli.com.ua
现任成员
奥列格·斯克里普卡
奥列克西·梅尔琴科
尤金·罗加切夫斯基
谢尔盖·萨克诺
已离开成员
亚历山大·皮帕
尤里·兹多连科
菲利普·莫哈
斯蒂芬·穆弗利尔
杰拉德·克里斯托夫
米科拉·萨蒂

俄罗斯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执导犯罪片《兄弟》和《兄弟2》 使用了乐队的歌曲《Den Narodzhennia》。乐队成员奥列格·斯克里普卡也发行过数张个人专辑。乐队早期的音乐(1986-1996)大多使用Drop C调弦。

历史

1986年吉他手尤里·兹多连科和贝斯手亚历山大·皮帕成立,在此之前,他们在SOS乐队中演奏了2年。乐队名字取自《斯捷潘奇科沃村》中的角色——维多普利亚索夫(Vidopliassov) 。1987年10月30日,乐队第一次演出,场地是基辅摇滚俱乐部,主唱是手风琴手奥列格·斯克里普卡,鼓手是谢尔盖·萨克诺。

乐队的名称是皮帕提出的,当时他正在阅读俄国作家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斯捷潘奇科沃村》,小说的角色格里高利·维多普利亚索夫,这个作品里充满了灵魂的嚎叫(howls of the soul),称之为维多普利亚索夫的呐喊(Vopli Vidoplyasova,俄语:вопли Видоплясова ,[ˈvoplʲi vʲidəˈplʲæsəvə] )。此后,乐队一直使用这个俄语音译名。但在1989年切尔沃纳鲁塔音乐节,他们使用了乌克兰语音译Volannia Vidopliassova乌克兰语Волання Відоплясова ,[woˈlɑɲːɐ widoˈplʲɑsowɐ] )。

1989年乐队在基辅法贝热文化馆录制并发行专辑Tantsi(跳舞)。同年,乐队的音乐收录在法国合辑De Lenine a Lennon(从列宁到列侬)中,是一部关于苏联摇滚乐的法国纪录片的配乐。

1990年,乐队中科布扎国际发行专辑Hey, OK ,歌曲Tantsi(跳舞)也收录在加拿大合辑This Ain't No Polka(1989年切尔沃纳鲁塔音乐节录音)内。次年,乐队在法国Eurockeennes音乐节演出,BSA唱片发行了演出的录音专辑Abo abo。1991年,斯克里普卡和 皮帕移居法国,在法国和乌克兰两地继续工作。

1992年,斯克里普卡、兹多连科、皮帕和萨赫诺在基辅科莫拉工作室录制首张录音室专辑Kraina Mriy (梦想之地),1994年发行。 兹多连科在1993年退出乐队,创立YaYaYa。菲利普·莫哈加入,成为吉他手。斯蒂芬·穆弗利尔也加入,取代退团休息的萨赫诺成为鼓手。

1996年,斯克里普卡和皮帕从法国搬回乌克兰(他们从1990年以来一直居住在乌克兰),他们和穆弗利尔、新吉他手杰拉德·克里斯托夫录制新专辑Muzika,这专辑在1997年发行。专辑的其中4首曲目在1996年发行单曲。斯克里普卡负责演唱、编鼓和演奏手风琴、传统乌克兰民间乐器和部分吉他,皮帕弹奏贝斯。兹多连科在歌曲Gei, liubo!(嘿,亲爱的!)中弹奏吉他。

1997年,穆弗利尔和克里斯托夫离开乐队返回法国。 萨赫诺重新加入乐队,埃文·罗哈切夫斯基加入,成为吉他手。乐队以新阵容录制第三张录音室专辑Khvyli Amura,2000年发行。那时,斯克里普卡开始对印度音乐产生兴趣,专辑中的歌曲Den narodjennya反映了这一点。

2000年,乐队为Grazhdanskaya Oborona和Kino两支乐队录制曲目Pops,Pachka sigaret(一包香烟)和Solnechnye dni(晴天),2001年也为Sprite Driver 2合辑录制歌曲Osen(秋天)。后来其中三首歌曲翻译成乌克兰语,作单曲Mamay的B面。2002年发行专辑Fayno,收录Solnechnye dni(更名为Sonyachni dni)、Osen(更名为Zoryana osin(满天星斗的秋天))、Mamay混音版、部分重录版Pachka sigaret(更名为Pachka tsyharok)和Pops删减版。Lavina Music和Misteria Zvuka发现的原版有三首额外曲目:原版俄语Osen、The Pack of Cigarettes(英文版Pachka sigaret)和Les jours de soleil(法文版Solnechnie dni),展示了奥列格·斯克里普卡的多语能力。

2006 年,亚历山大·皮帕离开乐队,奥列克西·梅尔琴科取代成为贝斯手。乐队录制专辑Buly denky ,一张80年代末,90 年代初老歌合集。同年,斯克里普卡希望培养本地音乐人才,乐队举办了第一届Rok-Sich音乐节。 音乐节的两个规则是,不能演唱流行音乐,所有乐队都必须使用乌克兰与演唱。可是乐队在音乐节上打破了自己的规则,在音乐会是演唱俄语未删减版的Pops。2008年发行了演出的CD版本,2011年发行DVD,2012年发行双LP。 Rock Sich专辑的标准单CD版本由于空间的限制,删减了两首曲目,而双CD版本则没有这个问题。删减的两首曲目也有收录在黑胶唱片及DVD版本。

2009年8月,乐队以Headliners的身份和Lyapis Trubetskoy、Hair Peace Salon和其他白俄罗斯摇滚乐队在白俄罗斯欧洲电台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举办的Be Free音乐节上演唱。 [1] [2] [3] [4] [5]

2013年10月18日发行专辑Chudovy svit(美好世界)。收录Lado、Chio San和Vidpustka(假期)。2017年,梅尔琴科离开乐队,米科拉·萨蒂加入。乐队目前正在将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未发现的俄语歌曲翻译成乌克兰语,录制新专辑,预计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发行。

乐队成员

现任成员

  • 奥列格·斯克里普卡 —— 主唱、手风琴、吉他、萨克斯管、小号、编曲、键盘
  • 尤金·罗加切夫斯基 —— 吉他,和声
  • 米科拉·萨蒂 —— 贝斯
  • 谢尔盖·萨克诺 —— 鼓、打击乐、和声

前成员

  • 尤里·兹多连科 —— 创办人、吉他、联合主唱(1986-1993)
  • 亚历山大·皮帕 —— 创办人、贝斯 (1986-2007)
  • 斯蒂芬·穆弗利尔 —— 鼓 (1993-1996)
  • 菲利普·莫哈 —— 吉他(1993-1997)
  • 奥列克西·梅尔琴科 —— 贝斯 (2007-2017)

唱片

  • 1992 —— Abo abo (Або або)
  • 1993 —— Zakustyka (Закустика)
  • 1994 —— Kraina Mriy (Країна Мрій,梦想之地)
  • 1997 —— Muzika (Музіка)
  • 2000 —— Khvyli Amura (Хвилі Амура)
  • 2002 —— Fayno (Файно)
  • 2006 —— Buly Denky (Були деньки)
  • 2008 —— ROK-SICH音乐节舞台上的BB (ВВ на сцені фестивалю Рок-Січ)
  • 2013 —— Chudovy svit (Чудовий світ,美好世界)

视频剪辑

在乐队的视频剪辑中可以看到成员对乌克兰汽车工业的热爱。Musika中可以看到ZAZ-1105 Dana,Polonyna中有汽车LuAZ Volyn-1302和拖拉机HTZ T-150、T-64B。Vacation中有ZAZ-965和ZAZ-968两部敞篷车。

年份 歌曲 制作者 专辑
1989 《舞蹈》 (Танці) 舞蹈(Танці)
1996 《音乐》 (Музіка) 音乐 (Музіка)
《春天》 (Весна) 亚历山大·索洛卡
1997 《烧松》 (Горіла сосна) 尤金·米特罗法诺夫
1998 《爱》 (Любов) 阿穆尔海浪 (Хвилі Амура)
1999 《生日》 (День народження) 奥尔加·斯托尔波夫斯卡,德米特罗·特洛伊茨基
《他们在田园》 (Були на селі)
2000 《秘密领域》 (Таємні сфери)
2001年 《生日(混音)》(День народження(混音)) 生日 (День народження)
2002年 《世界》 (Світ) 米哈伊洛·谢列波夫、奥列格·列比德 Fayno (Файно)
2003年 《波洛尼娜》 (Полонина) 米哈伊洛·谢列波夫
《晴天》 (Сонячні дні) 安德烈·列别杰夫
《星秋》 (Зоряна осінь) 乌利亚娜·希甚金娜
2006年 《歌曲》 (Пісенька) Buly denky (Були деньки)
《平静》 (Колискова) 奥列格·楚里科夫
《凯瑟琳》 (Катерина) 罗曼·邦达尔丘克、奥列格·斯克里普卡
2009 《拉多》 («Ладо») 奥列格·斯克里普卡、维克多·斯库拉托夫斯基 Chudovy svit (Чудовий світ,美好世界)
《Cio Cio San》 (Чіо Чіо Сан) 奥列格·斯克里普卡
2010 《假期》 (Відпустка)
2012 《Shchedryk》 (Щедри)
2013 《Chudovy svit》 (Чудовий світ)
2015 《Talalai》 (Талалай) 弗拉基米尔·亚基缅科
2017 《Nese Galya vodu》 (Несе Галя воду)
2019 《Laznya》 (Лазн)
《A-ya-ya-yai》 «А-я-я-яй»

参考文献

  1. ^ БелаПАН. Наибольшее количество зрителей на фестивале Be Free в Чернигове собрала группа "Ляпис Трубецкой". BelaPAN. 2008-08-24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 (俄语). 
  2. ^ Беларус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Be Free в Чернигове. vk.com.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 
  3. ^ «Воплі Відоплясова» выступали под бело-красно-белым флагом (Фото). charter97.org.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 
  4. ^ «Воплі. library.by.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俄语). 
  5. ^ Яр, Маша. Вопли Видоплясова на Be Free учили бел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Фоторепортаж). 2009-08-23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 

外部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