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际网路社会学

网际网路社会学Sociology of the Internet)是社会学的子领域之一,以网际网路为主体,对网路如何成为资讯传播和人际沟通工具的理论性、实务性与方法论研究。社会学家关切科技对社会连带的影响,包括虚拟社群、新的社会网路社会关系之诞生,以及网路犯罪等等命题。

网际网路作为人类最新的沟通工具之一,是资讯革命的主要推手。社会学家关心网际网路能否作为研究方法实务上的工具?例如使用线上问卷调查,而非传统纸本问卷。除此之外,网路也可当作沟通平台,或者是研究主题。严格意义上来说,网际网路社会学关切的命题是网路社群分析(例如新闻组)、虚拟社群虚拟世界新媒体导致的组织变迁,以及从工业社会迈入资讯社会的社会变迁研究。网路社群可以用量化研究方法做社会网络分析,也可以用质性研究方法针对虚拟社群做网路志调查;网路造成之社会变迁可以用量化研究方法做人口统计学上的研究,也可以用针对网路沟通上的符号意义进行媒体研究

学科发展

网际网路是社会学领域中,最新的研究对象之一,如美国历史学家罗伯·丹屯说:它为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就像发生在昨天,或前天,完全看你怎样计算这个时间距离”[1]。网际网路起源自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1969年开发的ARPANET,“网际网路”(Internet)一词则诞生于1974年。1990年代中叶,全球资讯网(WWW)诞生,当图形使用者介面和新功能如电子邮件出现后,网际网路也开始普及化了,出现非学术、军事用途的商业网路[1][2]。1995年,微软公司Internet Explorer网页浏览器正式发布,Netscape浏览器则晚了一些。Google成立于1998年、维基百科在2001年上线,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群网站在2000年代中叶纷纷出现,当代资讯社会进入Web 2.0时代。全球网际网路使用者人口数正在持续上升中[2]

研究趋势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保罗·狄马乔英语Paul DiMaggio等人在2001年做的研究指出,网际网路社会学的研究涉及五大面向[2]

社会影响

网际网路不只创造新的人际互动方式(例如社群网站出现),也影响人们“下线”时的现实生活,例如旅行社群网站“CouchSurfing”旨在帮助网友建立现实互动等。虚拟社群可以创造紧密的社会联带,不只存在于虚拟关系中,也会影响人们现实中的人际互动[1][2] 。网路产生的人际纽带英语Interpersonal ties究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让人与人更疏离(社交孤立)?网路究竟是使人拥有更多社会资本,还是使人社会资本更少?网路有助于创造多样化的社交平台,还是趋向单一化?这都是还在争论中的问题[3][4][5]。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理查·詹森英语Richard L. Jensen认为,网际网路拓展了人类社会的“边界”,网友在网路上的互动、合作与冲突有时像是无政府式的,如美国旧西部[6]

政府与审查制度

网际网路正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工具。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籍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迪恩利用网路作为宣传工具,引起不少话题;2008年,巴拉克·欧巴马同样利用网路为选情加温。当代已有许多社会运动是透过网路发起,被称为网际网路行动主义英语Internet activism。这表示,政治力已经懂得利用网路作为工具,甚至懂得控制网路。许多国家如朝鲜伊朗沙乌地阿拉伯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均实行严格的网路审查制度,而泰国俄罗斯澳洲等国家则对网路言论进行监控。绝大多数国家出于阻止犯罪、鼓动自杀或儿童色情等理由都有网路审查措施,仅有少数非洲、中南美洲、大洋洲和蒙古国未实施网路审查。在某些国家,人民甚至只能连上治安单位许可的网际网路服务提供者

经济

当人们发现网际网路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后,电子商务也跟著出现,却也证明某些认为网路会带来贫富差距与数位落差的观点,例如线上地图与位置感知(location-aware)服务的诞生。电子商务冲击大量未跟上科技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实体企业,并增长贫富差距[7]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Robert Darnton. The Library in the New Ag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08-06-12, 55 (10) [200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6) (英语). 
  2. ^ 2.0 2.1 2.2 2.3 Paul DiMaggio; Eszter Hargittai; W. Russell Neuman; John P. Robinson.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html).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1, 27: 307–336 [2013-05-26]. doi:10.1146/annurev.soc.27.1.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英语). 
  3. ^ Lauren F. Sessions. How offline gatherings affect online community members: when virtual community members ‘meetup’.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2010, 13 (3): 375–395 (英语). 
  4. ^ Bo Xie, B. The mutual shaping of online and offline social relationships. Information Research. 2008, 1 (3) (英语). 
  5. ^ Keith Hampton, Lauren Sessions Goulet, Eun Ja Her, Lee Rainie. Social Isol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Report. [201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6. ^ Richard Jensen. Military History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Wikipedia Fights the War of 1812 (pdf).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2012, 76 (4): 1165–82 [2013-05-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3) (英语). 
  7. ^ E-commerce will make the shopping mall a retail wasteland. ZDNet. 2013-01-17 [201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