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纖維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8月9日) |
合成纖維(英語:Synthetic fiber)是科學家廣泛研究改進天然存在的動物和植物纖維的結果。通常,合成纖維通過將纖維形成材料通過噴絲板擠出到空氣和水中,形成一條線而產生。在開發合成纖維之前,人造纖維是被從石化產品獲得的聚合物製成。這些纖維被稱為合成或人造纖維。一部分纖維是由植物來源的纖維素製造。常見成品有尼龍、奧綸等。
常見的合成纖維
常見的合成纖維包括:
優點
- 合成纖維比大多數天然纖維更耐用,並且容易結合不同的染料。此外,許多合成纖維提供了消費者友好的功能,例如拉伸,防水和防污性。陽光,水分和來自人體皮膚的油會導致所有纖維分解和磨損。天然纖維傾向於比合成混和纖維更敏感。這主要是因為天然產品是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纖維易受昆蟲幼蟲侵染; 合成纖維不會被昆蟲破壞,因為合成纖維不是好的營養來源。
- 與天然纖維相比,許多合成纖維更耐水和耐污染。有些甚至特別增強以抵抗水或污漬的損壞。一些織物也被設計成以特定方式拉伸,這使得它們更舒適地被穿着。
缺點
大多數合成纖維的缺點與它們的低熔融溫度有關:
- 容易被熱力損壞。相對容易融化。
- 易受熱洗損壞。
- 與天然纖維相比,通過摩擦產生更多的靜電荷
- 所以長期穿着會導致不適感。
- 使一些人過敏。
- 與天然纖維相比,不可自然分解。
- 清洗時會釋出塑膠微粒。
商業生產
第一種合成纖維尼龍是在1930年代由華萊士·卡羅瑟斯開發,當時他是杜邦化學公司的一名美國研究員。它很快在美國出現,作為絲綢的替代品,剛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引入配給。它作為女性絲襪材料的新穎用途掩蓋了更多的實際用途,如用降落傘和其他軍用用途的替代品,例如繩子。
2014年世界合成纖維產量為5520萬噸[1]。
參考文獻
- ^ Man-Made Fibers Continue To Gro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xtile World
- 台灣的中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