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工資假說(英語:efficiency wage hypothesis),又稱效率工資理論(efficiency-wage theory),勞動經濟學中的一項假說,它認為工資並不全然是由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所決定。僱主為了激勵勞工,經常會用高於均衡價格的水準來僱用勞工,以增進員工的生產效率。它被認為是一種市場失靈的現象。這個理論被用來說明失業的產生,與工資的向下僵固性有關;也可以被用來解釋為何工資鐵律沒有發生。
這個學說最早由艾爾弗雷德·馬歇爾提出,現在成為新興凱恩斯學派的研究主題之一。
概論
效資工資假說的微觀基礎(microfoundations),可以歸納出幾點:
- 避免偷懶(Avoiding shirking):因為勞工工作的產出品質或產出價值難以估量,勞工缺少工作意願,可能會少做事,或減低工作品質。雇主為了減少損失,需要提高薪資,形成效率工資。但這也可能會造成道德風險。
- 最小化轉職次數(Minimizing turnover)
- 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
- 社會學理論(Sociological theories)
- 營養學理論(Nutritional theories)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