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番茄
樹番茄(英文名:Tree Tomato或Tamarillo,學名:Solanum betaceum)為茄科茄屬下的一種小喬木或灌木,果實可以食用。
樹番茄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類植物 Asterids |
目: | 茄目 Solanales |
科: | 茄科 Solanaceae |
屬: | 茄屬 Solanum |
種: | 樹番茄 S. betaceum
|
二名法 | |
Solanum betaceum | |
異名[1][2][3] | |
|
原產地及種植地
樹番茄原産於秘魯、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山區,現在當地果園仍有種植,[4]並且是最受歡迎的植物之一。[5]
世界其他各地,諸如南非、印度、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台灣阿里山、南投水裡山山區也已開始人工種植樹番茄,在台灣海拔分布約從500到2000公尺。[4]
紐西蘭是出口樹番茄最多的國家之一,出口地包括美國、日本[6]和歐洲,為此甚至佔用了獼猴桃的銷售渠道。[4]
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的高海拔地區,樹番茄種植業發展勢頭良好。[5]
1967年,樹番茄在紐西蘭稱「tree tomato」,但後來業內賦予了它新名及現名「tamarillo」。這個詞是由「tomato」(番茄)和西班牙語「amarillo」(黃色)結合,[7]並加上毛利語「tama」(領導力)而成。[8]
描述
植物
樹番茄生長極快,一般可達5公尺(16英尺),並在4年後達到高產時期。[6]其壽命大約是12年。[4]其樹幹筆直,樹枝向四周生出。其葉片大而四季常青,有辛辣的刺鼻氣味。[6]其花為粉白色,一叢大約會有10至50朵花,每叢產1-6個果實。其植物並不一定要通過異花授粉結果(不過可以提高產量),但是依然有吸引昆蟲的芳香氣味。[6]其根部淺而不明顯,因此不耐旱。
果實
其果實大約4—10公分(1.6—3.9英寸)長,色澤由黃到紅深淺不等。有時會有深色的縱向條紋。其中紅果實較酸,而橙黃色的則更甜。樹番茄比一般的番茄籽更多。[4]果實富含維他命和鐵元素,每個果實只含40卡路里。[6]
成份 | 量 [g/100g] | 成份 | 量[mg/100g] |
---|---|---|---|
含水量 | 81–87 | 維他命A | 0.32–1.48 |
蛋白質 | 1.5–2.5 | 維他命C | 19.7–57.8 |
脂肪 | 0.05–1.28 | 鈣 | 3.9–11.3 |
纖維 | 1.4–6.0 | 鎂 | 19.7–22.3 |
總酸度 | 1.0–2.4 | 鐵 | 0.4–0.94 |
種植
土壤及氣候
樹番茄偏好亞熱帶氣候(例如地中海氣候),其所需的降水量為年600至4000毫米,氣溫大約為15 至 20 °C。[4]樹番茄不耐寒(低於 -2 °C)、旱。
樹番茄對土壤的要求不高,澇漬影響也不大。[4]
生長
樹番茄可通過播種和扦插來繁殖。[4][9]樹苗在長到1.5—1.8公分(0.59—0.71英寸)時才會生出樹枝。
在一年半到兩年後,樹番茄就開始結果,[5]但其果實成熟時間並不同步。一顆樹番茄每年約可產20公斤(44英磅)果實,一英畝果園年產則大約15至17噸。[6]
在新西蘭,果樹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至1.5米,而行距則是4.5-5米,在安第斯山脈山區大致相同。[4]
保護及收穫
樹番茄種植業需要注意防風,因為其根部並不穩固且結滿果實的樹枝也容易折斷。[4]
樹番茄的成熟時間並不同步,一年中幾乎任何時間都可能結果。[10]
參考文獻
- ^ The Plant List: A Working List of All Plant Species.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 ^ 樹番茄 Cyphomandra betacea Sendt..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6-08-01] (中文(臺灣)).
- ^ 樹番茄 ' Sendt..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TaiBIF). [2016-08-01] (中文(臺灣)).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Prohens, Jaime; Fernando Nuez. The Tamarillo (Cyphomandra betacea): A Review of a Promising Small Fruit Crop. Small Fruits Review. 2001, 1 (2): 43–68. doi:10.1300/J301v01n02_06.
- ^ 5.0 5.1 5.2 Hume, E. P.; H. F. Winters. The "Palo de Tomate" or Tree Tomato. Economic Botany. 1949, 3 (3): 140–142. doi:10.1007/BF02859515.
- ^ 6.0 6.1 6.2 6.3 6.4 6.5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Lost Crops of the Inca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9: 307–316. ISBN 978-0-309-07461-2.
- ^ Tamarillo cooking tips - Ingredients - Taste.com.au. [2013-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0).
- ^ Tree Tomato. Hort.purdue.edu. [201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Becoming a Grower | Tamarillo Growers Association. Tamarillo.com. [201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1).
- ^ Prohens, J.; J.J. Ruiz, F. Nuez. Advancing the Tamarillo Harvest by Induced Postharvest Ripening. HortScience. 1996, 31 (1): 109–111.
外部連結
- Audio interview on NPR: "Getting the Taste of the Tamarill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amarillo Growers Association Marketing Page
- Tamarillo Fruit Facts - California Rare Fruit Grow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1998. Solanum betaceum.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ownloaded on 23 August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