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魏天津的一種民間美術品,創始於清代同治年間,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風箏製作技藝
(天津風箏魏製作技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天津市南開區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438
編號項目Ⅷ—88
登錄2008年

歷史

同治十一年(1872年6月8日),風箏魏創始人魏元泰生於天津。他16歲到天津老城北門內的蔣記「天福齋」扎彩鋪幫工學徒。四年後,魏元泰鼓樓東大街開設長清齋魏記風箏作坊。風箏魏第二代傳人魏慎行、第三代傳人魏永昌學、第四代傳人為魏國秋先後傳承風箏魏的製作手藝。 [1]

藝術特色

風箏魏的材料均選用上等優質材料,骨架穿眼兒,扣榫固定,結構繁多。裱糊工藝均用真絲,絹,綢,並用純手工描繪,着色上採用退暈法。其代表作有:「鑼鼓雁」、「飛鷹」、「龍睛魚」、「螃蟹」、「松鶴延年」、「送飯」、「背負鑼鼓」。 [2]

獲獎

  • 2001年獲中華天津民間精品展銀獎。
  • 2004年獲中國民間藝術山花獎,民間工藝獎銀獎。
  • 200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注釋

  1. ^ 蓝天翱翔“风筝魏”. [2009-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漫谈"风筝魏". [2009-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