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強(1900年—1942年),原名宜仁止廬廣東省南海官窯小江村人,是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民間人物畫而自具一格。

黃少強
黃少強於1940年的自畫像。
出生1900年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
逝世1942年(31—32歲)
 中國廣東省南海縣
職業嶺南畫派第一代畫家

生平

黃少強出生於清代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祖居佛山市蓮花路內蓮花大巷一號。其故里在佛山郊外不遠的鄉村、南海縣屬小江鄉的豐湖裡。父親黃允錫在桂州信義押當司事,後轉至廣州市立其福火水店自任司理。小時候家境殷實,八歲開始,祖父聘請先生擔任他的啟蒙老師,後來入私塾。十五歲至二十一歲期間,除了國學,還兼習英文和中西繪畫,曾在陳氏家塾和香港莫禮智英文學校念書。黃少強自小熱衷於文藝,尤愛畫入骨。少年浸淫書史,故能詩。他的母親頗能簡易地畫幾筆畫,擅寫梅花,他少時便得到家學的薰陶,愛四處塗畫。

1920年入美學館,從游高奇峰,每天從佛山乘火車到廣州二沙島的天風樓上課,與趙少昂何漆園周一峰葉少秉是同學,後又師從高劍父。1921年至1927年,黃少強的父母、祖父,以及四弟、三嬸、長女先後過世。連串打擊使得黃少強以後的繪畫中都帶有一種悲愴的色調。1926年高劍父創立了佛山市美術學校,26歲的少強接受劍父之聘任教於該校。此後歷任佛山市南海師範、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國畫系主任。1926年,他26歲開第一次畫展於佛山市,1927年與趙少昂合辦「嶺南藝苑」,此後黃少強幾乎每年舉行一次個人作品展覽,其他以美學苑、民間畫會、六人畫會、清游會、歲寒社以及參加春睡畫院院展、全國美展、與趙少昂合展等等幾乎多不勝數。據不完全完全統計,在他短暫的生命里,他的作品參展或舉辦個人畫展共 85 次,在國內展出的地點有廣州佛山南海大連長沙上海杭州南京北平天津韶關,在海外參展的地點有比利時莫斯科柏林倫敦巴黎以及香港。1933年由佛山遷居於廣州市暫居超然坊,並在廣州紙行路的通寧道10號自辦了民間畫館以授生徒,不收學費。

抗日戰爭開始後,黃少強隻身到湖南慰勞前線士兵,並在戰地寫生和創作了許多抗日救亡的作品。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黃少強避居香港,創立「美學院」,與何漆園、葉少秉成立「歲寒社」,寫生作畫依然努力如故。這個時期,他制了不少抗日救亡的圖畫,如《湔羞憑血復神州》、《秣馬厲兵》等。1942年香港淪陷,黃少強又匆匆回鄉。此時由於叔父資助他的銀行賬戶被凍結,黃少強失去生活來源,貧病交加,但仍堅持辦學教畫。當時何漆園寫信給黃少強,邀他參加日本軍政府組織的華南美術協會,並保證可提供經濟資助。黃少強閱信後,寫明志詩一首:「恥向畫壇爭席位,願從人世寫哀鴻。青燈禿管平生志,傲骨難回藝術宮」。由於不屑親筆回信,只命兒子重抄他擬就的復函並把該詩抄錄函中寄出。

1942年9月7日,因肺病逝於小江鄉,時年42歲。死後無錢買棺木,須向鄉里兄弟籌資入葬。

作品

黃少強畫的風格是以悲涼為其特色,取材於民間疾苦,因之人物畫較多。畫中重用線條,以高奇峰為憑照,學其設色法不少,不過化繁為簡併摻入了西洋水彩畫的方法。高奇峰在他的《畫冢》中序云:「少強以天賦之才,得中西畫學之奧,乃不自以為足,又來受業於余。」劍父亦在他的《畫冢》中序云:「少強大弟子,余門下獨立特行之士也,歲丙寅余遇古禪(即佛山市)之墟,重跡其人,則亂發委形,落落不與世合,索居窮壤,寫民間疾苦,家國哀愁,淚花墨沉渾然莫辨,其畫遂能感人,予以為才華超越,激賞勿已。」他的書法早年似得力於鄭板橋,三十年代後則轉學明末的王覺斯。主要畫作有二十年代的《窮途自賞》、《蕭蕭墓門》、《哀弦》、《洪水流民圖》,抗戰時期的《危崖累馬》、《魂夢都教急戍邊》、《縱眼江山千古淚》等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