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簡稱紅十軍,是閩浙贛蘇區主要的中國工農紅軍隊伍。

1930年7月22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江西弋陽橫峰等地的紅軍獨立團擴編成紅十軍,軍長周建屏、政治委員吳先民胡庭銓代理,後邵式平代),全軍下轄3個團和1個特務營,共1700餘人。1933年1月25日,紅十軍奉命南渡信江貴溪中央紅軍會師,與紅三十一師合編為紅十一軍。同年2月,閩浙贛蘇區以地方武裝1500餘人,重新組建起新紅十軍,王如痴兼任軍長和政治委員。

1934年秋,紅七軍團北上閩浙贛蘇區,紅十軍與其合編為紅十軍團,一同北上,此時軍團控制權為曾洪易和樂少華把持,領導人之間矛盾重重、軍政脫節,方志敏的權威得不到尊重,實際上被架空。不久,在安徽黃山譚家橋戰鬥中失敗,軍團領導經協商決定全軍團繼續南下,經(開)化婺(源)德(興)蘇區退回閩浙贛蘇區。1935年1月中旬,十軍團(此時全軍尚有人員近5000,槍800餘支)撤至化婺德蘇區與閩浙贛蘇區之間的封鎖線時,由於主要軍事領導人猶豫遲疑,延誤了寶貴的時間,未能迅速突破前方封鎖堵截,而尾隨之敵亦已追至,遂在懷玉山陷入重圍,經苦戰後軍團主力大部損失,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軍團長劉疇西被俘(皆於當年8月在南昌百花洲被殺),參謀長粟裕率800餘人突出重圍,隨後轉進至浙西南和閩浙邊堅持開展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及新四軍的成立。

參考資料